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兵的兵     
初次见到某部战士报道员杨丙奇是在去年8月。从他那张稚气未脱的脸上确实看不出有多少灵气,但当翻开他那两本厚厚的见报稿剪贴本时,我又不得不为他的才气而折服。问其“秘诀”,答曰:生活对他并不厚爱,只是他热爱生活而已。1987年冬,他穿上军装从洛阳市孟津县一个农家来到豫南山区某部,热上了新闻报道工作。如同每个初学写作的人一样,杨丙奇热情高得让人可怕,采访、写稿,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搭进去了,可半年多  相似文献   

2.
宽容·灵动──苏京平印象王恬在北京,有一位令无数听众在午夜时分辗转反侧的播音人,他就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的副台长及《人生热线》节目的主持人──苏京平。苏京平黑瘦精灵,他透亮的眼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似乎在这样一双眼睛面前,什么也无法遁形。也正是...  相似文献   

3.
这是本文作者夏秋季节通过海事卫星从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发回的现场报道。它虽然是野战环境下的急就章,但真实、鲜活,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染力。原始而神秘的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对全人类都充满诱惑。在科学探险家眼里,它是“地球最后的秘境”,而在边防战士眼里,它是祖国神圣的领土。我军戍边卫国,必须征服一切险恶的自然环境。应该说,有科学探险的地方,就应该有我军的军事科考研究。山地步兵挺进世界第一大峡谷演兵布阵,在我军训练史上是第一次。这组探险报道充分反映了我军在这一地域的军事活动,值得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4.
《兵写兵》专版作为军区军兵种报纸人民前线报的一个专版,以“讲述兵故事、抒发兵的感情、展示兵的心灵“的作为版面宗旨,主要面对广大基层官兵特别是战士。所以,《兵写兵》专版形成了以兵为本,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生动活泼、充满兵味的版面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5.
兵说兵事     
现在,同志们一起谈论这个专栏,常说这个专栏取得了“收获之外的收获”。我觉得这个“收获”,不仅仅是针对栏目的效果说的,对于我这个编辑队伍中的“新兵”,更是一种业务上和思想上的收获。回顾这个专栏一年来走过的路,我有三点体会: 一是要关注士兵。关注士兵,是社里开设这个专栏的初衷,也是这个专栏的情感底色,这个道理不用多讲。这里值得一说的是这个关注不是俯视,更不是仰视,而是平视。战士写战士中发生的事情,他的视线是水平的,从摄影和美术的角度讲,平视的目光最有亲和力。借战士的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10月13日以异于寻常的方式发布消息:中国将开始一场大规模的军事演练。以前,绝大多数类似的军事活动都是在进行完毕后才公布。 这次军事的活动被形容为“世纪大演兵”。在大演兵开始前4分钟,新华社对外英文报道以“急稿”(Urgent)形式作出预报。而后,更为详尽的报道令世人迅速了解了这次大演兵的情况。当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有关此次军事演练的画面传入千家万户。 这是中国进行的一次公开度非常高  相似文献   

7.
用心灵写兵     
金秋 《记者摇篮》2007,(9):13-14
士兵是军队的基础,是部队报纸的主要读者。怎样才能写好兵的新闻呢?近两年,我参加了“记者蹲点看基层”和“记者住班”两次活动,有了一点切身体会:沉入基层,要用心灵去写兵。[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中等个头,圆圆的脸,见人先带三分笑,这便是工程兵工程学院新闻干事许建忠给人的第一印象。第一次接触许干事,是我在学院野战工程系当文书时。那天,系炊事班发生了一个弟弟专程赶到部队劝哥哥退伍不成,反被哥哥说服回去应征的故事。当时不懂新闻ABC的我,在房间里憋了一个上午才像老牛拉磨似的磨出了一篇千余字的稿件来。临近下班,我匆匆赶往宣传处盖章。推开房门,迎面的办公桌前只见坐着一个肩扛中尉军衔的军官,正专心捧着一本《新闻与成才》杂志津津有味地读着。许干事一听是来送稿的,顿时来了精神,圆圆的脸笑成了一朵大菊花…  相似文献   

9.
《今传媒》1998,(2)
说城里事写城里人——《城市博览》印象文/张国宁最近,读了去年1—4期《城市博览》的180多篇文章。总的感觉是它正继续朝着“说城里的事,写城里的人,关注城市的热点,反映城市的生活”这一自定的办刊方向努力。十七、八个专栏各种体裁的文章,大多都从各个角度反...  相似文献   

10.
促使我下决心走近申家铳的真正动因是两次刻骨铭心的印象。机关课间休息,别人打乒乓球、羽毛球娱乐,他一手端着水碗,一手握着只有行家才用的那支长锋书画笔,在办公室里的水泥地面上龙飞凤舞,并称这是两全其美的休息。只有两间平房的家,书房就独占了一间。书房的四壁挂满了他新近创作的书画作品,3个大书柜早已被专业书籍塞得满满当当,地上挤满了各样资料,两条长椅上高高地码着历史、美学、哲书等书籍,中间一张大画案,堆满了笔墨纸砚,拥挤的房子显现的全是文化与艺术。他每月的工资尚不够买宣纸和颜料,朴素而清贫的家几乎全靠妻…  相似文献   

11.
采写新闻报道,越快越好,怎么“慢写”呢?其实,我这里所要讲的“慢写”,是求快的“慢”,是为“快”而奠定基础的“慢”,即意在笔先,先想后写。首先在大脑里将所获得的材料进行认真筛选,然后仔细考虑,确定主题和结构,选取能最佳反映新闻本质的角度去写。而动笔后,又不能拖拖拉拉。 初稿写成后,便是修改了。这就需要通读细读,仔细推敲,从中发现差错,进行修改。这就叫“慎写?吧。  相似文献   

12.
一天,突然有一个曾经在泥土里滚了20年的男人坐在你的对面:年过而立,身矮,肤黑,眼睛不大,你绝对不会在瞬间把他跟书、跟新闻、跟文化产生联想。然而,等他唇张,你没准吓一跳:‘’别看我矮,我矮得匀称;别看我黑,我黑得透亮;别看我眼小,我小得聚光!”这时,你也许会在揣摸不定中瞥他一眼,心里噙咕:“此生狂妄,自不量力!”是的,这个“狂妄者”就是棒桶。樟境是这样一种人:自中原大地来到新疆戈壁军营,他的心里就贮藏了足够的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誓将今生赌明天!这种自信,使他浑身是胆:无论台上台下有几千双挑剔的眼…  相似文献   

13.
印象·端午     
农历五月五,是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尽管端午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但在这一天,人们大多吃粽子,畅饮雄黄酒,门楹插上艾草和菖蒲,男子举行赛龙舟等活动。这些仪式构成了端午的民族集体记忆,是中华民族内聚力的重要一脉。如今,端午节的商业氛围愈益浓厚,  相似文献   

14.
印象·童年     
儿童是祖国的希望,这些未来之花在社会的呵护下,逐渐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从这组20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照片中,可以看出儿童的学习生活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5.
16.
我之前因为长时间待在北京工作的缘故,还有中国4A的成立,跟赵和平先生有过颇多的接触机会。赵和平给我的印象一直是温文尔雅,玉树临风。时尚笔挺的西装,颜色搭配讲究的衬衫与领带,是他典型的着装符号。赵总的笑容永远是那么灿烂,举止投足之间散发着绅士的风度。与之交流我可以深刻感受到他的  相似文献   

17.
《我说尊干爱兵》征文已于去年10月10日结束。作为责任编辑,我对该栏目既有深深的眷恋,也有些许愧疚。说眷恋,是因为栏目虽小,却牵动了从老红军到新战士、从将军到基层干部等无数作者和读者的心,也得到读者的称赞和报社领导的充分肯定。能有这样的效果,我足矣。说愧疚,是因为这个栏目从开办到结束持续了近半年,但因版面所限,仅刊发了对篇稿件。面对400多篇来稿,也面对许多称赞该栏目的信件,我感到有些对不起广大作者和广大读者。举办《我说尊干爱兵》专栏创意是社领导提出来的。前年底,总政确定把尊干爱兵教育作为1997年全军政…  相似文献   

18.
丹飞 《出版广角》2012,(5):84-85
正"蔡志忠"三个字已经成为一个符号。某种程度上,这三个字分开来就失去了意义,唯有以此方式排列。更多时候,说出这三个音节,脸前浮现出的是长发及肩的蔡志忠。这人虎目、方鼻、阔口,目光在"钉"人与游离之  相似文献   

19.
白领衬衫,及膝的小黑裙,斑马条纹小皮鞋,以及那一头顶了30几年的麻花辫,粲然一笑将小女儿之态全然泄露,没错,眼前这个54岁的朱天文和17岁时别无二致。讲话一定要站着说这样才能发出丹田之气,一只手紧紧握住话筒,眼睛不时向上翻对天花板,还要边讲边对读者抱歉,担心自  相似文献   

20.
1954年,高汉青出生在一个典型的革命军人家庭,她的孩提时代充满了无忧无虑的绿色。1970年,初中毕业的高汉青“随波”融进了下乡知青的洪流。16岁的她出落得清丽可人,而且能歌善舞。因此,4年农场生活,大部分时间是一名脱产的宣传队队员,在广阔天地里欢快地跳着“丰收舞”。 返城后,高汉青唱着跳着分到了当时令人羡慕的二七宾馆。不到两年,高汉青成了郑州市业余文艺圈内小有名气的人物。 一次偶然的机会,河南电视台编导顾琴方“发现”了她。他说:“电视台正在挑选播音员,你来试试吧。” 于是在‘过五关、斩六将”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