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振华 《吉林教育》2005,(11):20-21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切合民心,符合时势,而“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和谐校园”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教育,是一项公共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学较,是培养人的专门场所,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素质。因此,构建“和谐校园”不仅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精神准备和精神支撑。学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全民行动中应该起带头和骨干作用,应该走在前面,也应该作出表率。只有和谐的校园,才能培养出和谐的人;只有和谐的人.才能去构建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一是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和谐社会是把多种多样的社会资源、多种多样的社会结构,用先进的社会规范组织起来,形成合力,朝着绝大多数人认定的目标前进,组成社会交响乐,奏出和谐的动人乐章。根据这样一个要求,和谐文化中至少应该包涵三个“一”。首先是和谐文化应该确立“目标一致”的价值取向。和谐社会只能是奔向一个大目标。南辕北辙谈不上和谐。共同的利益决定我们会共同选择一个目标。其次,和谐文化应当有“步调一致”的理念。方向选对了,如果步调不一致也不行,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再次.和谐文化应当有“统一指挥”的规范。和谐社会是社会的交响乐。一场交响乐的指挥只能有一位。社会的交响乐只能由执政党手执指挥棒。没有这三个“一”的理念就谈不到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3.
自由与秩序的关系是确定和谐社会性质的重要条件。道德教育是否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取决于我们追求“何种社会和谐”。传统道德教育本身就是追求基于服从的和谐社会,这是有一定作用的。正确的提问应该是“道德教育如何有助于基于自由的和谐社会”。对于基于自由的和谐社会,强调自由的现代道德教育的作用就不是那么明确。具体而言,个人与社会的不和谐,往往是道德教育的时机;道德教育的批判性,使得它有可能使社会分化合理化。另外,“道德教育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说法,存在一种逻辑上的矛盾,即把社会问题的解决诉诸于个人道德的改善。能否实现道德教育与社会和谐的良好互动,取决于我们对“何种社会和谐、谁之道德规范”这一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十一五”时期.受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进农村工作.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和谐村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加快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必须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也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重而道远.农村职业教育必然奏响社会主义新农村乐章![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鲜明指出了教育的目标:“为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种新的以人文本的教育发展观,它阐明了现代教育注重个体发展的价值取向,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尺.体现了现代社会所特有的民主精神和人文追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时代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求,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教育中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对我困人民进行“和谐教育”,学校首当其冲。目前.青少年普遍存存不会生活,不会共处,缺乏实干精神.缺乏对社会和他人的关心等问题.如果不能通过语文教学将这些“病菌”消灭在课堂,耶么将会严重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开展“和谐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列为党执政的五大能力之一,提出了不断提高这方面能力的党的建设战略任务,应当说,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了民意,也符合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和谐地税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地税系统应抓好“和谐地税”的构建,为实现和谐社会做贡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所作出的决定中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意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准则,教育公平则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是时代的主旋律,但高唱这一主旋律时,往往伴随着不和谐的杂音,“教育产业化”观点就是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杂音。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一lz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进一步阐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理念应当是一张“良方”,引导我们从片面、局部、单一、狭隘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中走出来,学会全面、整体、综合、系统地考虑问题和谋划策略,用十个手指弹钢琴,使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环境保护等“软”指标与GDP“硬”指标同生共长。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也是对人民负责任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的新概念。“和谐”便皮为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因此.从更深层次的理论上把握“和谐社会”的要点也随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三农”的问题表现突出.在这个问题上.温家宝总理曾多次表示:“没有农村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改变“穷”这一现状.即解决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现状.从生产技术、生产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三方面入手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主要从三方面展开:一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规定,按照逻辑关系从“社会”、“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层次上展开理论说明;二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依据,主要着眼于我国实际,从“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三个时态上寻找理论基础;三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模式和存在问题出发,探索构建路径,提出不少有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4.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为构建和谐校园发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一新的执政理念,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到高校,就是要构建和谐高校校园。高校必须把构建和谐校园作为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提出“和谐社会”这一概念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国内学术界也一直在研讨这个重大命题。在本专题栏目里,我们选辑了广东教育学院“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所”几位学者的笔谈。他们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层面就“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这种探讨对促进科学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观的创建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李剑民 《农村教育》2006,(10):32-32
9月22日,浙江德清县第三中学通过了省重点中学评估组的评估验收,至此德清全县三所公立高中将全部跻身省一级重点中学行列,成为“省一级重点”高中段全覆盖县.这是至目前全省第三个全覆盖县。“省一级重点”是对学校软硬件达到重点标准后的综合表述和一种称号,一般每个县只拥有一所。透过所有公立高中争齐创“省一级重点”的现象。其背后正体现了德清县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为大多数人造福从而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中国德育》2007,2(2):43-43
2007年将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指导我们各项工作取得进步的思想指针。《中国德育》2007年将集中讨论“和谐社会建设与德育品质提升”这一中心话题,选题范围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杨献珍先生的“合二而一”与毛泽东同志的“一分为二”的“分”、“合”哲学思想.是中国哲学之树上绽放的两朵奇葩,既有悟性思维的特色.又有“穷际”、“通变”之根基;既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双向共赢的和谐发展之“道”,又是调节人际关系、加强自身修养的人性化智慧。它们像人的两条腿.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具有重要的人文科学价值.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进行了专题讨论,这表现出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作出的新的战略调整,同时也体现了我党的政治智慧。和谐社会的重要伦理诉求是“公平正义”,为此.用和谐社会的眼光审视教育,从教育的微观基础来看,必然要求学校教育内部的和谐。因此,构建和谐校园,是确保教育公平进而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德育》2007,2(3):89-89
2007年将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指导我们各项工作取得进步的思想指针。《中国德育92007年将集中讨论“和谐社会建设与德育品质提升”这一中心话题,选题范围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