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特殊句式研究的传统课题 ,其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关于“把”字句的语用意义和构成条件 ;二是“把”字句与相关句式的变换关系及“把”字介引的对象———“把”字宾语的语义类型。近几年来 ,不少语法学家还从句法、语义、语用等不同角度对“把”字句作了考察。文章对“把”字句的语用价值———即“把”字句主语的施事性和事件的原因性 ,“把”字宾语的有定性及其谓语部分的复杂性作一点浅层面上的探讨 ,目的是让更多的语法爱好者及初学者认识到“把”字句是现代汉语句子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句式。  相似文献   

2.
根据语言学家对语法的不同认识 ,就汉语语法单位——词、短语、句子的结构和功能情况看 ,句子是最基本的交际单位 ,句子的结构规律和使用规律完全能反映汉语语法的基本规律。句法规律应是汉语语法学研究的基础与核心  相似文献   

3.
句子的语义结构及其组成部分──语义成分,是语法研究中语义平面研究的核心,也是语法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汉语语法学中,这方面的研究不仅存在诸多分歧,而且不系统、全面、深入。因此,很值得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今后的语法研究必须加强对汉语句子语义结构及其组成成分的研究,系统考察语义成分的语义特征、形式特征、在动态中的表现和变化等。  相似文献   

4.
论20世纪中国汉语转型语法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语言类型制约着不同研究方法的自发形成,如果不拘于西方语形语法学的眼光,进行实字语义训释和虚字功能考索的训诂学就是汉语传统语法学。20世纪的汉语语法研究是引进西方理论的“汉语转型语法学”,根据所引进西方语法理论方法,可分为草创、变革、发展、重建四个阶段。马建忠在1898年就创立了“两个平面的语法理论”。叶斯泊森语法哲学是欧洲新传统语法学,从属关系语法与三品说的基本原理存在渊源关系。汉语转型语法学存在两条主线:以普遍唯理为基础的马建忠传统-引进语法哲学理论-吕叔湘的传统·结构语法学;以结构主义为基础的赵元任传统-借鉴生成语言学方法-朱德熙的结构·语义语法学。人类语言的本质共性是语义性,东西方语法学合流的基点不应是语形语法学,而应当是语义语法学。  相似文献   

5.
句子语法功能的性质与范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句子功能这个极为重要的核心概念,目前各家的定义和论断总体上看舍语法而就语用和语义。相关说法泛泛陈述有余,严密论证不足。这种局面造成许多困扰,限制了对相关问题讨论的深度。本文明确主张,要解决这个语法问题,必须回到语法本身,使用语法的形式标准,从而实现相对清晰客观的性质定义以及相对有凭可据的范围划界。语法学意义下的句子功能,仅是那些在形式上带有特定语法效应的句子功能。这些特定语法效应主要表现形式是在句首、谓头和句尾三个句子敏感位置上所进行的加标、移位和重叠等句法操作。给句子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义在理论建构和分析实践上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词的语法分类是汉语语法的老大难问题。近年语法学界对词类同题进行了新的探讨。笔者想从义位功能角度对词类问题进行一番探讨。何谓义位功能?指的是组合义句的基本单位——义位在句子中的作用。语义内容决定语法形式,义位功能决定词法功能,这就是本文探讨的依据。汉语是历史悠久的语言,汉语词的含义由于语言历史的悠久;发展得非常丰富。这种词义的丰富性就造成了义位功能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的义位功能,参与句子的组合,就有作多种句子成分的可能。而所谓的词类是对语义高度抽象包含有多种必位的词的语法分类。传统语法“依句辨品”,把高度抽象的词与句子中借助词的形式只含有一个义位的同对应,就难免会得出“离句无品”的结论。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7.
吴永存 《现代语文》2006,(12):23-24
句法、语义、语用是新时期以来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传统语法学主要讲句法,有时也讲一点语义和语用。但总的来说,对语义和语用的分析还比较零散。本文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语义平面中常见的语义指向及其分析方法作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人们对语法有着多种理解,对其所研究的学科对象有着不同的观点,先后产生了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语法、转换生成语法、功能主义语法等。我国的语法学源于西方传统语法学,对语法性质及研究对象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但就汉语的实际而言,句子结构包容量大,句子是最基本的交际单位,其结构和使用规律反映了语法的基本规律。因此,语法学研究应该以句子的结构规律和使用规律为学科对象,做到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结构和功能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汉语语法学界在进行语法研究时开始有意识地注意语义问题,语义分析方法的广泛应用开阔了汉语语法研究的视野和途径。分析语义分析的理论依据、汉语中常见的语义关系、语义特征分析、语义指向分析等问题,表明只有将语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结合起来考察,才能使语法研究走向深入,重视语义的研究,已成为当代语法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缺乏形态变化不能作为汉语语法的特点。注重语义,语法与语义、语用的关系极为密切才是汉语语法的特点;朱德熙所说的“汉语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以及“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和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不是汉语语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被动句作为汉语的一种重要句式一直是语法学们研究的重点,然而对被动句的认识,汉语语法学界还存在较大分歧。本从功能角度对被动句的研究作了回顾,认为传统语法和结构主义语法虽然对汉语被动句的研究有颇多贡献,但由于将句法分析和意义分析割裂开来,因而未能真正找到被动句研究的出路,更忽视了对无标志被动句的研究。目前汉语语法学界对汉语句子的功能研究还停留在理论初创阶段,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原则尚需在今后的研究实践中贯彻。  相似文献   

12.
语义功能语法是南开大学教授马庆株先生所首倡的一种新的语法观和语法学方法,它"以语义为基础,以分布、变换等形式特征为标准,以语义语法范畴为中心,以词和词组为基本单位,以分类为重点,形式与意义相结合,共时与历时相结合,共性与个性并重,归纳与演绎并重,多角度、全方位地描写和解释语法聚合与语法组合".  相似文献   

13.
汉语语法学创立90多年来,一直没有建立起一个适合汉语实际情况的语法体系和理论体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研究方法不当。本文分析了汉语语法研究中存在的简单套用西方语法理论和完全隔绝西方先进理论的问题。还提出要重视汉语的特点,比如汉语中人有没有“词”,汉语句子是“主-谓”式还是“话题-说明”式,“视觉句”和“听觉句”的不同特点等等。最后,本文批评了目前语法著述中的一些方法,如例证主义,拜物教主义,朴素归纳主义等等。  相似文献   

14.
陈玮 《巢湖学院学报》2006,8(4):110-114,123
近年来,语义语法研究逐渐成为了一个热点,而马庆株的研究则是其中极具特色的。本文认为:马庆株的研究与结构语法学注重形式有别,转向了语义语法范畴的研究;语义语法范畴既注重形式也注重语义和语用,特别着重给词划小类,对词的同现顺序和一些句法结构进行了语义语法的探讨与分类;在研究中运用了变换分析与语义特征分析、亲属语言比较法等。  相似文献   

15.
语篇分析(Text Anlysis或称Discourse Analysis)是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它是指对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进行的超句法分析。其理论冲破了语法学只局限于研究句子本身及其结构的框框,而是研究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和句子在语篇中的作用和地位。其主要特征是,语篇中句子之间存在语义的连贯,语义的连贯必须符合逻辑,语义的连贯通常由衔接成分完成,句子必须符合语义、语用和认识原则。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语言学认为 ,语音、语法和语义是构成整个语言体系的三大系统。而在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中 ,语音、语法相对稳定 ,变化最多的是语义 ,因而语义研究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胡裕树先生在《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一文中曾明确指出 :“如果仅仅满足于对句子作句法分析 ,不在这个基础上深入到语义平面分析 ,往往达不到认识句子的目的。”当然 ,胡先生这里是从语法研究的角度来强调语义分析的重要性的 ,与我们的话题不完全吻合 ,但笔者以为对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同样启发甚多。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和语文教改的发展趋向 ,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文学鉴赏…  相似文献   

17.
成语是汉语中最能表现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的部分,但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起来却有很多困难。他们运用汉语成语的偏误主要表现在书写形式有误、语义理解有误、语义搭配不当、句法运用不当、语用范围不妥等。造成这些偏误的主要原因是:第一,缺乏对汉语成语语义全面正确的理解;第二,对汉语成语语法功能掌握不够;第三,对汉语成语使用语境了解不多;第四,成语工具书的误导等。  相似文献   

18.
语法结构:又称“语法构造”。1),指语言的整个语法系统。2),指语法方面的各种结构。作这种解释时,又有两种意义:一是指语法结构的结构体;二是指语法结构的构成方式。语法单位:语法系统的组成部分。语素、词、短语、句子都是音义的结合作,都是语法单位。传统语法学以句子为最大的语法单位。现在有些语法学者主张语法学应该研究大于句子的单位(屯称句群或旬组)。如《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就把现代汉语语法单位分为语素、词、短语、句子和句群。语法结构与语法单位《汉语语法修辞词典》  相似文献   

19.
一、汉语语法特点研究概述 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语法学著作的诞生,中国比较科学系统的语法研究自此开始.汉语语法学是在模仿印欧语语法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一事实一方面使忽略汉语语法本来面貌而向模仿的语法体系或语法理论认同的倾向一直成为汉语语法学难以摆脱的阴影,另一方面又使得汉语语法学者极力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找同印欧语语法不同的汉语语法的特点,企图摆脱印欧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重要继承人陆宗达先生和王宁先生关于语法与训诂、语法与语义、语法化与词汇化三大关系的理论对于汉语语法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