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盂兰盆节是中国古代三大传统祭祀节日之一,是有着儒释道三家文化背景的重要的宗教节日。本文试图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来分析盂兰盆节的渊源和流变。“源”的部分追溯了盂兰盆节形成的多重文化源头,探讨作为佛教节日的盂兰盆节是如何与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融合无间的;“流”的部分描述分析了盂兰盆节世俗化为民众狂欢节的过程。盂兰盆节承载着多元文化内涵,对它的研讨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宗教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盂兰盆节起源于中国,在飞鸟、奈良时期传入日本后,先在皇宫、寺庙之间盛行,后经中世时期至江户时代在顺应时代发展过程中不断与日本本土文化进行糅杂,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重要传统节日。现代日本的盂兰盆节在对祭祖等主要节日内涵上进行传承和创新,融入新元素,使盂兰盆节成为弘扬日本传统文化和扩大国际影响力的载体。对盂兰盆节在日本的历史变迁与现代传承的考察,也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节日在异域的传承与变迁的情况,这对当今中国在深化改革,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及创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4.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其民族性的萌芽通常都与其民族神话有着无法割舍的内在联系,民族神话在潜移默化中支配和影响着民族自身的精神发展。本文以中日两国的创世神话为研究对象,试从宇宙初始状态、神的诞生、神创造世界途径、人类起源等四个方面入手,对中日两国神话中的异同加以对比分析,以此来揭示中日两国神话背后所蕴含着的不同民族心理与民族特质。  相似文献   

5.
朱立艳 《考试周刊》2014,(15):27-27
中日两国自古就有经济文化上的交流,虽然两国语言不同,却都使用汉字。日语中由于大量使用汉字,给中国人学习日语带来了很多便利的条件。但有些日语汉字在字形和意义上与汉语的汉字存在一些差别,或意思根本不一样,作者就此现象进行了分析,以帮助正在学习日语的人正确认识和学习日语中的汉字知识。  相似文献   

6.
李巍 《考试周刊》2012,(66):20-20
“鬼”对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不陌生,可以说每个人心里都有“鬼”。近代以来,在日本鬼的形象被逐渐固定下来,现在的日本人一说到鬼,首先会想到人一样的身体,头上长角,裸身,腰系虎皮,手持铁棒的妖怪。而在中国则称人死后的灵魂为鬼。由此可以看出,“鬼”由中国传入日本.随着时间的变化及本土文化的影响,性质及形象发生了变化。由此.本文着手于考察“鬼”的具象,把握中日两国对鬼形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作者以中日婚俗文化为切入点,比较了两国婚俗观念和礼仪形式的异同,进而阐述了中日文化间存在的差异,得出了我们要从异邦文化中吸取精华,继续发展、完善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8.
中日德育途径方法的异同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日道德教育在途径方法上既有众多相似之处,也存在很多差异。日本的道德教育途径方法如“德性养成,实践训育”等具有独到之处,值得中国德育界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9.
李晓雪 《考试周刊》2014,(85):19-20
文章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茶具和茶建筑两个方面入手,对中日茶文化的异同点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中日两国茶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杨晓花 《考试周刊》2012,(24):25-26
用一个颜色代表中国的话,映入人们脑海的首先是红色。中国人对于红色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流内容广泛。对于同一颜色“红”,中日两国人民有着不同感情,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日两国对于“红”色的不同认知.欲寻求其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12.
本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开始注意文化交际研究,许多外语教学工作者从教学实践中意识到文化因素的重要性,提出跨文化交际研究“要结合外语教学”。新课标对此也有明确的要求。本文作者结合个人实践的经验,借鉴相关文献,分析了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知识体系的建构、道德与价值的诉求、信仰与社会风俗的形成等三个方面探究了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通过对不同文化现象的科学分析,对不同文化交融和变异发展的规律就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种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对不同民族乃至世界的大融合、大团结十分有益。辩证地分析各文化优劣之处,从而取长补短,以本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不断探索构建中华民族最先进文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v-ing在英语中是较常见的,但在句中出现时其作用、汉译都不相同。有效地区别它,有利于对这两类词的掌握和使用,尤其是汉译时,能准确表达译文。  相似文献   

15.
围绕丰田的"召回门"事件,追求真相、揭示原因、预示影响等评论探析接踵而至,难以尽数。旨从跨文化交际角度评价丰田"召回门"事件,深入分析日美文化间的差异,以期对中国与美日两国进行跨文化交流提供有益参考,增强并提高有关从业人员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对人名称谓的"避讳"是中国古代突出的文化现象,日本在古代也同样存在这样的文化现象,虽然两国的避讳在起源上是一致的,但在其表达的具体方面却存在较大差异。其差异主要体现在避讳对象、避讳方式、触讳惩罚以及避讳对讳者名字的影响等方面,其原因应与两国民众思维方式、对于皇权态度的不同,以及两国对于汉字使用的地位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7.
汉英文化思维模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言的结构、思维的顺序和思维的角度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其产生的影响深刻而又广泛.中美两国的大学排行之所以存在明显差异,归根结底也是中美两种迥然不同的文化冲突的反映.从比较中美两国文化特点入手,阐述各自大学排行指标体系在价值取向、分类标准和指标设置等方面的差别,深入分析其中的文化背景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传统审美标准的角度,对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成因及内涵作了多方面的比较探讨。  相似文献   

20.
17世纪,中日两国分别实行了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两国虽然没有建立在正式外交基础上的文化交流,却以文献典籍和旅日华侨为重要载体,通过繁荣的民间交往进行着广泛而深入的文化交流,这对两国特别是对日本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