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的目的是考量心理训练的技术和效果,该心理训练的基本内容是放松训练和想象训练的组合。研究中选出了20名高中网球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们在为期6个月的时间内接受了共计50次训练,每一次训练包括3~5min的想象训练。训练效果分析及结论如下:1.训练后各项的心理竞争能力均有所提高。通过将各项得分相加得出的总分表现出了显著提高。2.训练后特征性焦虑评分降低。造成行动压力的因素和降低竞争意愿的因素减少得尤其明显。3.训练前,运动员在运动中行动时充满了紧张感,因此比赛状态焦虑显示出低值。但在训练后,这些值转而显示为充满信心的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
羽毛球多球训练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羽毛球专项耐力训练常用的多球训练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在不同球数,组数和不同轮换人次的多球训练下,其效果是不同的,提高羽毛球专项耐力素质的多球训练应以少球数、多组数和少人次为宜。  相似文献   

3.
随着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的普及,大学生对此项运动的需求不仅是停留在感官的接触,更是渴望参与球场上的挥拍练习。球拍击球产生的球感成为教师们所重视的问题。由于球感涉及范围广,贯穿整个运动过程,故球感训练已成为提高普通高校网球运动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教学、训练、比赛等理论探索和实践出发,对影响网球球感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出有效的网球球感练习方法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比较无球与多球步法移动过程气体代谢及能耗特点,为大学三年级羽毛球专项男生10名,佩戴心率胸带及K4b2便携式气体代谢分析仪,分别在连续2d下午同时间段进行无球挥拍步法移动和多球步法移动测试。结果发现:在步法移动结束时多球组VE、VCO2、VO2、EEm及METs高于无球组(P0.05),而在其他时间点2组差异不明显。整个训练过程无球组总能量消耗要比有球组大(P0.05)。得出结论:2种方式羽毛球训练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各有偏重,相互搭配可引起强度负荷及总能耗均较高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网球运动在我国发展较快,群众关注与参与程度显著提升。但是,伴随着李娜等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退役,我国网球运动员出现断层现象,新一代网球运动员水平较女子金花差距明显。关注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探索有利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长远发展的培养模式尤为关键。对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分析,以求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TGFU教学法在网球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GFU教学法及多媒体教学法对辽宁省大连市与北京市等地的业余网球培训学校进行研究。改进授课方法,将学员分成改进教学组与非改进教学组。实验结果发现,运用TGFU教学法教学的学生和非改进教学法对比存在着显著差异。改进教学组的学员对网球学习兴趣有了显著提高,而在技术和基本功上面不如运用普通教学法的学员扎实,这也是改进教学的不足之处。随后在改进组加入了多媒体教学,其提升兴趣方面效果显著,在问卷调查中得出:想继续学习网球和明显对网球产生了兴趣的人数占到了80%以上。从而为选拔网球人才培养优秀网球运动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就多球训练对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羽毛球技术掌握程度的影响和身体机能各指标的变化等进行实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羽毛球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球训练的方法对于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羽毛球技战术水平非常有效果,并且身体素质各指标也有非常明显的改善,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8.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网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实验研究、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的方法,对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了理解和分析,并对网球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和研究,结果表明:网球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能改善学生的学习交流习惯,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明显改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伟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5):112-113,116
运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和教学实验法,通过教学实验验证了网球教学中运用运动表象训练较技术动作的一般领会来讲,其更能有助于迅速地掌握网球技术动作,也反映了把运动表象训练与身体实际操作练习相结合的练习方法比只进行单一的身体练习收效更大,此外运动表象训练在网球选项课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学生的能力作用,变单一教学信息为多向教学交流,调动了学生大脑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运用单因素准实验设计,在普通高职院校网球选项课中创建慕课辅助教学模式,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慕课辅助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在提高大学生的专项成绩、运动参与态度和团体凝聚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一种适合推进当代大学生体育发展的新型混合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对男少儿乒乓球运动员多球训练强度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男少儿乒乓球运动员训练水平,对顺德市业余体校乒乓球队12名9~11岁男子队员进行3组多球训练实验,结果表明:35球组的训练能较明显改善男少儿运动员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和提高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小场地练习法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小场地练习方法具有缓解网球场地不足与学生过多的矛盾;具有提高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球感;迅速熟练、固定动作技术、学习网球战术以及比赛规则等价值.在应用小场地练习法过程中根据学生技术水平情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通过这三个阶段的练习,学生的网球技术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乒乓球新赛制下多球训练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在乒乓球训练的过程中,多球训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方法,对不同运动水平的乒乓球运动员采用不同的多球训练的方法、供球方试,对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综述法、访问法对乒乓球多球训练方法进行分析,对新赛制下乒乓球多球训练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应用表象训练法进行网球发球教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把表象训练法的理论及方法应用在网球的教学中,用于学习与改进动作,旨在为提高网球教学效果。经实验表明,结合表象训练进行教学,对学习和掌握动作技术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建立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加深动作记忆。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国家网球队女子高水平运动员年度训练安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国家女子网球队在遵循职业网球训练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借鉴了国外职业网球教练在年度训练安排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网球项目训练实际,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对我国高水平女子网球年度训练安排进行了分析研究。年度训练的合理安排运用,不仅为国家网球队完成2005年冬训备战任务、为我国女子网球2006年获澳网女双冠军、单双打项目整体实力取得重大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也为进一步探索职业网球年度训练规律,全面系统地总结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水平女子年度网球训练模式,为我国网球项目实施科学训练提供较充分的实践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念动训练法在乒乓球基本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念动训练是一种心理训练的方法。在乒乓球教学中 ,采用“念动训练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对比 ,实验结果表明 :念动训练的教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动作技术的形成 ,而且能加快学生动作技能的熟练掌握。它是提高教学效果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网球比赛使运动员产生巨大的压力,处理不当则会使运动员功亏一篑。进行网球压力训练的作用研究,可使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重视压力训练,挖掘驾驭比赛压力的最大潜能,使他们更好地应付比赛及应对比赛中不断变化的形势,并且使他们的心理、技术、战术及身体方面对抗压力的能力更加强大,经验更加丰富,从而增加运动员取胜的系数。  相似文献   

18.
通过观察2001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运动员体能表现以及对几个优秀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阐述,结合作担任国家网球队冬训体能教练体会,对我国网球体能训练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乒乓球运动训练新模式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和人们对乒乓球规则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中国乒乓女二队教练员组根据中国乒协领导的指示,对原训练方法进行了6项改革.并在2006年10月至2006年11月在湖北黄石举行的全国女子青少年乒乓球封闭训练期间,对参加封闭训练的28名运动员进行了为期30天的实验研究,实践证明该训练方法符合目前运动训练的理念、女二队运动员竞技能力状况、乒乓球运动发展的趋势,能较快地提高女子青少年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使其符合女性技术男性化的要求,从而保证为国家队输送更好的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20.
对网球技术教学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网球运动正处在发展初级阶段,但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再适合现代网球运动的发展,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对新的教学法的探讨,以及在网球教学中的借鉴与应用,都必须从教学实际条件出发,合理运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形象教学法、迁移教学法是在现代网球教学过程中,摸索出来的两种新的、典型的教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