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脱胎于1965年的“百花时代”,这是一部讲述知识分子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及由此带来的困惑的作品。当时的评论者认为,这部作品主要是揭露了党政机关内的官僚主义作风,像刘世吾、韩常新就是这种官僚主义作风的代表。而笔者以为,这部小说,更是一部反映人成长历程的小说,并且对人在成长中所遭际的矛盾和痛苦给予了深刻的剖析。这,也许正是作品在文坛上能焕发永久魅力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2.
令人敬佩的半生多难的作家王蒙,在1956年9月号的《人民文学》上发表《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文章发表以后,读者与批评界的反应非常热烈,并因此被错划为右派。主题思想分析:《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是较早反映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揭露官僚主义的作品。作品通过塑造刘世吾等反面典型,描写和揭露了多种类型的官僚主义。通过塑造林震为代表的有朝气、积极向上、勇于斗争的正面典型,号召广大党员、知识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历史》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79页说:“1956年9月,《人民文学》发表了青年作家王蒙的小说《组织部里来了个年轻人》,描写了北京市某区党委会里.一个青年干部同区委组织部一个副部长的官僚主义作风作斗争的故事。”该书第284页则表述为:“王蒙写了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小说原载《人民文学》1956年9月,题名为《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那么,究竟是《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还是《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呢?  相似文献   

4.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是一篇在当代影响较大的短篇小说,但很长时间以来存在着对它的误读,即认为这是一篇揭露生活阴暗面、反官僚主义的小说,而事实上这篇小说写的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生活所呈现的复杂状态.作者的创作意图是通过对其中人物的塑造,提出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蒙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发表后,有关它的评论从未间断,透过时间维度的理性积淀,小说显现出特有的现实性和当代意义,可以对文本进行更为丰富的解读.从"成长小说"的角度来研读《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可谓解读这部作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可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关于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评论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内容:"反官僚主义小说"的问题小说、"青春体"的成长小说、刘世吾与林震的关系及其他。这部小说的评论以及由此展开的争论和评价能够带给我们很多当代文学的信息进而勾勒出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化思潮发展的一幅侧影。  相似文献   

7.
李国文的《改选》是百花小说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由崔道怡发现,发表于时由李清泉主持编政的《人民文学》1957年7月革新特大号的头条。这是一篇在编辑部里就刮起了旋风的短篇小说,被认为内容尖新独特,最有分量,艺术上也相当出色。小说发表后,在反右斗争中遭到了严厉批判,被认为是恶毒攻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作品被打成毒草,作者也因之获罪,被划成极右,强迫改造22年。1979年小说得到平反,与一批百花小说一起,被收入《重放的鲜花》得到出版。作者以归来的作家的身份复出,活跃在新时期文坛。在新的文学史观念中,《改选》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等作品一道,被赋予了挑战文学规范的意义,更多地被看成因干预生活而坚持了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百花文学在文学史地位重新确立之后,不断得到新的阐释,但作为批判现实最有分量的作品,《改选》所受到的关注还是不够。从1957年的政治批判所加给的罪名看,小说所反映的问题应该触击到社会主义政治生活中最敏感的部位,但是青年作者李国文的艺术思考究竟有哪些超前的地方,需要从作品中细心探询。为了进一步发掘百花文学的思想资源,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的当代文学课,对《改选》进行了重读。下面是根据该...  相似文献   

8.
刘世吾是王蒙所作《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小说中的区委组织部第一副部长,参加革命多年,曾负过伤,给人的印象不算坏,有能力,有魄力,甚至可以说很懂得“领导艺术”,但他却没有做好工作,没有热情,缺乏革命理想,维护旧事物,压制新生事物。有人认为,这些都是刘世吾官僚主义的表现。而王蒙在一九八○年出版的小说集《冬雨》的《后记》中表明:对于刘世吾这个形象,“如果冠以官僚主义的称号,显然帽子的号码与脑袋不会符合”。官僚主义是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关心群众利益,只知发  相似文献   

9.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后期的一部重要作品。这部作品体现了作者的创作原则,成为一部在世界文学史上有重要价值而为人们所珍视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是海明威"冰山原则"的一个注脚。其描绘的场景是生活中常见的场景,然而,它的象征意义却直指生命本身。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具体象征的分析,具体来说即是对"圣地亚哥"、"马诺林"、"大海"等几种物象的分析。并且简单分析了象征的功能,以便于大家能够更好的理解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10.
萧红的小说《生死场》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沦陷区农民在生与死之间挣扎、斗争的悲壮画卷。尤其是小说中塑造了几个鲜活生动的妇女形象,更是为我们展现了在那个动荡的年月里,下层妇女不能承受的身体之痛。这种大胆的身体描写,也使得萧红的这部小说比起同期的各类小说有一种前瞻性的特色。当身体意识越来越多出现在后现代主义的作品中时,我们就不能不说萧红的创作是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11.
论《秧歌》     
《秧歌》是张爱玲的一部重要作品,海内外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截然不同,论文力图把这部小说放到后期张爱玲创作努力寻找个人与现实的契合点这一背景上来分析评价。张爱玲在这部小说中以她的独特眼光描写了生活中的“饥饿”现象和“虚假性”,而这部作品的部分情节构成又令人遗憾地陷入了虚假性。《秧歌》虽然有政治环境对作家的影响这一因素,但又不能完全从政治立场的角度来评价它,这部小说基本上还是从人性的立场,从关注平凡人生的立场来创作的。她用一贯的“参差的对照”手法描写了农民的形象。作家在和现实保持距离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自己的基本立场,使这部小说呈现出复杂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韩蓁 《今日中学生》2006,(28):41-42
在写作,尤其是在文学作品的写作中,场面描写是少不了的。我的少年小说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反映川西地区风俗民情的,被儿童文学界称为“少年乡土小说”或“川西风情小说”。这其中的一个特点就是比较注重有特色的场面描写。场面描写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要是铺排不好,处理得不当,那人物就立不起来,作品也会乱成一团麻。我写的中篇小说《赶庙会的孩子》,五万多字,反映一群穷苦少年在池桑镇大庙会期间的生活和遭遇,表现孩子们在与丑恶势力的斗争中所展露的坚强、勇敢、机智和团结互助。写这部作品时,我十分激动和兴奋,有很多故事急于告诉…  相似文献   

13.
《边城》写于1934年,是沈从文最受称道的一部作品。它描写了一个田园诗般的乡村中发生的爱情故事,展示了现代文明与田园牧歌的激烈碰撞。同时,这部小说也体现了在现代工业文明即将降临时的强烈忧虑和怀旧情绪。文章从三个方面——作品中牧歌式的大自然与生活、现代文明的侵袭、主人公的反抗及结果——来分析这部小说主题中的思想倾向以及它所表现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老舍先生的《猫城记》创作于1932年,1933年完稿,是老舍先生现存文稿中最奇特的一部,它从诞生之日起就褒贬不一,引起了很大争议,也是历来老舍先生的研究者在研究时有意避开的一部小说。但是这部小说所表达的主题的现实意义和思想内容之深刻又使这部小说的价值不容忽视。文章试图从《猫城记》这部作品的寓言性文体分析这部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并解析这部作品所表现出的伟大的现实预言性。  相似文献   

15.
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伟大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创作中的一部重要作品。作家在他一生的最后几年(1925—1936)一直从事这部小说的创作。《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共四卷。第四卷最后部分未能完成,高尔基就去世了。这部规模宏大的小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作家全部创作生活的总结。《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有一个副标题:《四十年》。这部具有史诗性质的小说正是用鲜明的艺术画面再现了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到一九一七年这个历史时期俄国广阔的社会生活。十月革命前的四十年是充满尖锐矛盾和斗争的年代。这四十年经历了俄国解放运动第二  相似文献   

16.
《平凡的世界》这部书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它通过对人性鞭辟入里的分析,反应出作者对于现实世界和脚下生活的热切关注。这部书主要讲述了发生在黄土高原孙少平、孙少安两兄弟生活中的故事,反应了普通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人性的挣扎与斗争。本文从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的写作内容和精神内涵进行分析,提出几点有利于读者挖掘书中珍贵内涵的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皇黎一统志》是越南汉文小说中最具代表性并且是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品.小说作者深厚的古文功底赋予这部作品成熟的语言魅力,语言运用非常出色并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作品中的人物都有自己的语言特点,谚语、方言及生活俗语的运用以及作者近似史学风格的语言把人物塑造的栩栩如生.使得人物活灵活现的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8.
美国现实主义作家德莱塞的作品《嘉莉妹妹》在创作伊始因作品所涉及主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抵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也开始从多角度去解读分析这部作品。本文基于前人对于这部小说的分析,结合成长小说的相关理论,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从成长这一层面分析女主人成长过程。女主人公在文章伊始,对生活充满了期待与恐慌,对于残酷的现实手足无措。在经历一系列生活的试炼与磨练后,嘉莉最终成长为独立的新女性。  相似文献   

19.
多丽丝·莱辛被誉为弗吉尼亚·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英国女作家.莱辛的一生创作了70多部作品,她对人们生存状态的洞察非常细致入微,她的作品始终关注着那些生活在边缘处境中的人们.《天黑前的夏天》是莱辛创作中期的作品,她将这部小说的关注投向现代中年女性的生活,在讲述中年女性生存困境的同时也给予了广大下层人民的同情和关怀,小说中贯穿着作者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20.
自传体小说《高玉宝》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应该理性审视这一文学现象:一方面,这部作品确实渗透了作家的真情实感;另一方面,革命话语干预的痕迹在作品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