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衡量一篇新闻作品如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它所揭示主题的深浅,因为这是决定它的传播价值和社会作用的关键因素。获第五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通讯《万家诉讼》在这方面就有可资借鉴之处。 这篇作品(载《新疆军垦报》1994年12月6日),报道的事实是:1988年,阿克苏地区物资局液化气公司经营液化气供应业务,用户预付购买灶具一套、钢瓶两只的全部定购金。3个月后,这家公司只发给用户灶具一套、钢瓶一只,另一只在公司周转。5年后,当用户要求归还另一只钢瓶时,公司以现在钢瓶涨价为由,要每一用户再交100元差价款。 两万多液化气用户对此不服,联名到法院讨“说法”,最后以用户胜诉结案。 这是一起较大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案子。作者在报道这一案件时没有拘泥于案件本身,而是详略有序地选择典型事例,去开掘更深刻、更富有社会意义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刘雁宾 《新闻窗》2007,(1):36-37
翻开尘封的记忆,打开那些保存多年的作品,一条2003年采写的新闻《一村两校发人深思》使我想到了作为一名电视新闻记者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也为自己能采写这样一条新闻而感到无比的欣慰!这条消息主要是用电视镜头记录了某村公、私两校强烈的场景反差,暴露出我国西部边远农村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的真实现状,是一篇典型的警示性报道。这篇作品先  相似文献   

3.
社会上的各种职业,都有它的特殊位置,特殊优势,特殊作用,别人难以代替。新闻记者这个职业,在社会上也有它的特殊位置,特殊优势,特殊作用,也是别人所难以代替的。自觉地认识、掌握这个优势,对于搞好报道很有好处。我在采写通讯《洞穿群山》(1978年1月21日《河南日报》二版)的过程中,对此感受很深。 1976年冬天,我和辉县县委书记王合保、南寨公社书记韩贵宝一起,正在山间小道上行走,忽听空旷寂寥的山谷里,隐隐地传来“叮当叮当”的铁石撞击声。王合保问:  相似文献   

4.
我参与采写的《怀化有家"三假"医院》(载2002年6月9日《湖南日报》)在全国党报舆论监督优稿评选中获得一等奖后,今年"3·15"前夕又在全省维权好新闻评选中获一等奖。高兴之余细想,这次获奖是因为选准了一个有新闻价值的题材,更是对不辞辛苦深入采访的回报。接到线报群工部的稿件,多是从群众来信来电提供的线索。我们从中选取有新闻价值的线索,通过调查核实后再见报。而有的线索看起来很有新闻价值,但有的是举报人担心受到报复,匿名举报,以致于采访缺少知情人配合而困难重重,甚至于最后因无法了解到扎实情况而不了了之。还有的因为举报人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捏造事实,对单位或个人进行诬陷而不敢留下真实姓名。所以对匿名信,记者要精心分析,设法找到举报者,一般不会轻易下去采访。2002年6月初,一名在怀化军干所康复医院受聘的游医因与医院发生利益冲突打来电话自曝内幕,称该院聘请了多名游医,冒充教授、发布大量假广告、用所谓的祖传秘方骗人。当时全国上下正在大力整顿医疗市场,这无疑是个好题材。但怀化远离省会,是个偏远的地  相似文献   

5.
通讯《万家诉讼》(原载《新疆军垦报》1994年12月6日)在第五届中国新闻奖评比中获得二等奖,这一成果令我们倍受鼓舞。通过这次报道。我们体会最深的是:做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任何时候都要牢记肩负的责任。1994年6月的一天下午,我们获知新疆兵团农一师工会将代表3090户液化气用户向阿克苏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提交诉状,控告阿克苏地区液化气公司以预收款的方式无偿占用消费者钢瓶达数年之久。  相似文献   

6.
与陕西农民报记者阎志林、长安报记者张宝贵合作的通讯《人粪尿忧思录》,被评为1989年全省好新闻一等奖. 老实说,这篇报道的线索,并非我先得知。1989年12月中旬一次偶然机会,听同行谝起此事,如获至宝. 第二天,我和阎志林同志便一同骑车采访,只两天时间,就几乎跑遍了整个省城,走访了市环卫局、省土肥站、市环卫科研所、省生资公司、市城肥  相似文献   

7.
7月3日和5日两场暴雨之后,大丰县境内河水猛涨,超过警戒水位近1米,三圩乡11个村的干群全部投入了抗洪救灾的战斗。我除了参加战斗外,还随乡长束长太同志,到东联村查看实情,拍摄了全村20多名党员到9组和11组帮助贫困户排除棉田积水的照片。6日中午,又到民  相似文献   

8.
我们采写的《深圳15万注册义工服务社会》(载2007年8月28日《人民日报》)所涉及的题材不是动态概念上一件很新的事情。所以,它获人民日报社好新闻一等奖,有点在意料之外。如果说这条消息有些长处,窃以为,应是其选材和写作上的特点。不囿于既有模式,力求有所创新,不拘一格  相似文献   

9.
回想起我在长安报当记者时采写的一些获奖稿件,通讯《青山隐隐作痛》(原载1998年7月14日西安日报二版)一稿的采写体会最深刻,也最难忘。这篇通讯稿件分别荣获’98陕西新闻奖二等奖、西安新闻奖一等奖和全国环保好新闻奖。我觉得这篇稿子之所以能够多次获奖,得益于深入调查采访,得益于对热点问题进行冷思考,得益于敢于采写批评稿件的大无畏精神。挖掘重要的独家新闻和质量上乘的新闻稿件,记者们可以说是各有高招。我的体会是,对事物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有助于抓到更多的好新闻。我的家乡就在西安市长安区秦岭深山,近年来在…  相似文献   

10.
(一)今年2月2日,《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公开发布,业内人士称之为“九条意见”。“九条意见”全方位地阐述了中央对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决策,是指导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九条意见”甫一问世,就被海内外各大媒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采写实践。这是一次备受艰辛的负重、跋涉。《魏明生事件》的报道,从1989年初捕捉线索到整个报道的终结历时半年之久,总共发稿15篇。其中8篇新华社作为通稿播发,被全国众多报台连续刊播。《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台、电视台为此分别配发了评论。内参报道发出后。李鹏等4位中央领导给予批示。国家监察部迅即派人赶赴安康地区调查处理。陕西省委、省政府以此为鉴,制定和颁布了干部调动纪律和禁止用公款请客送礼的规定。在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我的作品《小凉山有位美丽的美籍女教师》在《丽江日报》发表后荣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二等奖、“云南新闻奖”一等奖和“全国少数民族州盟地市报新闻”三等奖。一篇平平淡淡的文章,同时获得四五个奖项,我感到既荣幸又受之有愧。荣幸的是文章因主人公尹蕊兰的事迹感人而获奖,惭愧的是自己才疏学浅,却出乎意料地获得如此众多荣誉。  相似文献   

13.
我们写的通讯《饲养员潘明禄为集体利益勇于斗争》在河北日报发表后(一九六四年十月二十六日人民日报转载),有的同志问我们:这篇报道是怎样写成的?提起来,这里边还有一番曲折的斗争过程哩!从发现到写出,长达六个多月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一场复杂尖锐的斗争。  相似文献   

14.
在1995年度的“新疆新闻奖”评选中,我和弘翌采写的通讯《为了人民的安宁》(见《新疆军垦报》1995年6月13日一版),荣获了本年度自治区报纸系统惟一一篇“特别奖”,在此前的兵团好新闻评选中也获得“特别奖”,专家和领导均给予很高的评价。这篇作品能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也使我们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15.
我发表在1995年3月27日《西安日报》一版的通讯《“凉皮”议员》,继获得第四届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好新闻二等奖后,最近又获得1995年“陕西新闻奖”通讯一等奖。这篇小稿之所以能获此殊荣,我觉得关键得益于以小见大,开掘较深,从特定的角度贴近了反腐倡廉的大气候,顺应了民心和民意。 1995年3月,我参加西安《税收与社会》杂志创刊10周年纪念会,听到一位农民作者朴实生动的发言,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向身边的人一打听,方知农民作者叫蒋普权,是个蓝田县卖凉皮的个体户,他因爱提议案出了名,被十里八乡称为“凉皮议员”。当时我就萌发了要采访一下这位农民作者的念头。当天中午,蒋普权就要赶回去。临走前,我和他匆匆交谈,采访了他提议案的一些经历。后来,又到蓝田县城他的凉皮摊点和家中去了一次。  相似文献   

16.
身在基层的新闻工作者,只要用心采写新闻稿件,对任何一起新闻事件能够做到有胆,有识,敢于揭丑的本领,这样采写出来的新闻稿件相对来说质量会高些。通讯《青山隐隐作痛》一稿,荣获98陕西新闻奖二等奖和西安新闻奖一等奖,并在全国环保好新闻评选中获奖。我觉得这篇稿子之所以能够多次获奖,得益于记者深入调查采访的工作作风;得益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业余爱好,手头收集了74份地市县报办的内部刊物《通讯》。闲暇欣赏之余,却发现摘别人的东西比较多,粗略统计一下,摘录内容占两版的24份,一版以上的达39份,剩余的11份也有部分摘录。《通讯》几乎办成了小小的“文摘报”了。报社办《通讯》,对于加强报社的通联工作,培养和建立一支通讯员队伍,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从某  相似文献   

18.
报道赛尔江事迹的通讯《血铸金盾》发表后(见《阿勒泰报》1994年11月12日),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获得1994年度“新疆新闻奖”荣誉奖,受到专家、领导的好评。此前,笔者还受到阿勒泰地委、行署的通报表彰。 这篇作品从采访到见报,历时50多天,先后五易其稿,可以说凝聚了记者全部的心血和情感。 在此,略谈写作这篇通讯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刊登于《山西工人报》1995年8月5日一版的通讯《黑与白的脚印》被评为“山西新闻奖”一等奖,对我来讲,是一种责任感的检验。我感谢评委,感谢他们能够透过心灵的反照,体察到一个老新闻工作者的用心;感谢他们下意识地拓展传帮带之路,引导这种风气的不断延伸。 李素珍同志是与我共同采写《黑与白的脚印》的年轻记者。她有一种对事业的追求和执著,有一种与老新闻工作者进行合作的渴望。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俩一老一少合作的心愿很难实现。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享誉世界的著名记者、著名作家、著名翻译家萧乾先生,今年1月27日度过他的九十华诞,却不幸于2月11日在京病逝。萧乾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通讯、特写、小说、散文、随笔以及《尤利西斯》等译著,充分展示了他的才华,因而蜚声海内外,久为读者所喜爱。其中《万里赶羊》,就是读者最为喜爱的诸多特写中的一篇。《万里赶羊》发表在1956年10月12日的《人民日报》上,曾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报纸就此连续专门刊登了几期读者来信。1956年12月3日发表的读者李少一的来信中写道:“为了社会主义建设而从事豪迈劳动的各族人民子弟,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