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到十九号房间>的女主人苏珊是一位具有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渴望独立与自由的现代知识女性.但这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禁锢了她自由独立的意识,使她不可避免地陷入痛苦绝望的深渊并不断地抗争.尽管菜辛并不认为这是女权主义运动的象征,但是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的确反映出作家的女权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陈晨 《文教资料》2013,(17):25-26
《去十九号房间》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从弗洛姆的人性异化理论出发,分析主人公苏珊之死的深层原因,探求现代社会如何拯救人性异化,人们不仅要通过"爱和工作"与他人、与社会建立联系,更要通过爱使这个社会变得更加人性化,使人与人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在和谐的氛围中塑造全面健全的人,实现人与自身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楼前右边,前临池塘。背靠土山,有几间十分古老的平房.是清代保卫八大园的侍卫之类的人住的地方。整整四十年以来,一直住着一对老夫妇:女的是德国人,北大教员;男的是中国人。钢铁学院教授。我在德国时。已经认识了他们.算起来到今天已经将近六十年了,我们算是老朋友了。三十年前,我们的楼建成,我是第一个搬进来住的,从那以后老朋友又成了邻居。有些往来,是必然的。逢年过节,互相拜访,感情是融洽的。  相似文献   

4.
余华新作《第七天》中有着一个固定的内模式:"寻找"与"迷失"。人们因为"迷失"而"寻找",而"寻找"的终点依旧是"迷失","寻找"和"迷失"是荒诞世界的一体两面,而人的情感则是游走于二者间的内在动力。《第七天》通过对人死亡之后的探寻,完成余华死亡哲学的全部:人的生存被死亡威胁,无论怎样逃避最终也会被其俘虏,死后依旧盲目,在天堂中憧憬天堂,却又逃离天堂。最终余华将关注的焦点回归人的本真,把救赎的希望寄于自我的坚守与内心的聆听。  相似文献   

5.
何其芳从诗歌创作开始他的文学生涯,其散文的发轫之作<画梦录>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朵奇葩.文章通过对<画梦录>进行新一轮的文本细读,从它的创作因由、独语体式的选择缘由以及独语实质等探讨集子里有关"寂寞"的深层意涵.  相似文献   

6.
语文试卷发下来,不用看我就能猜到,老师一定会在作文那页的页眉上,用鲜艳的红笔批上两个刺目的大字:“跑题!”甚至有时候,后面还会跟着一长串“!”,仿佛一个个凌空飞落的炸弹,将我连同分数炸得惨不忍睹。  相似文献   

7.
英国小说家多丽丝·莱辛在短篇小说《到十九号房间》中将视角聚焦在一名退职在家的主妇的内心世界以展示20世纪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西方社会对"理性"的失望。非理性就像沉寂在灵魂深处的一条潺潺得暗流,理性试图困御本能,激情和情感的企图可能最终会撕裂完整的人格。《十九号房间》篇首便点明小说的主题在于揭示"理性的失败"。本文通过对作品中出现的蛇和魔鬼及其引申的意象的细读,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原型批评的方法,力图揭示意象背后的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蕴,以此凸显莱辛对西方传统理性至上思想的反思与颠覆。  相似文献   

8.
寂寞是一种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  相似文献   

9.
寂寞是童年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因为无法与人,尤其是成人沟通和交流导致的。从萧红的《呼兰河传》来看电影《冬冬的假期》和《我十一》可以发现,后两者中凸显的寂寞感才是真正的寂寞,其表现形式是迷茫和惶恐,并且无法消除,只能以搁置和替代的方式来缓解。  相似文献   

10.
美国小说《飘》之所以能广泛流传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艺术上的极高造诣,二是电影的推波助澜。然而,与小说的畅销和电影的火爆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文学史或文学手册中有关它的评论极少。很多人认为它是一部政治上反动的作品,这主要表现在小说对奴隶主和奴隶的阶级地位的描写,以及对南北战争有仇视情绪。尽管美国文坛一直有意贬低《飘》的文学价值,但它虽然未能进入文学经典的殿堂,却走进了千百万读者的心中。  相似文献   

11.
钱展峰 《新读写》2012,(4):33-33
面对黑暗的现实,已过不惑之年的蒲松龄提起笔来,通过自己笔下精彩动人的故事,倾诉着自己对这一世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多丽丝.莱辛是一位享誉世界文坛的女作家,是当今最优秀的英国小说家之一。作为女性作家,莱辛着力于描述女性的心理困惑和生活中的烦恼,表现她们在社会上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在精神上受到的压抑和痛苦以及在经济上对男人的依附和顺从。《到十九号房间》是其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将其作品与英国另一位著名的女性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短篇小说《一间自己的房间》的对比性分析,揭示二者的互文性。  相似文献   

13.
王佳萍 《新读写》2010,(12):46-46
夕阳西下之景总能勾起人们的离愁,有的人愿意独自无奈,而英子把它浓缩成了《城南旧事》。  相似文献   

14.
莱辛的短篇佳作《到第十九号房间》细致入微地展现了知识女性人物在面临男权社会母职意识形态道德禁锢并遭受心灵戕害的心路历程。从女性主义视角剖析人物对"本我"追寻与精神自由追求无果直至悲剧的深层原因,对女性树立主体意识、改变"他者"与献祭者形象、自我的重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说《到十九号房间》讲述了一位现代知识女性自杀于一家小旅馆的十九号房间的悲剧故事。女主人公在迷失自我与寻找自我的矛盾中挣扎,最终以自杀的方式寻求彻底的解脱。她悲剧人生的内在原因是理智束缚下的女性内心世界的痛苦矛盾,造成女主人公人生悲剧的更深层次的社会根源是男性中心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到十九号房间》的女主人翁苏珊.罗林斯,是一位具有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渴望独立与自由的现代知识女性。但这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禁锢了她自由独立的意识,使她不可避免地陷入痛苦绝望的深渊,这种独立反叛的女性突出地反映了当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鉴赏》2009,(5):5-5
这是一段凄美的花事.这是一份真挚的情谊.感人肺腑.撼人心魄。读完这篇美文.没有不被作者对小花园主人的深挚情意所感动的。一篇怀念老友的文章.没有从老友的一些具体而典型的事件入手.而另辟蹊径抓住老友爱花、侍花这一侧面.想象着花儿们因“我”是主人生前的老友而对“我”点头与倾诉.  相似文献   

18.
【美文展示】 寂寞 梁实秋 寂寞是一种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里的紫丁香噩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  相似文献   

19.
读戴望舒的《印象》,一次次被诗人那绝世的寂寞深深打动,那流动于字里行间的忧思在无声无息中浸润着我,于是,我被一种浓浓的愁绪包围,无法逃离。  相似文献   

20.
在后现代的场域下,主要分析多丽丝·莱辛在小说《到十九号房》的解构向度:理智和疯癫的包含关系、知识和权力的连带内涵以及男性和女性的依属关系。通过层层递进的解构小说中三组二元对立项,本文为解读主人公的人生植入了新视角,也为后现代社会中的婚姻引入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