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双层平板法分离蛭弧菌,经硝酸银染色法对蛭弧菌的形态进行观察,让学生在现有微生物实验教学条件下认识和了解蛭弧菌的生物特性.实验结果显示;双层平板法成功分离到能形成明显噬菌斑的蛭弧菌;通过制片和银染,在普通光学显微镜检下可清晰辨析蛭弧菌侵蚀大肠杆菌和鞭毛等显微结构.该实验为拓展蛭弧菌综合实验和充分发挥高校微生物实验教学平台服务于学生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用硝酸银染色法对双层平板培养法获得的蛭弧菌进行染色,利用相差显微镜和CCD DP27数码成像系统观察并记录到蛭弧菌形态和侵入大肠杆菌的过程以及蛭弧菌鞭毛的运动状态。同时,通过提高蛭弧菌菌体浓度可观察到蛭弧菌捕捉大肠杆菌的动态过程。该实验让学生更加清晰和直观地观察到菌体的形态及运动方式,激发对微生物实验的热情,促进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也为微生物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细菌数量在中国对虾养成期间与虾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报道了不同时期细菌的数量和不同时期弧菌的数量对虾的生长和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的数量对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而弧菌数量的多少对虾病发生的影响尤为重要。本研究结果为虾病的防治提供了一点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牛肉膏蛋白胨和NA培养基为分离培养基,研究从杜鹃中分离内生细菌和抗生素测定的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从毛白杜鹃(R mucronatum)中分离培养后并用划线法分离得到内生细菌的纯培养物.通过菌落形态的观察和鉴别,革兰氏染色并镜检初步鉴定为5株不同的内生细菌.利用利福平及链霉素梯度平板法筛选得到相应的抗性突变株(3株),此突变株可作为细菌内生性鉴定中的抗生素标记菌株.组织分离时的表面消毒条件和方法直接影响内生细菌的分离纯化结果,表面消毒条件适宜则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多样性增加.  相似文献   

5.
应用发光细菌进行水质监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青海弧菌(Vibro qinghaiensis)67号菌株作为指示生物,以其发光强度为指标来进行水质监测和评价,继而确定污水的污染程度。试验表明:用适当的缓冲液,在合适的pH和菌液浓度下,细菌的发光强度与污水的污染程度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PCR-RFLP技术,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厌氧菌进行分型.为建立更为合理的分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慢性牙周炎患者,提取其龈下菌斑.厌氧条件下分离培养,获得厌氧菌菌株,在血平板培养基培养观察菌落的形态,通过染色观察菌株形态学特征,提取各菌株DNA,利用细菌16sD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以限制性内切酶MSP I对分离的22株厌氧菌的PCR扩增产物进行RFLP分型分析.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厌氧菌分为二大类.结论:采用PCR-RFLP用于厌氧菌的分型研究较为可靠,对于确定有争议菌种的分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设精品实验项目深化创新人才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品实验项目“细菌纯种分离和培养”以校园河水、上海某污水处理厂的生活污水和生化反应池中的活性污泥等实际环境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浇注平板法对校园河水、生活污水和活性污泥中的特有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旨在得到能够降解污染物的细菌纯种.该项目将微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环境问题相联系,将环境微生物学实验中原先相对独立的多个基本实验通过有机组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探索性综合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牛津杯法研究了乌鳢体表粘液提取物,即抗菌肽的不同浓度对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浓度的抗菌肽对不同种细菌生长情况的抑制作用是不同的,其中对三种细菌抑制效果最好的是爱德华氏菌,其次是溶藻弧菌,最后是哈维氏弧菌。  相似文献   

9.
用青海弧菌(Vibro qinghairensis)67号菌株作为指示生物,以其发光强度为指标来进行水质监测和评价,继而确定污水的污染程度。试验表明:用适当的缓冲液,在合适的pH和菌液浓度下,细菌的发光强度与污水的污染程度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的野外调查结果表明,云南省现有蛭类动物30种,较过去报道的24种又增加了6种.其中云南牛蛭Poecilobdella.yunanensis sp.nov.和洞穴山蛭Haemadipsa cavatuses sp.nov.为在云南发现的新种,扁舌蛭Glossiphonia Complanata,蟹蛙蛭B.cancricola,日本医蛭Hnipponia,勃氏齿蛭O.blanchardi等4种为云南省的新记录.依据淡水和陆生蛭类的,圭态地理分布对云南省的蛭类区系进行讨论,结果表明云南省的蛭类区系特征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