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效益、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学校规模调控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基本要素。按照"可容忍"及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度优先原则处理三者的复杂关系是确立合理学校规模的基本依据。适度控制超小规模学校,着力发展中、小规模学校,严格控制大规模学校,是调控我国学校规模的总原则。解决我国当前学校规模调控中突出问题的主要对策是:调整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从县级统筹提升到省、市级统筹,削弱县(区)政府盲目撤并学校的内在冲动;强化顶层设计,把学校规模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态保护的总体规划中进行布局;完善支持学生、家长和社区其他公民表达诉求和参与决策的信息通道和制度保障体系;按照新的思路和原则对城乡学校的布局及学校和班级规模重新进行规划和调整;研究相应的应急预案和补偿性干预手段,减少大规模学校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学校撤并前后,西北六县的学校数量大幅减少,而学校规模、平均班级规模和学校班级数明显扩大。学校规模对数学、语文成绩合格率具有显著的负影响,对辍学率具有显著的正影响。此外,"经历学校撤并学生比例"对教育质量也产生了负面影响。由此,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应确保农村学校规模适度,以教育质量提升和公平原则为优先,并理顺大规模和小规模学校的关系,促进农村学校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学校规模出现了不断扩大的趋势,这引发了学生上学成本上升等诸多问题。要遏制我国中小学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首先必须要弄清其背后的主导因素。因为决定中小学学校规模变动的因素不同,控制中小学学校规模的方法也不一样。基于1980—2008年全国范围内的省级面板数据所进行的实证检验发现,总体而言,人口因素和教育政策制定者为追求学校规模优势而进行学校合并(简称政策因素),主导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学校规模的变动,这一结论与既有文献一致;但与已有研究不同的是,实证结果还表明,人口因素和政策因素在不同时间段对我国中小学规模变动所起的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而言,在2001年之前,中小学学校规模的扩大更多的是由适龄人口变化所引起的;而在2001年之后,则主要是教育决策者追求学校规模优势而大幅减少学校机构数——"撤点并校"政策所导致的。同发达国家一样,过分追求学校规模优势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因此,对仍在进行的中小学学校合并政策必须要有所调整。  相似文献   

4.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具体方式就是撤点并校,把一些教学质量差、生源不足的教学点撤并到一所学校,扩大学校规模,并集中资金、校舍、教师以及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等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5.
将教育质量、公共教育成本和私人教育成本纳入成本函数估算初等学校最优规模,测算了XS县最优的初等学校规模和学校数,结果表明,在控制教育质量的情况下,不考虑私人教育成本,生均公共教育成本曲线呈"L"型。按走读生和寄宿生分类计算私人教育成本后,生均教育总成本曲线由原来的"L"型被拉高成"U"型,即存在最优的学校规模,它由曲线最低点决定。中小学布局调整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城区和乡镇还有通过合并学校来扩大规模以降低公共教育成本的空间,而在偏远乡村则应保留更多的学校,以降低私人教育成本和方便学生入学。  相似文献   

6.
楼明华 《江西教育》2006,(10):23-23
随着农村中小学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学生伤害事故也存在上升的势头。学生伤害事故日益成为困扰学校工作和阻滞学校发展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7.
小规模学校是农村学校的主体,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依托,肩负着农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使命,也是学校体系中的"短板".学生的持续流失、教育质量焦虑带来的"信心流失"、城市学校在招生与教育上的替代效应、优势与特色彰显不足、硬件和软件条件较差等是农村小规模学校全面振兴的攻坚难点.要全面振兴农村小规模学校,就要形成稳定、可持续的长远发展战略,通过提高教育质量重振人心,用多样化方法办出特色,以城乡统筹与资源共享推进城乡公共教育服务一体化,通过标准化建设推进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规模扩张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各地区在优化教育资源、发挥规模效应的口号下,新建学校设计的规模越来越大,一两千人嫌少,三四千人平常,五六千人见效;许多当地政府纷纷对原来的中小规模学校进行撤并,组建较大规模学校,形成单纯性中小学校在学生数量上的无限扩张和不同性质学校的规模合并趋势,出现办联校、分校、校中校等种种现象。学校的发展是否一定通过规模扩张来实现?是否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一定获得办学效益?是否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这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9.
学校规模与中小学学业成绩的关系是美国学者关于学校规模影响研究的主要视角之一,现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通过对这些成果的梳理和分析,研究者发现学校规模与中小学学业成绩的关系较复杂,社会经济地位、年级水平以及学者对学校规模的不同界定是影响这一关系的重要变量。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美国学者的研究方法具有教育生产函数的取向,研究结果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然而,正是这些差异性的研究结果推动了美国学校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学校教育规模扩张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各地区在优化教育资源、发挥规模效应的口号下,新建学校设计的规模越来越大,一两千人嫌少,三四千人平常,五六千人见效;许多当地政府纷纷对原来的中小规模学校进行撤并,组建较大规模学校,形成单纯性中小学校在学生数量上的无限扩张和不同性质学校的规模合并趋势,出现办联校、分校、校中校等种种现象。学校的发展是否一定通过规模扩张来实现?是否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一定获得办学效益?是否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这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1.
在大规模学校不断出现的同时,人们不禁要问:办学规模扩大,教育质量就一定会提高吗?学校的教育质量取决于什么?1990年以来,缩小学校规模成为西方国家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实证研究发现,学校规模对学生课程选择、学业成就、学生参与、教育公平、教师更替和教师态度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规模较小的学校更有利于这些方面的发展。西方研究者认  相似文献   

12.
比较教育视野下着眼于学校改进的中小学校本教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教研是一种"在学校中、基于学校和为了学校"的教育研究,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学校改进为目的.西方发达国家中小学积极推行校本教研,重视中小学校本教研的政策与制度建设,加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教研能力的养成,注重教育科研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汪明 《教育研究》2012,(7):87-91,109
农村中小学布局,既要兼顾农村学生"就近入学"和"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又要立足县、乡、村的不同特点,确保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学校的合理并存。"整体规划"和"有序调整"农村中小学的数量与规模,是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的基本途径。布局调整后出现的办学重心逐级上移、学校规模日趋膨胀、班级人数持续增加等情况需要关注。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还要在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保护与扶持小规模学校、正确认识和看待民办学校发展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4.
从总体上讲,民办中小学步履维艰,仍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甚至有的已淡出民办中小学阵营。造成民办中小学教育这种境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根本原因是教育质量不高或低下。例如,许多民办中小学在办学过程中过于重视自身形象包装,认为学校越大、越豪华、绿化标准越高,就名气越大,就越气派,对社会、家长的吸引力就越大,结果造成学校规模过大,教育规模过小,资产闲置、浪费,使提高教育质量的后劲不足。有一些民办中小学重特色教学而轻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认为办学特色就是在课程设置上有特色,于是任意削减其他学科教学时数。还有些民办中小学对教师重使用而轻培养和关怀……笔者认为,除了要解决上述这些问题以外,当前尤其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后学校规模的失衡与政策标准的滞后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合理规模的关注.国外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提升教育效益等方面小规模学校比大规模学校更具优势.判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模的合理性首先需要明确学校规模与班级规模的关系.其次,要通过破解影响学校规模的基本要素找出合理规模的分析思路.初步研究表明,沿着对教育系统内部限定条件和教育系统外部条件的分析思路,可逐渐得出较为明确的学校合理规模.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经营需要运用各种资源,但必须依靠适当的规模,才能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效能。学校办学规模过大或过小均不适宜,建立适宜的规模有助于学校整体运用资源,健全行政运作,提升学生学习成效。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在扩大办学规模、满足更多人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不少规模扩张后的教育和管理问题。实施"小型化办学,集团化管理",可以加快解决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差距,拓展教育资源共享方式,努力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教育一体化格局。  相似文献   

17.
吴剑清 《教育》2011,(4):63-63
2010年,笔者参加了澳大利亚教育考察团,随团参观了当地近10所中小学。澳大利亚的学校规模一般不大,在我们参观的中小学中,最大的是本迪格高中,有1800名学生。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更多学者开始转向学校规模对学校教育成效的实证研究。他们的研究主要从学校规模对学生行为、教师行为以及教育平等性等方面展开的。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看,目前关于学校规模的实证研究主要有三种研究方法,即费用相关的方法、社会生态学的方法、学校聚焦的方法。经过梳理分析发现,他们的研究结果更倾向于支持发展较小规模的学校。因为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在西方,小规模学校更利于完善学生学习行为、教师行为以及学校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9.
农村小规模学校是为适应偏远农村适龄学生人数较少的客观情况而设置的规模较小的学校。目前,在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逐步走上规模化、效率化道路的背景下,小规模学校的地位与存在价值自然受到经济理性主义的质疑,以致在教育决策中经常成为被撤并的首选对象。其实,在全球范围内,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存在有其重要意义,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其现实地位与发展前景。纵览各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实践经验,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独特作用具体体现在:能够方便偏远地区学生就近入学、扩大受教育机会、保证并提高教育质量,以及提升偏远农村社区的文化凝聚力。此外,各国政府促进小规模学校发展的策略也为我国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纵观1990年以来西方学校规模的实证研究,深刻的影响,而规模较小的学校有利于这些方面的发展。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生学业成绩。学校规模对学生学业成绩和学校内部组织有着反观我国的学校规模现状,认为小规模学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