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晓言 《中国广播》2008,(5):71-71
“舆论”一词出于何时说法不一。 最近,一篇来稿中说,“舆论”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王沉传》中:“自古贤圣,乐闻诽谤之言,听舆人之论”。有文章也说《晋书·王沉传》中第一次出现“舆论”一词。有人则认为,“舆论”一词较早见于《梁书·武帝记》:“行能臧否,或素定怀抱,或得之舆论”。  相似文献   

2.
年的别称     
《兰台世界》2004,(5):36-36
汉语词汇丰富,表达年的意思的词汇也很。主要有:载———唐虞开始称年为“载”。《史记·文帝本》:“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这一称法在现代语的书面语言中也常用。岁———晁错《守边劝农疏》:“然令远方之卒守,一岁而更。”岁即年。毛泽东同志词《采桑子·阳》:“岁岁重阳  相似文献   

3.
“灵台”考     
杨玲  马皓斌 《档案》2022,(5):26-30
作为一个名物词,“灵台”在不同典籍中的含义各不相同,却又彼此关联。《诗经·大雅·灵台》中的“灵台”是表现文王仁德、承载政治意义的一座建筑。《庄子·外篇·达生》和《杂篇·庚桑楚》中的“灵台”指“心灵”。唐代王冰在注释《黄帝内经·素问》时又用“灵台”命名人体穴位。通过考证可知,“灵台”含义每一次转变都受到《诗经·大雅·灵台》的影响。甘肃省灵台县之得名也与此诗密切相关。于此可见《诗经》在传统文化中地位之重要,影响之深远。  相似文献   

4.
“望洋兴叹”一词,现在已经成为某些人制造新型成语的模式了,只需把第二个字加换新的内容就行了。看起来是多么地容易而又有“新意”。让我们看看这个成语的来历。《成语词典》曰:望洋,亦做“望羊”,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又如语本《庄子·秋水》曰:……河伯始旋  相似文献   

5.
“望洋兴叹”一词,现在已经成为某些人制造新型成语的模式了,只需把第二个字加换新的内容就行了。看起来是多么地容易而又有“新意”。让我们看看这个成语的来历。《成语词典》曰:望洋,亦做“望羊”,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又如语本《庄子·秋水》曰:……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清吴研人《糊涂世界》卷六:……大概情形看了一看,亦觉得望洋兴叹了。《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至此,我们知道了望洋是个单纯词,如同徘徊、朦胧、葡萄等词一样,是不能拆开读的。而往往有些记者编辑望文生义,更有加以发  相似文献   

6.
报刊差错5例     
张港 《今传媒》2003,(6):77
“巡狩”不是“狩猎” 《光明日报》7月2日B3版,《古人的智慧》第四段开头:“《汤问》中说:周穆王西巡狩猎时,碰到能工巧匠偃师。” “巡狩”是一个词,“狩猎”又是一个词,而这里却将两个词捏到了一起,成了“巡狩猎”。 《列子·汤问》的原文是“周穆王西巡狩,越昆仑,下至弇山。反还,未及中国,道有献工人名偃师,穆王荐之。”并没有一个“猎”字。“巡狩”又作“巡守”,《孟子·梁惠王下》“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巡狩”就是天子到下面去巡查,与打猎主事并无关系。  相似文献   

7.
报紙上的国际新聞里,經常可以看到“支持”和“拥护”这两个词儿。由于这两个词意思非常相近,又都是双音词,使用时很容易混淆,值得注息。据古书記载“支持”(古代只用单个“支”字)是支撑、支架的意思。《左传》定元牟說:“天之所支,不可坏也”。《国语·越语》中有“皆知  相似文献   

8.
“常武”一词出自《诗经·大雅·荡之什》其中一篇的篇名.《毛诗序》释义是“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为戒然”,用以强调常德是军事驻防警备的重地,需要“以德立武”.“常德”之名始于北宋,此后的常德地名一直沿用至今.随着常德军事功能的削弱,“常武”一词的含义早已超脱“以德立武”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翻读清代大学者王引之的名著《经传释词》,发现书中有一例错注了引诗出处: 《良耜》曰:“思媚其妇。”“有嗿其饁”,“思媚其妇”,“有衣其士”,“有略其(?)”,句首皆语词。(见中华书局出版、1956年11月第2次印刷之《经传释词》卷8第175页,北京中国书店出版、1984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之《古书字义用法丛刊·经传释  相似文献   

10.
周怡 《新闻界》2007,(1):50-51
一、“旧闻”概念的历史考证“旧闻”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可以看到这样的记录。司马迁的父亲嘱托儿子要完成未竟之业,说道:“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太史公自序》),又有《汉书·司马迁传》记,司马迁写给任安的信中称:“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  相似文献   

11.
望文生义是我们在编辑工作中常遇到的知识失误,也是最易于为编辑疏忽的问题。这里掇拾前车二鉴,谨供参考。高中语文第四册《甲申三百年祭》中的“首鼠两端”一词,水利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课本词语集释》注为:“指老鼠出洞时,探头探脑,进退无据,瞻前顾后,疑虑不决的样子。”其实,这只是据“鼠”字的字面意义,而作出的附会解释。“首鼠两端”一词,前人多有训释。清人王念孙《读书杂志余编上》云:“首鼠,亦即首尾之意。首尾两端,即公人所云进退无据也。”刘大白在他的《辞通序》上也认为“首鼠”和“首施”两词可通,都是踌躇的迭韵转变字。可见,“首鼠两端”亦作“首施两端”,即“首尾两端”,是进退无据,瞻前顾后,迟疑不决的意思。将“首鼠”的“鼠”释为“老鼠”,显然是望文生义。其根本原因是误拆了双音联绵词。清人王国维在《古文字中联绵字之研究》中云:“联绵字合二字而戏一语,其实犹一字也。”王念孙在《读书杂志》中又云:“凡连语之字,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因此,“首鼠”一词是不能拆开来讲的。  相似文献   

12.
文化的定义及其载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中“文化”这个词,本是对拉丁文culture一词的意译。那么,为什么用“文化”二字来翻译那个拉丁词呢?这就因为中国古籍中本来就有“文”“化”二字的关连使用,而其含义又与现在所说的“文化”有一些关系。 例如《易经·贲卦·彖传》中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颖达《正义》解释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 又如刘向《说苑·指武》篇更把“文”“化”二宇连在一起:“凡武之为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以上《易传》把“文”“化”二字关连使  相似文献   

13.
读《出版工作》1988年第11期《录“像”还是录“象”》一文,作者亦均同志认为应该作“录象”而不应该作“录像”,对此我有不同意见。按“象”、“像”二字在某些意义上本来相通。亦均同志文中引《说文解字注》也说:“按:古书多假象为像”;又说:“似古有象无像,然像字未制之前,想像之义已起,故《周易》用象为想像之义。”而亦均同志下文却据《现代汉语辞典》中“想象”一词的释义,推论出由“想象”派生出来的表示形状、样子意思的“图象、印象、形象、影  相似文献   

14.
《当代传播》2007,(2):29-29
中国关于“舆论”一词的最早记录,见于《三国志·魏书·王朗传》:“设其傲狠,殊无入志,惧彼舆论之未畅者,并怀伊邑。”  相似文献   

15.
前人在论诗文时,通常把其成就归功于作家的才情和山川的钟秀。如刘勰论《离骚》,就盛赞过“楚人(指屈原)之多才”和它的得力于“江山之助”(《文心雕龙》中《辨骚》、《物色》篇)。但宋人王铚在论晏几道词时,却说了一句与众不同的话:“叔原(晏几道字)妙在得于妇人。”(《默记》卷下)此话虽属戏言,却又“歪打正着”地说中了一个道理:晏几道以及其他相当一些唐宋词人的歌词创作,就在很大程度上是有赖和得益于妇人的,而这“妇人”,明眼人又一看即知是指歌妓。所以本文就想来探讨歌妓对词所产生的作用这一颇有兴味的问题。 首先请让我们来看歌妓在词的生成和传播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陕西日报》二月十一日第二版《轮奸哑女国法难容》的报道中有“凌晨一时”之称;二月十四日第一版“秦瞭望哨”栏末之内又有“深夜凌晨三时”之称。这样使用“凌晨”一词不妥。《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均是:“凌晨”,即指“天快亮的时候”。它与“拂晓”的含义相同,与“黎明”的含义相似(《辞海》注释“黎明”:“天将亮末亮时”)。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写的《采地黄者》诗中有一句说:“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据注释:凌晨,即天将亮时;薄暮,  相似文献   

17.
一、文献的概念在汉语中“文献”一词的出现似乎比“图书”早。前者见于《论语·八佾》篇:“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而后者见于《史记·萧相国世家》:“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若把这两个字分开,可追溯到《周易上系辞》所载“河出图,洛出书”,但尚未连成一个词。据宋代朱熹的解释:“文,典籍也;献,贤也。”其又是指历代典籍和熟读典籍有学识的贤人。可见“文献”包括历代的历史文件和贤者两个因素。元初,马端临以“文献”一词作自己著作的  相似文献   

18.
现今仍有许多学者对《隋书·经籍志》总集多有收录某些作者的个人作品集存有争议,如“毛伯成诗一卷”、“江淹拟古诗一卷”等;清朝的大学者姚振宗在其《隋书·经籍志考证》中也对“毛伯成诗一卷”、“百国诗四十三卷”等作品集何以被编入总集存有疑问。对此,文章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集序与《隋书·经籍志》总集之小序所述进行比较,并对《隋书·经籍志》总集中的多个作品集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隋书·经籍志》总集的概念与《四库全书总日提要》总集的概念,与我们现在所理解之总集的概念有所不同;后两者的“总集”是单纯的总而集之,而《隋书·经籍志》总集是“选而集之,而后总为一类成为总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宋书》 1、卷二十《乐志》:“宾出入奏《肃成乐》歌词二章。”按:“成”字,《南齐书·乐志》、《乐府诗集》并作“咸”。《隋书·音乐志》:“从官出入,宋元徽三年仪注,奏《肃咸乐》”。由此知“成”字误,当作“咸”。 2、卷二十《乐志》:“皇帝还东壁受福酒奏《嘉时》之乐舞词。”按:“时”字,《乐府诗集》作“胙”。《隋书·音乐志》:“皇帝钦福酒,宋  相似文献   

20.
工人日报2005年10月9日《北京有一个温暖的家》一文,第一段第四行“首善之都”一词,从字面意思理解语意重复。经过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等工具书,发现它们里面都没有“首善之都”这样的说法。《辞海》对“首善”的解释为:《汉书·儒林传序》:“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意谓实施教化自京师开始,京师为四方的模范。后因此称京师为首善之区《。现代汉语词不达意典》中“首善之区”词条的解释是“首都”之意。显然,文中“首善之都”是误用,正确的用法应是“首善之区”,这里的“区”,不是行政区划的某个区,而是指“地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