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祛魅"是建立在主客二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及哲学起点之上的,并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思想核心.从"祛魅"到"复魅"的转向,需要再次对自然美问题进行新的学理建构,并以此为前提重新确认人在生存发展过程中的自我价值及身份认同.在新时期绿色发展语境下,"复魅"不仅仅是对自然的精神敬畏,更是一种共生共荣的融入,把"人在自然中存在"作为自然"复魅"审美转向后新的哲学起点,把对自然万物生命的体认作为构建新的自然美的审美核心,最终指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类"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2.
与人相分离的自然美的自在存在,是与人的当下生命活动无关的抽象的"纯粹存在";我们取消自然美作为自在存在者的地位,恢复自然美作为人类历史性现象和作为时间性的审美此在.自然物成为审美对象,其内涵和特质在不同的审美此在中并非既定的,而是随机的、可塑的.由于意向作用,使自然美处于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的边缘.自由想象照亮了沉寂中的自然物,使其在各种时间性的审美此在中呈现不同特质的美.  相似文献   

3.
西方自然审美史一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自然审美思想极为发达的中国相比,西方自然审美思想较为贫泛,而且,西方自然美的欣赏是建立在主客二分、人与自然二分、人高于自然的基础之上的,它不同于中国式的与万物为一、与万物同春消融于自然的审美方式。本文在简述西方传统自然审美史的发展脉络的同时,暗示出西方自然审美中重主体轻自然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谢灵运、陶渊明、王维三位大诗人对中国古典山水田园诗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并分别体现了儒、道、释三大文化思想资源在自然美观念上的不同取向。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谢、陶、王山水田园诗或"悲"或"喜"或"空"的不同审美情趣,粗线条地描述中国古典山水田园诗的某些方面的基本风貌及其形成发展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谢灵运、陶渊明、王维三位大诗人对中国古典山水田园诗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并分别体现了儒、道、释三大文化思想资源在自然美观念上的不同取向。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谢、陶、王山水田园诗或“悲”或“喜”或“空”的不同审美情趣,粗线条地描述中国古典山水田园诗的某些方面的基本风貌及其形成发展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康德主张"审美不涉利害",并由此对自然美的形式、内容作出了相应的阐释。庄子则提倡以"无为"的审美方式观照自然美,进而崇尚自然万物的本然状态。二者均强调自然美排除一切人工雕琢和矫情伪饰,顺乎自然事物和人类的自由本性。同时,他们对于自然美的认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1)形式上,康德认为自然美具有"合目的性"的主观形式,庄子眼中的自然美则无处不在,是超越形式的存在,具有"无目的性"的无限形式;(2)内容上,康德所认为的自然美是"有为"发展的,而庄子意识中的自然美是一种"无为"存在。  相似文献   

7.
自然美是人类审美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自然美的赏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和鉴赏能力。初中语文教材中关于自然美描写的课文比较多,从美学的角度来探索自然美的形态、特征和价值意义显得十分重要。自然美的形态包括未经人类社会实践改造的自然美和经过人类社会实践改造加工的自然美。自然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自然性、形态变化多样、侧重形式美;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了解自然、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审美行为愈益成熟,即对自然进行审美时运用太多的分析技巧,合理化意识支配着他;这足以导致自然美的衰退。要想使自然美有更多的呈现就必须恢复审美行为的单纯性,借助情感、联想、想象同自然进行富有生气的沟通,并对自然有一种描写与抒情的欲望。在当代生态环境面临恶化的条件下,这种面对自然的单纯性的审美行为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章论述了自然景观的审美特征及其欣赏,从自然景观的空间美、动态美以及从运动角度欣赏自然美等方面对焦作云台山美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理解自然美的关键在于科学回答审美关系的性质。审美关系是“创造美的劳动者与欣赏美的主体之间所结成的关系”。从审美关系的角度出发,即可得出自然美其实是人的美、生活美的映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