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教育形态的变革——思维教育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有自己的形态。一定的教育形态只能与一定的历史时代相适应。教育形态为三大根本因素所决定。这三大因素是: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发展水平、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水平、教育自身的发展水平。农牧时代的教育形态是“信仰教育”,工业时代的教育形态是“知识教育”,信息时代的教育形态是“思维教育”。思维教育是当代思维科学、脑科学、认知科学和教育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思维教育以发展受教育者的思维能力为教育行为的主导和核心,主张以发展思维的手段教育人才,按思维发展的规律实施教育,照教育实施的法则训练思维,以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充分程度为评价标准。思维教育所指的“思维能力”包括“道德思维能力”、“情感思维能力”、“认知思维能力”、“操作思维能力”。思维教育就是信息时代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借鉴庄子的思想方法,可以将艺术教育划分为“技”、“艺”、“道”三个不同层面,艺术教育既是技能教育,又是审美教育,更是境界教育。艺术教师的职责也分别体现为“因材施教”、“授之以渔”和“传道为师”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实施模式建构是推动生命教育实践的理论难题。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健全人格;从智、德、体、美四个维度审视,生命教育内容应包括生命认知教育、生命伦理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和积极心理教育。中小学必须立足现有教育资源,系统建构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的“植入模式”,以实践感悟为切入的“体验模式”,以校园文化为切入的“渗透模式”和以心理对话为切入的“咨询模式”。  相似文献   

4.
“文学教育”是一种“文明教育”,与“语文教育”有很多不同“文学教育”的特征是整体性把握,是指向一种“心态”的涵育,是以“情商”为主体的素质的提升,“文学教育”可以理解为“终生化”教育,它既是人的“文明素质”的重要的构成因素,同时也是“精神素质”不断生长的需要和土壤,对“文学教育”特殊性的强调,有助于“语文教育”知识体系的“素质化”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5.
创新人才的培养与个性教育密不可分,而要实施个性教育,就必须要转变教育理念。在个性教育中要转变四个理念,即:变“唯师独尊”为“民主和谐”,以充分体现个性中的自主性;变“告诉教育”为“生疑教育”,以充分挖掘个性中的创造性;变“异质教育”为“同质教育”,以充分体现个性中的独特性;变“单维评价”为“多维评价”,为个性培养创调科学的压力机制和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6.
从美育认识发展的历程来看 ,由以美为工具的“借美育人”的美育到以美为灵魂的“立美育人”的美育———美的教育 ,是美育认识发展的升华 ;从教育理论发展的规律来看 ,由“以知识为中心”的“真”之教育和“以儿童为中心”的“善”之教育到“以美为灵魂的”美的教育———美育 ,是教育理论历史发展、逻辑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人们不仅可以通过老师和书本而学习,还可以借助更多的教育媒体而学习,使教与学向更高质、高效方向前进,向最优化方向发展。现阶段,应该正确处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的关系,纠正教育技术领域重“电”轻“教”、重“硬”轻“软”、重“技术”轻“理论”、重“科技”轻“人文”的倾向,使先进的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和体制改革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美育认识发展的历为看,以由美为工具的“借美育人”的美育到以美为灵魂的“立美育人”的美育-美的教育,是美育认识发展的升华;从教育发展的规律来看,由“以知识为中心”的“真”之教育和“以儿童为中心”的“善”之教育到“以美为灵魂的”美的教育--美育,是教育理论历史发,逻辑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之争及现代教育的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世界教育史上存在着“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二大教育流派,二的划分并不只是从时间上来进行的,它们在多方面存在差别。“W超级市场”主要指西方近代以来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思想,而“现代教育”则指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尤其是进步主义教育流派。弄清“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主要分歧有助于我们探寻现代教育的新走向,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育效率与教育模式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光钦 《教育研究》2005,26(7):75-79
“相似教育模式”以促进教师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倡导“和合教育”、“关键知识”、“规律中心”,强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主体立足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情景,对既定的教育规则、原理、方法、内容等进行共性与个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同化与裂变的“和合”,从而形成对教育诸要素“同与变异的统一”现象的规律性认识,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相长。“和合教育”是相似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支撑、典型标识与驱动力量。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召唤下的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更加以人为本、协同共享、集智创新、自然和谐。江苏在长三角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应积极构建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对话体系,前瞻研制以“教育核心症结”为焦点的长三角教育一体化解决方案,深度探索以“课程教学改革”为基点的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实施路径,主动创新以“数字治理”为驱动的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协同机制,整体营造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的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技术教育概念内涵入手,把已有技术教育定义归纳为“技术教育的‘课程论’”、“技术教育的‘知识、技能论’”和“技术教育的‘技术素养论’”三种概念,并在对其质疑基础上,通过对“教育”和“技术”本质的考察,将技术教育的内涵界定为传授技术知识、培养技能、了解技术社会影响的实践活动,并指出这一活动以不同组织形式的教育活动为载体,体现为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3.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以人性完善为终极目的的教育最有价值,这应置于教育价值体系的最高层次。没有这个教育目的,教育就没有理想和信仰,就会庸俗不堪。历史上大凡偏离这一终极目的的教育,都没有将学生当作“人”来培养,而只是当“工具”来“制造”,当“产品”来“生产”。于是,商业主义、职业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泛滥,教育单一的经济价值充斥了人们大脑。日本教育家井深大批评这种教育是“忘记了方向的教育”,是“丢失了另一半的教育”。今天,我们已看到,因缺少人文阳光照耀的教育所产生的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小学生为能有更多的时间玩耍,…  相似文献   

14.
全面实施“三生教育” 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   总被引:33,自引:15,他引:18  
“三生教育”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为目标的本真事业。实施“三生教育”需要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大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理念、开放教育理念和主体教育理念的要求,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统一的基本途径;需要从体验、实践、认知、感悟、内化、外显等方面着力,从体制机制、研究和宣传、师资培训等方面强化基本保障措施,从认识上正确处理“三生教育”与素质教育、德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从工作上处理好课程资源整合等关系。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专业教育中的创业教育模式存在以下弊端:“以教师或学校为中心”作为指导思想;创业教育与学习者的专业知识和课程相脱离;强调“教学环境”设计,忽视“学习环境”设计;以“教师传授”为主要教学方法,使学习者对创业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本文提出以建构理论为指导,构建在“以学生为中心”指导思想下,制定适合创业教育的专业教育培养方案;设计以专业课程为基础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建立配套的创业教育学习生态系统环境;注重在协作互动式学习体验中实现创业知识的意义建构的专业教育实施创业教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先导,以“中英职业教育合作项目——BTEC教育模式”为载体,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实践与探索为平台,以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为核心,以推进文科类专业“工学结合”为突破口,以深化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总结了从“以学生为中心”到“以就业为导向”;从“能力导向”下的课程设计到“职业资格标准”下的课程标准设定;从“项目教学法”、“双语教学法”到“教、学、做”为一体:从“教学内外审制”到“过程监控”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的成效,从“和谐教育”的构建、高职教育课程模块化改革的推进、高职教育文科类专业“工学结合”范式的创新、国际化师资培训机制的确立和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完善等方面,进一步说明了中英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在推进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现实意义与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结合古文字形和《说文解字》,探讨“教”和“育”的本义,揭示我国古代教育是以儒家经典著作为主要内容,以维护封建统治为主要目的,以棍棒纪律为主要手段,并阐明我国近代教育以填鸭式满堂灌为主的教育方式的渊源。  相似文献   

18.
结合古文字形和《说文解字》,探讨“教”和“育”的本义,揭示我国古代教育是以儒家经典著作为主要内容,以维护封建统治为主要目的,以棍棒纪律为主要手段,并阐明我国近代教育以填鸭式满堂灌为主的教育方式的渊源.  相似文献   

19.
以接力教育研究生院为代表的新教育研究生院是美国教师教育“革命派”意图取代传统大学教育学院的争议性新举措。“接力”以教学实践为中心、注重绩效与问责、以学校教师为教师教育者并形成特许学校教师招生-培养-就业的闭环。“接力”在以注重实践和问责以及关注教育公平为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相应的质疑。合理借鉴“接力”经验,我国可研制核心实践能力体系以充实教育实践课程、面向薄弱地区定制化培养师资、提升教师教育机构的质量问责意识并构建多样化的职前教师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人的发展立场审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问题,揭示出人工智能对人的想象力遮蔽的风险,并探讨未来教育的可能路径。文章采用文献研究和逻辑推理方法,指出想象力是人异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能力,释放师生的想象是教育伦理的第一原则。以想象力为切入点,指出人工智能所形塑的虚拟景观、他者叙事、算法锁定和主奴互动遮蔽了人的真实体验、自我省思、意义生成、生命实践等,引发人的想象力退化的伦理风险。文章认为,人的想象是防止人与人工智能关系异化的关键,是人机协同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未来教育应以释放想象为核心,从“以我为中心”的教育走向“以世界为中心”的教育,从注重“技术性”的教育走向强化“艺术性”的教育,从侧重“肯定性”的教育走向观照“否定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