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墙盘》,西周青铜器,又称《史墙盘》,西周恭王时器,1977年出土于陕西扶风法门乡庄白村,现藏陕西扶风周原文物管理所。此盘高16.2厘米,口径47.3厘米,底径35.7厘米。铭文18行,合文3,重文5,共284字,为西周中期金文铭辞之长者。铭文分为两段,前段称颂西周六世先王(文、武、成、康、昭、穆)及时王恭王的重要功业;后段记载武王克殷后周室历任史官的家  相似文献   

2.
<正>[作品概况]《大盂鼎铭》,大盂鼎又称廿三祀盂鼎,是西周初期康王时(前1020—前996)炊器。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公斤。内壁铭文19行291字,记述了周康王对贵族盂的训诰和赐赏之事。金文大篆。大盂鼎与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盘并称四大国宝。1849年陕西眉县出土,曾为左宗棠藏。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典赏析]大盂鼎是西周康王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造型雄浑,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书法地位也居这个时期之首。铭文体现端严凝重的艺术特点,线的笔力非常坚实,体势严谨,结字、章法都十  相似文献   

3.
<正>《利簋铭》,利簋,又称武王征商簋(约前1087—前1043),西周早期青铜器,是一个叫利的人为铭记周武王的赏赐而铸造的青铜器。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公斤。形制是当时铜簋的典型造型,是天圆地方的体现。器内底部铸铭4行32字。金文大篆。1976年陕西临潼窖藏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典赏析]利簋是迄今为止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有西周第一青铜器之誉。武王克商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1979年8月,宁夏固原县古城公社古城大队二队社员在黑土梁取土时,距地表不到二米深处,挖得一件铜鼎。此鼎素面,通高23厘米,口径17.5厘米,耳高7厘米,腹径23.5厘米,腹深13.2厘米,足高9.2厘米。敛口、子母唇、鼓腹、棱底,长方形耳,稍外撇,腹部施凸棱纹一周,无盖,马蹄足(其中二足稍残,见封三图一)。鼎身阴刻铭文三段:从其内容,文字结构等分析,应是三次所刻:第一段铭文:阴线浅刻:“平、二斗一升,乌氏”七字为第一次刻铭,竖行四排,左旋(见  相似文献   

5.
正旅鼎《旅鼎》传清光绪廿二年(1896年)于山东莱阳出土。1957年,罗伯昭先生将其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鼎高22厘米,口径17.2厘米,圆口折沿,半环立耳,腹阔分裆,底有三柱足。饰有雷纹、兽面纹。内壁铸铭文6行,凡33字,其中合文一。记述了西周康王时期召公征伐东夷,旅从征有功,召公赏赐旅贝十朋之史实。对研究周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墙盘铭》     
<正>【作品概况】《墙盘铭》,墙盘为西周中期共王时(前927-前908)青铜器,是微氏家族中一个叫墙的人为纪念先祖而做,因墙为史官故得名。盘在上古是用来盛水的器物,墙盘器形宏大,制造精良。盘通高16.2厘米,口径47.3厘米,深8.6厘米。腹内底部铭文为18行284字,盘铭记述了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六王的重要史迹以及作器者家世之事。1976年陕西扶风出土。现藏陕西宝鸡青铜博物院。  相似文献   

7.
近年新见义尊、义方彝是一组商人大族■族贵族义受武王赏赐后所作的青铜器,同组还有一件圆鼎和两件方鼎。西周初年的义器铭文中的闰月历日可为武王克商年的判定提供参考。何尊与新见的贝毳尊卣、德方鼎等器均述成王迁宅于成周之事,迁宅至迟于成王五祀三月已完成。铭文中有“新邑”一词的青铜器,年代均应早于何尊所铭成王五祀。新出青铜器使得西周早期诸王年代的考订已突破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定年限,武王克商年有必要再重新考虑。以周初诸王在位王年,向前可推拟武王克商之年。以成王在位三十二年计,武王克商应为公元前1076年。以成王在位三十七年计,则武王克商年是公元前1081年。  相似文献   

8.
<正>【作品概况】《毛公鼎铭》,毛公鼎为西周晚期宣王(公元前828-前782年在位)时器物,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事,因制器人叫毛公而得名。鼎高53.8厘米,重34.5公斤,铭文共32行,499字。金文大篆。毛公鼎与散氏盘、大盂鼎、虢季子盘并称四大国宝。清道光年间(1821-1850)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观典赏析】毛公鼎制作精美,器型完整,造型浑厚而凝重,饰纹简洁有力、古雅朴素,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器已摆脱浓重的神秘色彩,淡化宗教意识而增强了生活气息。《毛公鼎铭》是已知七千多件青铜器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傅物馆编选) 接赞桩陶垒商高31厘米,口径12.6厘米,足径14.8厘米,1953年河南郑州二里尚出土。 白陶豆商。高12厘米,日径22.3厘米,足径15.3厘米,河南安阳出土。声虎教石普商。长83厘米,宽24厘来。厚2厘来,195。年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大玉戈商。长57.2厘米,宽9.3厘来,1955年河南郑州白家庄出土。动鞠形雕玉、石器商。河南安阳武官村等地出士。■ 舞商。河南安嗣武官村等地出土。中国历史参考图片(五)$中国历史博物馆~~  相似文献   

10.
清华简《系年》保存了关于西周初年“三监”史实的最早记载,为重新考察西周史研究中一直纠结不清的“三监”问题提供了新的历史资料。结合简文、西周早期青铜器铭文和传世文献来看,周初的“三监”应同管、蔡、霍三叔无关。武王克商后将以录子圣(武庚)为代表的商室贵族封于“商邑”,设“三监”予以监管。而对管叔、蔡叔等诸叔的“分封”则是通过在战略要地设置军事据点的方式,实现对新征服的原商属地的直接军事占领和控制。“三监”应是武王克商后为了监管封于“商邑”内的以录子圣(武庚)为首的商室贵族而设,而管、蔡、霍三叔则是武王派驻在战略要地的戍守长官,其职责是实现周人对新征服的原商属地的军事占领和控制,与“三监”的性质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金文是指古代铸(少数是刻)在金属器物上的文字,是殷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铭文字的总称。商代后期,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古人称青铜器为吉金,金文故此得名。金文又称钟鼎文,钟是乐器,鼎是炊器。古时贵族人家鸣钟召众,煮鼎为食,而钟与鼎上一般都铸刻有铭文。金文又有款识之分,字“凹”者(阴文)为款,字“凸”者(阳文)为识,所以金文又叫钟鼎款识。  相似文献   

12.
南聋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高30.5皿米。1肠5一57年映西长安客省庄出上。续空高足熟陶怀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高19 .5厘米,门径9.1且朱,足径8巨来。1 957年山东安邱景芝徽出土。燕脚豆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高刊.2妞米,口径l弓.4且未,底径12.‘厦米。1955年浙江杭州良堵出土。瓜陶杯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高13.5厘未。1956年山东日照两城傲出土。瓜影■棒新石嚣时代(龙山文化)。离13.9置米,口径8.2一来,足径7.7一来。1955年河南郑州出士。 舡■蟹新石●时代(龙山文化)。商20.7■来.i耄径14.7曩来。1959年山东安邱量芝■出土。 三一股…  相似文献   

13.
<正>【作品概况】《秦公簋铭》,秦公簋为春秋早期青铜盛酒器,作于秦景公时。1917年甘肃礼县出土。器高21.8厘米,口径18.5厘米,足径19.5厘米,腹径23厘米。盖54字,器身51字。器盖联铭合成一篇完整的祭祀文章,计105字。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观典赏析】秦国在周人的故土上发迹,直接继承了周文化。《秦公簋铭》书体有着浓厚的宗周色彩。风格规整谨严,疏密有致,静穆大方,表现出刚健雄劲的秦风,在秦代书法史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后  相似文献   

14.
遂公盨     
<正>【作品概况】遂公盨,又名豳公盨、燹公盨,是西周中期遂国的某一代国君"遂公"所铸的青铜礼器,盨盖缺失。盨是用来盛黍稷的礼器,从簋变化而来,西周中晚期开始流行。高11.8厘米,口径24.8厘米,重2.5公斤。内底铭文10行,每行10字,末行8字,故末行字距拉开,计98字,阐述德与德政,教诲民众以德行事。2002年春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专家在海外文物市场上偶然发现。现藏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相似文献   

15.
西周多友鼎     
西周厉王时期(公元前857——前841年) 通高51.5厘米,腹径50厘米,重37公斤。一九八○年陕西长安斗门镇下泉村出土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继续发展的时期,奴隶制的国家机器更加完备。周初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的政权,利用宗法血缘关系,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分封、等级、世袭制度,以此维持奴隶主贵族对平民和奴隶的统治。相传周初建置了七十余封国,较大的有鲁、齐、燕、卫、宋、晋等。通过分封诸侯,巩固发展了周朝的势力,形成了一个疆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在西周强盛时期,周王对诸侯拥有很大权威,各封国诸侯要定期朝见周王,报告封国的情况,听取周王及其辅佐者的指令。成王、康王时期,国家比较安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后来,昭王南征,穆王西征,消耗丁积累的物质基础。从此,周朝逐渐衰微,共、懿、孝、夷四王时期,由于戎狄的侵扰,周朝陷  相似文献   

16.
散氏盘     
<正>【作品概况】散氏盘是西周后期厉王时代的青铜器。散氏盘因文中"散氏"字样而得名,又名散盘。高20.6厘米,口径54.6厘米,重21.3公斤。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内容为一篇土地转让的契约,记述矢人付给散氏田地的事情。金文草篆。《散氏盘铭》与《毛公鼎铭》《大盂鼎铭》并称为"三大金文瑰宝"。散氏盘于乾隆中叶在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出土,至嘉庆十五年一直在民间收藏。1810年冬,湖南巡抚阿林保曾以此敬献嘉庆皇帝50岁生日,但嘉庆不爱古玩,故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六朝皇帝,散氏盘久藏禁宫中,甚至谁也不知其下落,直到1924年在养心殿库房一只木箱中被发现。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相似文献   

17.
西周穆王时器《癎甗》铭文中有"夗事"一词,其意犹"转事",多指派属下往上级贵族处服务或任职。这是和谐上下级贵族关系的一种办法,也是虔诚致敬于上级贵族的表示。大概同一时期的《长盉》铭文虽然没有出现"夗事"一词,但其内容与"夗事"一致,也反映了西周时期荐臣的情况。西周铜器铭文所见的荐臣之事,实开春秋战国时期"荐贤"潮流的先河。  相似文献   

18.
《纪泰山铭》,亦称《唐摩崖》、《东岳封禅碑》,刻于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九月,为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后撰书的铭文,刻于岱顶大观峰崖壁上.摩崖高1320厘米,宽530厘米.文隶书24行,满行51字,现存1008字,字径为16厘米×25厘米.  相似文献   

19.
《考试》2006,(12)
历史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下列关于西周历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人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B.武王建立西周C.西周是一个地域空前广裹的国家D.犬戎攻灭西周2.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中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一次战役是() A.城淮之战匕桂陵之战C.长平之战D.牧野之战3.墨子、商鞍、韩非子思想的相似之处是()入反对兼并战争匕主张互爱互利C.反对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D.主张中央集权4.战国时期,学术空气活跃并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相似文献   

20.
在平时的考试或学习中,不少学生对中国古代史的一些知识产生误解,现举例并纠正如下:1.国人暴动不是奴隶暴动公元前841年,西周爆发了国人暴动,西周开始走向衰落。那么,“国人”是不是奴隶呢?其实,“国人”指西周时居于王畿和诸侯国都及其中心区的人,包括国君的同姓、贵族的宗室成员及平民等。“国人”可以议论政事,有当兵的权利和义务。奴隶没有人身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