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临床实践中,抗菌素的大量使用导致了细菌的药物耐受性形成。细菌通过先天或获得性耐受机制实现对自身的保护。获得性耐受性来源于突变和水平基因转移。细菌获得性耐受性形成的生物化学机制(途径)包括:抗菌素失活或修饰、靶向修饰、外排泵和外膜渗透性改变及"迂回"代谢途径。本文将对目前临床重要细菌的抗菌素耐受性机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四环素耐药基因的生化和遗传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主要是获得了有关编码相关蛋白的四环素耐药基因,通过外输泵出机制、核糖体保护机制及产生灭活四环素的钝化酶机制等介导。四环素耐药基因常与质粒、转座子、接合转座子等可移动性遗传成分相连,在细菌的种间或属间转移,导致其在菌群中广泛分布。四环素可在转录或翻译水平对耐药基因的表达进行调节,使菌株对四环素类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  相似文献   

3.
<正> 1 补充完善型例1 根据实验原理和材料用具,设计实验选择运载体质粒,明确质粒的抗菌基因所抗的抗菌素类别。实验原理:作为运载体的质粒,需有标记基因,这一标记基因是抗菌素抗性基因。故凡有抗菌素抗性的细菌,其质粒才可  相似文献   

4.
利用大白鼠生成纯的人抗体谷平译陈敏校两组互相无联系的科学家都说,他们已培育出一些基因改变了的白鼠,可用于产生抗御人类疾病的非常纯的抗体。利用一种非常大胆的技术把白鼠本身的制造抗体的基因取出,并代之以取自人体的功能相同的基因。当将像病毒或是细菌这类外来...  相似文献   

5.
随着抗菌类药物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病原菌产生了对一种甚至多种抗菌素的耐药性。本文从获取功能基因、互补试验、功能基因参与的保护途径以及功能基因的表达量等四个方面探索细菌如何应对外界药物压力的反应机制。最后提出了针对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协助临床查找病原菌,为临床提供诊断参考和用药依据[方法]临床常规细菌分离培养及L型细菌分离培养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一病例中检出L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白假丝酵母菌。[结论]实验结果显示病人不仅对正常菌群失调引起铜绿假单胞条件致病菌感染产生了多重耐药,而且是进一步菌群失调,白假丝酵母也开始出现。可见临床过度或滥用抗菌素可形成多重感染产生了多重耐药和L型细菌,临床感染的疾病迫切要求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敏感性准确性的提高和及时报告。而L型细菌的检验比较薄弱,尚有很多具体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问题:将无荚膜、无毒性的 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有荚膜、有毒性的 S 型肺炎双球菌属于哪一种可遗传的变异?答: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细菌为原核细胞,不具有染色体,不可能是染色体变异。我们要想确定是基因突变,还是基因重组,关键要了解具体的转化过程。细菌转化作用是指把从供体菌得到的 DNA 通过一定的途径授予受体菌,从而使受体菌的遗传特性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8.
泌尿系感染是临床一种常见疾病,可分为上尿路和下尿路两种。对急性起病的下尿路感染患者根据尿细菌培养和药敏,选择适当的抗菌素治疗即可解决,然而对一些有过敏体质或耐药种类多者常感棘手,我院采用银花泌炎  相似文献   

9.
许多因素可导致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抗生素应用不当最终结果是选择性保留耐药能力强的致病菌即产生所谓选择压力(selective pressure)。使用经验性策略性替换用药或周期性循环用药能减少和延缓新的耐药机制的产生,并使多重耐药菌株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0.
感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其治疗虽不十分复杂,但也容易出现一些用药误区。误区一:许多人一感冒就服用抗菌素。其实感冒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而抗菌素的作用是抑制或杀灭细菌而不是病毒。除了一些特殊病人,如老人、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及心功能不全的病人患感冒时可适当服  相似文献   

11.
抗菌素在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任何抗菌素除了治疗作用外,都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因抗菌素使用不当所产生的危害性也是相当大的,合理应用抗菌素对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的的副作用,特别是减少在肝、肾功能障碍、孕妇等特殊情况下用药的毒副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所谓“基因武器”,也叫“DNA武器”或“遗传工程武器”。它是指运用遗传工程技术,用类似工程设计的办法,按照人们的需要,通过DNA重组,在一些致病细菌或者病毒中植入能对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或者在一些本来不会致病的微生物体内植入致病基因,以培育出新的抗药性很强的致病菌,使之对特定遗传型的人种有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抗生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生素以前叫抗菌素,是从某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提取而得。一般只要用很低的浓度,就可以对许多细菌、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病原微生物起抑制生长甚至杀灭的作用。抗生素是能抵抗致病微生物的药物,是抗菌消炎药中最大的一类。还有的抗生素可治疗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词典》对耐性的解释是“能忍耐、不急躁的性格”。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也并不意味着人的性格就不可“移”,只是“难”而已。耐性,作为人的一种性格特征,自然也在可“移”的范畴内。当然,本文述及的是关于耐性的重塑或强化的一种正迁移。  相似文献   

15.
用老鼠制造纯正人体抗体加州两家生物技术公司的科学家表示,他们已制备了一种经基因工程改造的老鼠,可用作生产对抗疾病的纯净人体抗体。科学家在改造老鼠基因的过程中,先把老鼠本身制造抗体的基因除掉,然后替它注入人体同类基因。其后,当研究人员把病毒或细菌等外来...  相似文献   

16.
植物抗病反应的信号传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由抗病基因介导的防卫过程存在一系列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反应,这些反应从病原菌浸染点开始的超敏反应(HR),并延伸到远处组织的系统抗性或获得性抗性(SAR),受制于一种信号传导网络的调控。这个信号系统有抗病蛋白和病原菌非病毒性蛋白,在一种配体-受体的互作模式下激发,并由信号分子H2O2,NO和系统信号分子SA,JA和乙烯,通过关键调控基因传递和放大,最终诱导一系列防卫反应基因的表达和代谢的变化而产生抗性。植物防卫信号的产生类似于动物免疫系统因子的介导,并可由非寄主病原菌或诱导子诱发。这些信号途径所产生的广谱抗性为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抗生素的发现与应用,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得到了有效控制,人类的平均寿命因抗生素的应用而延长了15年以上。然而,大量抗生素耐药株的出现,以及多重耐药菌株的增加,导致一些曾经被控制的感染性疾病又重新抬头,再一次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产生,加快研制抗耐药菌的新型药物,是目前战胜细菌耐药性的两个重要环节。在新型抗菌药物研究中的一个瓶颈问题就是抗菌药物的分子作用机理难以明确。  相似文献   

18.
养鸡不可滥用抗菌素目前,有不少养鸡户,只要发现鸡群里有个别鸡发生腹泻,就大剂量使用抗菌素,从而导致鸡体消化不良、水样腹泻、机体消瘦等症状,有时甚至会引起鸡体内的二重感染和毒性反应。因为在健康的鸡体内,存在着有益细菌和有害细菌两大类群,它们之间能相互制...  相似文献   

19.
一种能够在食品含有致病细菌、农药或转基因成分时改变颜色的新型食品包装,在加拿大“毒素报警”公司研制成功。 这种富于创意的食品包装分为几层:与食物直接接触的第一层是多孔层,致病微生物可以从这一层穿过,随后到达凝胶层。凝胶层含有混合了彩色化合物的抗菌素,与细菌接触后,彩色抗菌素被激活,并进入最外面的包装层,与其他涂在看不见的警告标志上的抗体结合。这样,标志就显现出来,提醒消费者不要买这种产品。该包装中使用的抗体非常普通,实验室经常用它们检测四种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即李斯特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517和弯曲杆菌。 这种包装与普通的三明治包装一样便宜,而且经过改造后还能识别农药甚至转基因食品的蛋白质特性。但是,这种包装无法检测出含量较低的细菌,一些专家担心消费者可能因此而被误导。齐文娟译 (《世界科技译报》2000年11月1日)  相似文献   

20.
基因互作,指的是两对或多对基因共同控制同一性状,表现出各种形式的相互作用。如果两对互作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将同样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杂交F2代则表现出独特的性状分离比。本文通过实例阐明了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各种互作类型的特点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