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材料,我们很有必要把学生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在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中进行情境的感受,进而以实践体验的过程作为文章素材。为提高效果,在引导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中,须给予学生充分自由的大地和充分自主的权利,使学生以独特的视角去感受生活、认识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对生活、对世界进行自  相似文献   

2.
说到作文这一话题,学生深感头痛,老师更是有些犯难一学生头痛在于不会写,老师犯难缘于不会教。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还要从课外积累和课堂指导两方面来努力。  相似文献   

3.
邵太宏 《河北教育》2005,(18):38-39
第一个环节——知识积累。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如不写错别字,常用词汇的理解,重点文段、词句的背诵等(这也是中考语文试题第一部分的内容);课余,指导学生朗读,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语感,从而自觉遵守语法规范,做到作文时句子流畅;假期里,除了布置复习课本知识的有关题目外,还让学生读选定的课外书,分类积累精彩词、句、段(近几年中考增加了有关名著阅读的考查)。  相似文献   

4.
“孩子,明天就要去住校了,记得……”妈妈还在喋喋不休地提醒我明天要带的东西。“别再叫我‘孩子’了,从明天开始,我就要打‘独立战’了。等我凯旋,就是大人了。”我打断了妈妈的话。她看了看我,笑着说:“好,等你下星期回来,就不叫你‘孩子’了。”  相似文献   

5.
对作文和作文教学之所以用“享受”这个词,是因为这是我对它的最深切的感受。 先说作文。 从小学到初中,我是班里的“小尾巴”,事不关己,只知贪玩。作文,从没让老师满意过,感觉只有两个字:苦、难。 到了高中,出现了两个飞跃。 先是人的飞跃:入了团,交了入党申请,成了学生党员重点培养对象。先当班长,又当校学生会主席,“小尾巴”成了学生“头儿”。 再是作文的飞跃:“从没让老师满意过”的我,成了作文尖子,一篇又一篇作文被老师选作范文,有的在报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指出:生活当中处处有作文,要加强听、说、读、写的整合。让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也是学生会写作文、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因为作文是一项综合性的文字表达艺术,仅仅依靠学校中所使用的课本是无法搞好作文教学的。在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今天,如何搞好作文教学?便成了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引入生活的“活水”是搞好作文教学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中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语文教学总课时数的五分之一左右,但学生厌学、教师怕教是目前作文教学较普遍的现象。近几年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层层下达的“减负”令下,许多学校将“减负视为目的,认为只要学生的书包轻了,作业少了,就实现了“减负”。这就太片面理解了“减负”的含义“减负”是手段,增效才是目的;某些过重的负担应“减轻”,但不足的负担应给“加上”。在目前仍不尽如人意的作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减”与“加”的手段实现增效,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作文教学中学生的…  相似文献   

8.
清晨,我穿过浓雾赶到学校视察早自习。走进教室,却发现学生并不像往常一样专注:有的望着窗外白茫茫的一片出神,似在欣赏,又似在惊叹,有的向周围的同学低声地叙说在浓雾中行走的乐趣或碰到的麻烦,只有少数几个同学用懒洋洋的语调朗读着课文,看到我走进来,前面几个同学小声叫着: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里的一块“硬骨头”,一个“老大难”!  相似文献   

10.
潘英 《青海教育》2004,(3):43-43
传统作文教学忽视了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学生没有生活感受,作文就缺乏源头活水、材料不足,以至写起来思路狭窄,内容匮乏,久之,学生便害怕作文,厌恶作文,自然作文水平就难以提高。契诃夫说:“谁要想描写人和生活,谁就得经常亲自熟悉生活,而不是从书本上去研究它。”艺术大师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学生作文材料单调“无米下锅”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身边的生活缺少足够的感受,对许多有意义、有情趣的生活没有细细体味,或缺少体味的能力。改变“无米下锅”的主要途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的作教学“从内容入手”的基本思路之是强调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获得并积累生活经验的能力。因此,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巧妙地把作训练寓于活动之中.既可以使学生受到教育,又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积累作素材,达到育人、练笔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2.
乡村儿童都是在劳动中长大的。他们从小随父母在山坡上、田野里摸爬滚打,对各种生产劳动都不陌生,如种瓜种豆、锄草施肥、播种收割等,很多学生都是能手,有的男孩子甚至还要帮助父母干犁田耙地、插秧担粪等重体力活。劳动让他们长了见识,造就了他们勤劳、勇敢、朴实、独立等品格,同时也使他们尝到了许多酸甜苦辣,丰富了情感体验,也充实了习作  相似文献   

13.
目前的作教学现状是怎样的呢?我认为是喜忧参半。所“喜”,多年来广大语教师、语教育工作在作教学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学生的作水平也的确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所“忧”,是那些作课上愁眉苦脸、毫无兴致,中学毕业后连封信甚至连个“便条”都不会写的学生;是那一篇篇、一本本或言之无物,或内容雷同的学生作;是那些日日“泡”在批改作繁重劳作之中的语教师!我觉得作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和实践,是当前作教学的主要弊端,我们的作课不是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是由教师定出调子制好框子来让学生去“填空内容”。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必须将视野拓展到课外,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在生活中观察、感受、积累,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增长见识,扩大积累,将作文教学之根植于“天人合”、“人人合”、人文合”之中。“天人合”要求我们有意识地、主动积极地认识自然,在深入领会宇宙一切生物的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中去实现天人互启与天人相依,在“互启”与“相依”中,提升做人的境界,获得作文的灵感和素材。苏霍姆林斯基曾经严厉地指出传统教育的弱点:“从学生的学校生活开始起,我们就在他们面前关闭了通向大自然迷人世界的大门,他们不能倾听小溪流水的淙淙声,不能倾听春日…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怕作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他们或视写为虎,为作写作;或腹中空空,无病呻吟;或窃取他,哗众取宠;或无主题,形同僵尸,写出的章缺乏童真童趣。究其原因,是他们心中元可写的东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何况还是刚刚学“炊”的新手呢?  相似文献   

16.
农村初中条件极为艰苦,信息相对闭塞,学生活动局限于极狭小的圈子里。学生见识少、读物少,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路在何处?这是一直困扰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近年来,笔者大胆探索,希望走出一条既符合农村初中现有实际,又能提高广大学生作文水平的路。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作文。作文应注重生活化、通俗化,讲究朴实真切,以学生所能有的情感体验为基本限度,切不可拔高,尤其不能用成人的思维去取代学生的认识观点。  相似文献   

18.
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创造性劳动过程.怎样使学生写出情真意切、童趣盎然的作文呢?  相似文献   

19.
不少语文教师指出,最近一段时间,小学生作文中出现了哗众取宠、无病呻吟之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现浅析如下: 一、有的学生追求“个性”,文章不伦不类。只有建立在真情实感上的语言文字才是有血有肉的作文。现在一些学生很少读少年经典文学作品,甚至  相似文献   

20.
综观当前学生习作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存在看这样的共性问题:空话、套话、假话连篇,内容雷同,千人一面,缺乏独特的思想和个性感受。正因如此,几年来,我们学校在作文教学改革上构建了“体验作文”体系,即引导学生从枯爆的课本中融入多姿多彩的生活,亲身感受生活的每一棵草,每一朵花,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在独特的体验和个性感受中记录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