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家很喜欢听每天早上6点30分的新闻联播节目。其原因除了新闻本身的吸引力之外,这个节目的开头、结尾两个“内容提要”实在使人倍觉高兴。听了开头的“内容提要”,如果没有时间听完半小时的广播,也不至于对国内外大事变成聋子。如果收音机开晚了,开头一段没有听到,那末,结尾的“内容提要”就会给你适当地补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替听众想的真是周到! 从广播想到报纸。怎样把报纸办得更吸引  相似文献   

2.
我是出版战线上的一个新兵。每当我走进编辑室看到编辑桌子上盈尺的稿子,以及编辑同志认真的文字修改,仔细的勾划,工整的小楷誊抄……对编辑这一行就不由得肃然起敬。这时,只有这时,才更强烈地感到我们的出版编辑工作同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有着多么密切的关系啊! 可是,我也常常听到一种议论,叫做编辑工作是给人家作“嫁衣裳”的。我想,如果是指编辑同志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长年累月奋发努力,埋头苦干,不为名,不为利的“无名英雄”精神,  相似文献   

3.
新闻业的特殊属性造就了一支为人作嫁的队伍。他们不能像记者那样在社会生活的大舞台上一展才华,风光无限。他们站在记者的背后,默默地耕耘,把各种新闻通过不同的形式和载体及时、准确地奉献给受众。编辑,尤其是夜班编辑——这支“为人作嫁”的队伍已是新闻从业者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激烈的传媒竞争,这支队伍也在不断地扩军。特别是在最古老的传媒报纸行当中,随着新闻版面的增加,当日新闻报道量的加大,许多报纸的夜班编辑人数已占到“为人作嫁”者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把编辑工作喻为“为他人作嫁衣裳”,这确有几分道理,不过,编辑的“选稿、改稿、编稿”与服装师的“选料、剪裁、缝纫”并不等同,布料不裁就无法缝制,而凡是选中的稿件,一部分已是“半成品”,只需小修小改,另一部分则是“合格品”,一字不易排版付印也未尝不可,因此,认为改动越大越显示编辑水平高的观点,未必经得起推敲。而既能符合编辑意图,又能保持稿件原貌,还能受到读者好评,使编辑、作者、读者三方满意的“为人  相似文献   

5.
编辑就是编辑,过去,编辑的辛勤劳作换取了为人“作嫁衣”的专业特征,有人以为这是对编辑工作的曲解,是对编辑的贬意之词.我以为,这是对编辑的美称.嫁衣使新娘更加漂亮、楚楚动人,但未必所有的裁缝都能做到选料精当,作工精细,样子美观、得体.而一个好编辑却能像娴熟的裁缝一样,使作者的文稿锦上添花,所编的出版物具有  相似文献   

6.
每逢约稿,常会听到“收费吗?”一问,一次两次尚可理解,可次数多了,就觉心中有点堵得慌。笔者供职的《支部生活》作为省委党刊,配合省里的工作,宣传报道是正常任务,从来没有收过费用,而且以此自豪,所以被人这样一问,总觉异样。于是,每遇此情况,都少不了作一番解释,放下话筒再感叹一番。事实上,这也不能怪对方,原因是人家真怕了。按道理讲,一些单位特别是企业,是喜欢被宣传甚至做广告的,广而告之,何乐而不为呢?但有个前提,就是媒体能做的要做,不能做的不要强求;该收的费用不能少,不该收的要坚决杜绝。可现实并非如此。目前各种媒体竞争激烈,都…  相似文献   

7.
8.
编辑的所谓“寂寞”,是成熟稳健之心理素质的外在化表现,是不温不火、有条不紊地审阅书稿时的沉着与冷静,是挥却了喧嚣嘈杂后的宁静与安详,是滤除了浮躁虚幻后的深邃与炼达。  相似文献   

9.
为人作嫁     
为人作嫁段崇轩我做编辑不过十五年,在南华门东四条这个编辑、作家汇聚的古老胡同里,做过二十年、三十年编辑的老前辈多的是,我这点编龄实在微不足道。现在却莫名地觉得,这个职业我似乎已干了漫长的若干年,好像背负重荷,走在一条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旅途上,油然产生...  相似文献   

10.
为人作嫁     
嫁衣,一个让男人和女人都心动的字眼儿:嫁衣是水,来自情窦的泉,随着少女的花季雨季,一路欢歌,四处交响.漫入婚姻的宫殿。  相似文献   

11.
1984年秋天,我大学毕业后留校,这时正值出版社筹建。由于这个契机,我来到了出版社,和出版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岁月匆匆如流水,十度春秋转瞬即逝。我从一个天真的小姑娘,逐渐成熟起来,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默默地耕耘于翰墨之中。lO年来,共编辑图书80余种,内有9种获奖,多种图书称颂于世。由我担任责编的《民族学通论》、《中国民族法制讲话》、《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纲要》等获奖图书,以学术价值高、填补本学科空白,博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好评。 做编辑难,做一个民族出版工作者更难。我非  相似文献   

12.
不知怎么搞的,这些年来在新闻战线上,有些同志对工作的选择更加苛刻了。过去,有不愿意干校对的,不愿意搞资料的;现在,竟加上了不愿意当编辑,只愿意当记者。这原因当然有很多,但主要一条是认为编辑光给别人改稿、起题、编排,影响自己写作,出不来个人的成果;所以,愿当记者;到社会上去跑,自己写东西,写了东西是自己的,也容易积累素材,以后出个集子什么的也用得上。的确,从个人角度来说,编辑是为别人辛苦。“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每天过手几十篇稿子,绞尽脑汁修饰润色,见诸报端都是人家的作品。这块版面编得好了,人们称赞的话语往往是这篇稿写得好,那  相似文献   

13.
不知怎么搞的,这些年来在新闻战线上,有些同志对工作的选择更加苛刻了。过去,有不愿意干校对的,不愿意搞资料的;现在,竟加上了不愿意当编辑,只愿意当记者。这原因当然有很多,但主要一条是认为编辑光给别人改稿、起题、编排,影响自己写作,出不来个人的成果;所以,愿当记者;到社会上去跑,自己写东西,写了东西是自己的,也容易积累素材,以后出个集子什么的  相似文献   

14.
一九九○年,刚满二十岁。当县广播电台一纸报到书传到手中时,我几乎彻夜未眠,因为,记者这个具有耀眼光环的名词使我兴奋不已。见习一个多月之后,电台领导决定把一组二十分钟的新闻节目交给我,这组节目除星期天以外每天播发,我非常清楚,这样的信任不是轻易能够得到的,尽管接受它就意味着精心编织的记者梦又离我远了一点。当时,编辑部一位领导意味颇深地对我说:“小张,做几年编辑对你有好处,说不定能长不少见识呢!”说实在话,当时父母眼中仍是个“毛张飞”的我,对这“好处”并没有多深的理解。那时,虚荣心颇重的我自然觉得当记者比编辑更“带味。”  相似文献   

15.
今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出了一个新类别刊号:ISRC—CN—X28—94—0001—O/V.D,这些代码的含义是:ISRC,国际音像制品统一编码;CN,中国;X28,国家音像制品管理统一分类的出版号;0001,记录码序号;O,整体编码;V,音像作品;D党建类作品。其中的“X28”表示一个新的出版类别。这个刊号的获得者为北京《支部生活》杂志社创办的音像杂志《党课一小时》。  相似文献   

16.
我做编辑是半道出家的。说半道出家,是与那些出版社一成立就做编辑的同志相比,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时间并不算短,至今已36年有余,在我的工作生涯中,占3/4还多。我所乘的编辑之船,本来航行到了岸边,并刚刚起岸,可是,经不住老友的鼓动,又重新返航,再作水上行。这也算是我顺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下海”吧!  相似文献   

17.
《电子出版》2001,(5):39-40
在翻云覆雨的IT界,国内品牌打印机的发展一直倍受关注。2000岁末的联想,一举进人打印机整体市场三强,打破了这个市场长期不变的格局.2001年,联想将目标定得更高:多功能一体机要超过40%的份额,激光打印机将市场份额目标要超过20%,在整体实力上实现全面的提升.在强手如云的外设市场里,联想靠得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外国记者报道中国的事情,优秀的可以举出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等等。对中国抱偏见的记者也不乏其人,“文革”时期一位叫安东尼奥尼的,据说来到中国专挑阴暗面、落后面拍摄报道,于是,咱们在报纸上狠狠批判了一通。拨乱反正之后,说是批错了,是上了“四人帮”的当。  相似文献   

19.
平时大家评稿,曾经议论过这样几个问题: 我们的新闻报道题材从哪里来?除了来自党的方针政策,来自实际工作以外,还应该多一点来自人民生活、社会面貌的东西,特别是一些平时不大为人注意,但仔细观察一下,确实可以发现其中蕴藏着很有意义很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我们的新闻写作要打破老一套的公式化,总得向散文的写作借鉴一点什么,把新闻写得更散文式一点,写得生动活泼一点。我们宁可向散文靠近,也不要不知不觉地去向文件简报、总结报告之类的模式靠近。我们的国内报道在写作上要改进,可不可以提倡向我们自己的对外报道学习学习?同样一个题材,对外报道的文体往往就写得比国内报道的文体更有可读性、更吸引人。我们的新闻报道,除了发挥其宣传指导的功能和传播信息的作用外,可不可以再要求它也能产生一点美学欣赏价值?新闻也是一种创作,理应和其他创作  相似文献   

20.
在编发一篇稿件时,有这样一句话:“厂领导把企业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如实公诸于众……”引起了我的思考。显然,这里公诸于众的“诸于”是错了。作者并不了解这个“诸”是一个书面的文言词语,是“之于”或“之乎”的合音,因而在后面再加一个“于”字就重复了。“诸于”则是一个名词,它的含义是古时妇女的外衣,用在这里岂不令人费解。联想到在其它来稿中还有类似的错误,如“见诸于行动”、“付诸于实施”等,其中的“于”字都是多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