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要做到遵循学科规律,走近家乡,加强听说训练;把握课程特点,走进家乡文化,倡导广泛阅读;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走进家乡生活.鼓励体验感悟.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地课程资源去演绎课堂.  相似文献   

2.
遵循学生需求、体验、实践、融合的乡土文化实施原则,通过课题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创新教学、融入课堂、实践体验让乡土文化回归语文课程,可以提高学生对家乡历史发展的认识,促进学生对家乡现状的研究,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家乡和祖国联系得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3.
本地有着丰富的乡土资源,因地制宜地将其作为课程资源的素材,在语文教学中加以开发和利用,不仅能丰富语文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对兼顾教育的地域性差异,培养学生的乡土观念,促使他们了解、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德育功能,进而推进语文课程的改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我校就校本课程的开发、规划和实施,使校本课程更好地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使校本课程逐渐走向常态化等方面做了一些实践与探索。我校实施校本课程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以人文素养的培养为中心,以家乡的文化、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开放性、自主性为原则,让家乡文化走进课堂,走进生活。就我校校本课程"常态化"实施的策略谈谈体会,以期抛砖引玉。一、校本课程"常态化"实施要依赖于领导及制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自1902年语文独立设科以来,小学语文识字课程主要经历了六个阶段,分别是清末的实用主义阶段、民国时期的科学民主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效率导向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强调工具性阶段、改革开放后的迈向现代化阶段、新课改以来的核心素养阶段。梳理百年小学语文识字课程,可以得到三个启示:识字课程要同时兼顾外部制约因素和内部发展逻辑;识字课程的目的从工具价值向本体价值过渡;识字课程的建设需要基本的课程知识。  相似文献   

6.
农村小学要遵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律,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自然,把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整合起来,将实践活动根植于开放性的活动场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将是丰富多彩的。  相似文献   

7.
农村小学要遵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律,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自然,把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整合起来,将实践活动根植于开放性的活动场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将是丰富多彩的.  相似文献   

8.
《文化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新增设的必修模块,承担着重要的文化教育职能。由于条件所限,教材不可能对各地的乡土文化资源面面俱到地挖掘展示,这就需要我们一线高中政治教师对本地的乡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并以合适的途径呈现给学生,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家乡的了解、认同和热爱,更好地彰显文化生活的教育功能。让本地资源走进学生、走进课堂,根据实际需要,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把生活融入课堂,让课堂更加生活化,增强文化生活教学的 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应该适当地编写具有本地特色的音乐教材内容,让地方特色的音乐和文化走进学生、走进音乐课堂,因为自选音乐教学内容是初中音乐课程的补充,所以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流行歌曲进教材和进课堂。  相似文献   

10.
宋婕 《考试周刊》2012,(14):142-143
实施高中生物新课程要注重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内容的实践性,倡导生物教师立足于本省与本地的实际情况,积极而大胆地开发适应本地情况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寻找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世界观,形成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并为改变家乡面貌而勤奋学习的美好情感。  相似文献   

11.
陈丽华 《家长》2024,(8):53-55
<正>《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并且,在“政治认同”模块指出,学生要具备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热爱家乡,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此观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基于核心素养视域,将地方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教学课堂有着必要性与必然性,能让学生全面认知家乡文化,形成热爱家乡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徐忠明 《中小学电教》2011,(11):126-126
<正>新一轮课程改革走进校园多年,走进教师的生活,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挑战。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接受严峻的考验,经历换脑、充电、反思的过程。虽然我们都在深入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领悟其全新的教育理念与精髓,并努力实施,使  相似文献   

13.
楚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视野。语文教育要有时代气息、世界胸怀、超前意识,无论从观念、内容到方法,都要符合时代的需要。在课程实施上,既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其更富有活力;又要使教学走进自然、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14.
纵观几年来广西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发现一个亮点,就是突显本地特色,这样命题,一方面符合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即题目情境来源于考生生活和熟悉现象,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另一方面,物理命题关注本地特色,达到宣传家乡、认识家乡、热爱家乡的目的,充分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丰富的物理情境,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校本课程5年级下册"走进美的世界之关注家乡"。教材分析:我校校本课程的主题是"走进美的世界"。在这个主题下开设了"关注家乡、科海泛舟、文学赏析、美的旋律"4个子课题。我校校本课程从2000年开始研究开发实施,在7年中全校教师先后设计了上百节校本课,开发了  相似文献   

16.
自1992年至2001年,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理念及教学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此,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中文方向语文类课程也进行了相应地设计和规划,包括汉语、中国文学、文学概论、儿童文学、基础写作等组成的必修基础课程;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班级管理、教师口语、书写、小学语文多媒体课件制作为内容的必修应用类课程;以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小学语文教育心理学等构成的语文教育类课程;还有教育实践课程和选修类课程,以培养师范生较高的语文素养,为成为合格的小学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葛洪莽 《文教资料》2010,(34):76-77
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农村教师要善于开发乡土资源,在乡土资源与习作教学间架起连接的桥梁。本文作者结合个人实践,从描田园风光关.绘家乡风景名胜图;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叙崇敬之情;看家乡今昔变化,抒振奋之情;体验乡情之浓。感受乡俗之趣等几面就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阐发了见解。  相似文献   

18.
陈红梅 《成才之路》2010,(21):23-23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地方性色彩较浓的开放课程。它具有区域特色和时间价值,课程本身的创造性和实施过程的弹性张度体现出学校文化和课程文化的有机整合。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走进生活和社会,既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文化和生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相似文献   

19.
家乡面貌一般包括自然风光、生产生活方面的状况等,它们能真实有效地见证历史。开发利用家乡面貌变化的历史课程资源,让家乡生活走进历史课堂,可构筑一座从科学世界通往现实世界的桥  相似文献   

20.
农村文化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农村小学的广大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开发这些民间文化.使之与作文教学密切结合,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本文主张让学生走进农家、走进田野、走进家乡名人,亲自去收集、整理这些民间文化,并结合小作者的亲身体会、实践,写出大量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反映农村新风貌的优秀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