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市报宣传的几种误区诊治邱祥启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随着新闻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地市报越办越好。但笔者经过调查发现,为数不少的地市报,在宣传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几种不可忽视的误区,需要加以改进。误区之一:画地为牢,闭关自守。地市报...  相似文献   

2.
明常荣 《新闻界》2000,(6):50-50
努力办出地市报的地方特色,是地市报进行新闻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地市报保持旺盛生命力,抢占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   地方特色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历史沿革、地理条件是一个方面,但最重要的应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因素,特别是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读者的思想文化素养。应当说,报纸的地方特色就是报纸依赖于所辖地区个性而体现在版面上的独有的色彩和风格。特色来源于个性,是个性的体现;个性越突出,特色越鲜明;地方“个性”反映得越充分,报纸的特色越浓郁。   要搞好地市报的宣传,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共性与个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努力办出地市报的地方特色,是地市报进行新闻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地市报保持旺盛生命力,抢占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 地方特色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历史沿革、地理条件是一个方面,但最重要的应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因素,特别是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读者的思想文化素养。应当说,报纸的地方特色就是报纸依赖于所辖地区个性而体现在版面上的独有的色彩和风格。特色来源于个性,是个性的体现。个性越突出,特色越鲜明。地方“个性”反映得越充分,报纸的特色越浓郁。 任何事物都有共性和个性,地市报的新闻宣传也不例外。一个地区相对…  相似文献   

4.
地市报既要履行党和人民的喉舌义务,又要求得自身生存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地市报纷纷主动寻求企业支持,走联合办专栏之路。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随着新闻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地市报越办越好。但笔者经过调查发现,为数不少的地市报在宣传上,还分别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几种不可忽视的误区,值得加以改进。 误区之一画地为牢,闭关自守。地市报纸由于长期囿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中,又一向崇尚“小报小办”。过分地强调“地方特色”,报道内容、报道对象、报道  相似文献   

6.
不少地市报没有专门的体育版,体育新闻只在时事版里偶尔用一两条。这是由两个原因形成的:一是大部分地市报主要面向"三农",读者中体育爱好者较少;二是地市报财力有限,不派记者现场采写体育新闻,难以办出高质量的体育版。  相似文献   

7.
我们参加一些地市报纸会议,每当同仁们坐到一起,地市报难办几乎是必定涉及的话题:要摆脱长官意志难,要不来经费难,要按照新闻规律办事更是难上加难。是的,办地市报难处的确不少,但我们强调的多是些客观上的困难,而往往忽略了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冲破“自我约束”这样一个关键问题。“无雨也要打把伞”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地市报中  相似文献   

8.
面对报纸市场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扩版增版的地市报,冲破狭隘的地域观念,纷纷腾出版面将时事报道引入“大堂雅座”,试图让时事报道和地方新闻一样成为“拳头”,以争夺读者。许多地市报在此作了有益探索。也有不少独到之处。但毋庸讳言,总体来说地市报时事报道尚处在起步幼稚阶段。怎样把地市报时事报道办出特色,用时事新闻吸引更多的读者?笔者结合多年夜班实践,从地市报时事报道的特性、定位、取向和编排特色谈一管之见,以求教行家。  相似文献   

9.
作为地市报,要不要搞好新闻研究工作?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地市报同样是一级党报,同样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如何发挥喉舌功能,增强地市报的指导性?如何使地市报具有贴近性和可读性?怎样把地市报办得通俗易懂,使读者喜闻乐见?等等,都值得研究。可是,在地、市、县新闻工作者中间,却长期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重采写、轻研究的倾向,学术气氛淡薄。其后果是有些同志长期从事  相似文献   

10.
作为地市报,要不要搞好新闻研究工作?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地市报同样是一级党报,同样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如何发挥喉舌功能,增强地市报的指导性?如何使地市报具有贴近性和可读性?怎样把地市报办得通俗易懂,使读者喜闻乐见?等等,都值得研究。可是,在地、市、县新闻工作者中间,却长期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重采写、轻研究的倾向,学术气氛淡薄。其后果是有些同志长期从事  相似文献   

11.
开放的城市呼唤着开放式的地市报。如何把地市报办得开放些,更开放些,这也是当前地市报在新闻改革中所面临的挑战。《日照日报》作为日照市的党政机关报,顺应改革开放大潮,打破传统的地市报办报模式并于今年4月起,与相邻的沿海发达城市——青岛接轨,提出了接轨青岛融入半岛城市群,让日照了解半岛城市,让半岛城市了解日照的  相似文献   

12.
地市报副刊以其较高的文学性和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深受读者欢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张报纸的素养和品位。从某种意义上讲,要想真正办好一张地市报,在新闻版面办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的同时,办好副刊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与一位地市报老总聊天.对报业市场上的风风雨雨,他提出一个明摆着却又容易让人忽视的问题:为什么地市报总是办不好? 按理说,地市报扎根一地,有政治优势、地缘优势、人缘优势和资源优势.以一地之市场和资源,养活一张地市报及其子报刊绰绰有余.现实是,很多地市报呈现出共有的"特色":内容一般、经营困难,吃饭困难、人心疏懒.为什么坐拥金山却成了"苦孩子"?这么多优势咋就不结果呢?  相似文献   

14.
地市报在全国林林总总数百家,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办出自己的特色,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课题。办出地市报特色。首要的是认识自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国是个大国,各地有各地的优势,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各地有各地的风土人情,各地有各地的习俗时尚。如,有的地方文化历史  相似文献   

15.
地市报特刊,是媒体在特别的时间、对某一特别的事件,采取特别的报道方式办的一期特别的刊物。  相似文献   

16.
1987年11月3日至7日,全国25家市报的负责人会集开封市,探讨在加快改革、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正确处理指导性和可读性的关系问题,从而把市报办得更富有战斗力,更好地发挥影响和引导舆论的作用. 大家指出,指导性和可读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有人把它们比喻成灵魂与血肉的关系。办报就要在二者的密切结合上下功夫。以前往往片面地理解指导性,新闻宣传硬灌的多,只着重于对上负责,很少考虑读者的需要和口味。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就要加强群  相似文献   

17.
张录 《新闻采编》2003,(3):45-45
报业竞争归根到底是报纸质量的竞争,报纸的新闻质量决定着报纸经济量,这是新闻事业发展的特殊规律。一张报纸办得越好,越受读者欢迎,报纸的社会影响力就越大,进而报纸的发行量就越大,报纸的广告量也就越大,报纸也就更加具有发展的活力和实力。因此,办好报纸才是地市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关键和根本。  相似文献   

18.
樊万朝 《传媒观察》2011,(12):59-61
县市报是当地党委政府指导中心工作的唯一纸质媒体,拥有得天独厚的区域资源。在新媒体、多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县报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只有传统的观念,没有传统的媒体",一大批县报正越活越滋润,其核心在于抓住了新闻创新这个法宝。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新闻创新,既要借鉴省报、地市报成功的经验做  相似文献   

19.
地市报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如果从报纸版面上来说,我以为首先要改革要闻版,而它的主脑、灵魂——头版头条新闻的改革尤为重要。一张地市报是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强烈的开放意识,以及它在读者心目中的位置如何,从它的头条即可大体判明。所以,无论哪家地市报,无不重视头条的选择,甚至花大气力苦心经营这块“寸金之地”。可是,最近笔者浏览了一些地市报的头条,并作了比较,却明显地感到,以下三方面亟待改革。一是“固守城池”——习惯于把所谓的“指导性”强、“宣传”价值高,作为头条的选择标准,甚至眼睛盯着大报头条,亦步亦趋。总以为选这样的头条保险系数大,上面满意。即使一些办得较好的地市报,头条基本上也是这个模式。如报界公认办得较好的一家地报,它年初10期报纸的一版,其中10个头条有8个是  相似文献   

20.
为广大读者奉上一份精美的体育“套餐”,是地市报时事编辑的良好愿望。但有时往往事与愿违,读者对地市报体育新闻的关注程度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无外乎埋怨地市报缺少体育新闻源和有效的采编手段。其实,这样理解是不全面的。作为一个地市报的时事编辑,我认为对加强和改善体育报道,有必要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树立全局观念服务读者需要 要使地市报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认识体育版块在整张报纸中的地位和作用。抓好体育报道是报纸与电子媒介竞争的需要,也是读者的需要。电视虽然在传播速度、现场感等方面优于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