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听过于永正课的人都说,于永正有一股子灵气,“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举手投足都有戏。他教《燕子》,一边引导着拳生读书,一边在黑板上画画,学生把课文读懂了。他的“燕子展翅图”也画完了。学生们瞪大了眼,听课的老师啧啧称赞;他  相似文献   

2.
能画! 能画?     
笔者曾听一位教师教学《九寨沟》一课,在引导学生感受描写九寨沟美景那一段时,教者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在脑中出现九寨沟的情景,然后把想象到的画出来。结果,大部分学生面露难色,不知从何画起。无独有偶,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第二段时,也采用了这个方法。他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笼罩在山头”和“缠绕在半山”的云雾的样子,然后把想象到的画出来。结果学生兴致盎然,很快就画了出来。  相似文献   

3.
不唯师 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在教《燕子》时,有个学生问:“燕子在水面飞的时候,为什么要用尾尖沾水?”于老师想了想,回答说:“燕子要吃水里的小虫、小虾,所以先用尾尖缓冲一下,不然燕子就会因惯性一头栽进水里。”教师的话还没有落音,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反驳:“不对。我在乡下观察过。燕子吃的是水面上的飞虫,它不吃小虾。”于老师被学生“将”了一“军”,并没有感到面子上过不去,而是表扬了这个学生,说他不盲从.能坚持真理。试想。如果老师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兜头给学生浇一瓢冷水,那么,他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被浇灭,哪里还会有能力去坚持已见?  相似文献   

4.
不唯师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在教《燕子》时有个学生问:“燕子在水面飞的时候,为什么要用尾尖沾水?”于老师想了想,回答说:“燕子要吃水里的小虫、小虾,所以先用尾尖缓冲一下,不然燕子就会因惯性一头栽进水里。”教师的话还没有落音,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反驳:“不对,我在乡下观察过,燕子吃的是水面上的飞虫,它不吃小虾。”于老师被学生“将”了一“军”,并没有感到面子上过不去,而是表扬了这个学生,说他不盲从,能坚持真理。试想,如果老师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兜头给学生浇一瓢冷水那么,他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被浇灭,哪里还…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师都很欣赏于永正老师,学生们也都非常喜欢于老师的课,为什么呢?杨再隋教授在为于永正《教海漫记》写的序言中曾作了十分精彩的概括:“于永正老师了解儿童,理解儿童.他常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原因非常清楚,是于永正老师蹲下来和学生们对话了!同样,数学教师只有蹲下来,和学生一样高,才能像思维科学家张光鉴说的那样“只有在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的知识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6.
播种诚信     
A老师执教《燕子》。课始,他对学生说:“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形象。今天课上谁渎得最棒、表现最好,我将选他到学校广播台当一回小播音员!”课上,学生发言争先恐后,朗读声情并茂,赢得了听课老师的“啧啧”称赞。  相似文献   

7.
去年5月,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新沂市实验小学四(1)班上了《新型玻璃》一课。他教这课书,自始至终抓住读书训练不放,而教师则在“助”字上下功夫,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  相似文献   

8.
于永正老师曾在深圳市华富小学上阅读教学公开课,内容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是一篇较长的课,于老师删繁就简,长短教。他抓住重点句“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指导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从于永正老师执教的《给予树》一课中,我们不难发现其教学内核——“简单”。“简简单单教语文”,就是要摒弃无关目标、冗余信息、多余环节、低效甚至是无效负效的教学行为,以学生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10.
从“一边种地一边等兔子”谈起听一位老师教第七册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教学结束时,老师问同学:《守株待兔》里的那个种田人错在哪里?一学生举手作答:……他应该一边种地一边等兔子。应该肯定,同学的回答,反映了一定的思维方式。但我们应明确,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1.
推敲词语,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通常用来引导学生感悟语言之精妙、涵咏文本之情味,进而习得语言规律。例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燕子》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其中“掠”字用得非常准确传神。一位老师教学时,引导学生试将“掠”字换成“飞”“窜”等字进行比较,再配以相关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12.
郑振铎先生的《燕子》真可谓经典之文,被选入人教版、浙教版、沪教国标版、冀教版、苏教版等多个版本的教材中。那天,学完了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一课后,我找来了苏教版的《燕子》一课,让学生对比着读一读。想不到学生兴致很高。  相似文献   

13.
《燕子》这篇文章的美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燕子的美是十分必要的。课上我以谜语的形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接着问:“燕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你能用一、二句话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燕子的印象吗?”  相似文献   

14.
学生对新鲜事物最易产生好奇心,对以往不同的环境很感兴趣。因此,上课伊始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创设新鲜的场景。如:教《燕子》一课,教先播放歌曲《小燕子》并辅之以优美、生动的导语:“春天来了,在农村、在城市、在田野、在树林随处都可以看到美丽可爱的小燕子。瞧,燕子来了(教师板画燕子)。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多么美丽的小燕子啊!'通过形象生动的导语和欢快的乐曲渲染及简单的画面,仿佛把学生带入了春天  相似文献   

15.
露一手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教海漫记》里有一篇《露一手》的文章。讲的是初为人师的他因管不住学生的纪律而深感苦恼。后来在不经意中,他的“弹风琴”、“画简笔画”、“于老师女声独唱《花木兰》”三个“绝招”,倒把学生“镇”得服服帖帖。可见“露一手”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  相似文献   

16.
李文 《青海教育》2010,(3):27-27
于永正老师在他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一文中说:“实践使我知道了教语文其实并不那么复杂,就是教学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我就是这么教语文的,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众所周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7.
小学阅读教学、音乐教学等等都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时常放些有关歌曲的录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教《春天来了》一课时,放《春天》这支歌的录音,通过那欢快喜悦的旋律,学生犹如看到、听到春天来了:山泉淙淙,鸟语花香,人欢歌扬……;教《燕子飞回来了》这课,放《燕子》这首歌的录音,听后让学生想象假如自己是燕子,还会看到祖国有哪些变化。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我看到田里不是农民伯伯在播种而是飞机在播种;看见以前没人的沙漠上办了工厂、盖了新房;看见小朋友上学了,戴上了红领巾……”由此  相似文献   

18.
对永正老师的语文课堂,无论是专家学者、一线教师,还是直接参与教学的小学生,无一不为他别具一格的教学魅力所深深折服。于老师的课堂是“简单”的,他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扎扎实实地识字、写字、读书、作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小学语文教师》2006年第五期)但是,在这“简单”之中又往往深藏着一种“不简单”。  相似文献   

19.
一、让学生争当“小老师”,做个好学生 学习《燕子》时,学生说:假如我是作者,我要写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学习这一课,我觉得应该把书读熟背会,要喜欢上燕子。在学习生字词时,学生说:让我来告诉你吧.“偶尔”的意思是……我来考考王艺同学:“生趣”的意思是什么?我想请教朱真宇同学:“小圆晕”是什么?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说:我还想读这一自然段。有的说:  相似文献   

20.
韩涛 《教育文汇》2014,(4):38-39
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我的书柜里珍藏着很多书,最喜欢的是《教海漫记》。我经常翻开它,走进它,和本书作者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对话。1999年,于永正老师应邀到枣庄讲学。我第一次近距离聆听于老师讲课。他笑容满面,和蔼可亲。他的教学朴实自然,轻松幽默,特别是他的京剧演唱精美绝伦,令人陶醉。观摩活动结束后,我从他带来的书籍中挑选了这本《教海漫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