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传东 《新课程研究》2010,(6):70-71,80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依据学科课程进行教学而忽视了儿童的经验,造成学科课程和儿童经验脱节。由于教学的最终评价依据主要是学生经验的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创造儿童的课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新课程观要求教师关注儿童的经验,密切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笔者认为,关注儿童的生活,创造儿童的课程可以从重视儿童的经验和教材心理学化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为了使教学更接近现实的社会生活,课程资源应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使学生能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中获得生动、多样的直接经验。  相似文献   

3.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课程,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因此,国家很难编制统一的教材。在日常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获得真实体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呢?结合地方特色资源,从三个不同的层面对丰富课程资源、促进儿童成长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的编著和设计有其合理性和权威性,但在实践教学中却并不一定具有适用性。因此,教师应立足于学生视角,深度把握教材,让例题更契合学生的思维疑点、指向学生的思路、关照学生的思维表述,使教材更适用于学生,更"接地气"。  相似文献   

5.
智障儿童作为特殊儿童中的一类,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迟滞,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形象化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学习与智障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使他们学会基本的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一、创设生活化的场景,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数学实际,将书本知识融入生活,对教材作出合理、适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儿童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活动能使儿童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悟,应当成为品德教学的主要形式。然而,实践证明,并不是任何“活动化教学”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该如何进行有效性教学活动呢?一、活动坚持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儿童是教育中的唯一主体。在以往的思品教学中,我们忽视了对学生主体的关注,教学和儿童生活脱离,以教材知识为内容凭空说教,教育效果不明显。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就应从学生的生活、心理出…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充分体现在实验教材中,为数学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首先,教材的内容源于儿童的生活经验,有很强的趣味性、可操作性和探索性,使数学学习可以由以前的"看"数学、"听"数学、"算"数学的被动学习变为实实在在的动手"做"数学、用自己的话"说"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的主动学习.其次,数学知识的呈现基本按"情境 (产生认知需求 )--新知 (建立数学模型 )--实践活动和练习 (拓展应用 )"的思路,这正是儿童认知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教材呈现给学生的数学是可以在数学活动中亲身经历、自己发现的数学.第三,教材着眼于学生的个体发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生活经验个性化地学习数学.如鼓励算法多样化,分类方法的不统一性及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符号感和直觉思维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我校在实验中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探索出比较适合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李咏梅 《甘肃教育》2020,(5):157-157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具有资源效用的意识,积极利用开发课程资源,将资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丰富语文课程资源,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一、基于教材与课堂教学开发课程资源1.基于教材内容有效开发课程资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有古今中外经典的篇目,蕴含有想象空间和情感道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这些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和二次开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文章内容,有利于学生提升文章的理解能力。比如寓言故事《牧童和狼》中“然而,他喊破喉咙,也没有人前来帮忙。”作者并没有直接写明为什么没有人来帮忙以及牧童最后的结局;在古诗《夜书所见》中一句“知有儿童挑促织”省略了儿童捉蟋蟀的过程;《寻隐者不问》一诗中也省去了“松下问童子”的具体内容。这些都是教材中可开发利用的“空白之处”,属于课程资源的隐性资源。  相似文献   

9.
数学学习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即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生活经验数字化,数学知识生活化。因此,教学中应主动地开发教材,使教材内容贴近儿童情趣,在课改下同样生机勃勃:从而让学生学习有活力的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让数学教学过程富于生活的气息。  相似文献   

10.
教材是主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是师生藉以展开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是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的首要前提。再好的教材也存在着适应性的缺陷,无法更厂泛地兼顾地域、学生的差异,并且其更新的速度往往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同学生的个体经验或体验沟通。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作必要的调整、重组、改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课改提倡对待和处理教材时遵从“信奉而不唯是,遵循而有所立”的基本原则,对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  相似文献   

11.
儿童哲学课程发展以来,以往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有了新的改变,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做哲学”“玩哲学”。在群体探究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能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质疑或倾听他人的观点,更好地归纳自己的观点。儿童哲学课程中教师的地位角色发生了改变,打破了教师以往的权威性地位,更开放平等地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儿童哲学为师生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从而更好地构建一种平等开放、民主融洽、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进一步推动儿童哲学课程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资源的开发,首先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积极调动学生的自身资源,善于挖掘、建设和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个性特长、情感态度,学生的观点、问题、猜想甚至错误;其次,要深入开展探究活动,积极开发学生的环境资源,使学生学会做学习的主人,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就在他们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3.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就是让教育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使教育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努力践行“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一、课程资源生活性,使课堂教学目标朴素化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更应关注学生品德的形成、品行的规范和人格的培养.实施教学目标朴素化的策略,使教师从道德规范的浅层面跳出来,进而关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一些待人做事的基本观念,如换位观——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对话观——对话、沟通、理解、认同;多元观——尊重不同的选择与判断等.  相似文献   

14.
正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要回归生活,品德培养更要回归生活。品德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学生的生活过程之中进行。为此,新课程理念倡导品德教学要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教学中做到让品德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一、立足生活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  相似文献   

15.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有: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数学从内容到方法都离不开唯物辩证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来分析、阐明、讲解教材,不但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6.
顾莹 《江苏教育》2014,(9):14-15
<正>一线的语文教师都有这样强烈的体会:学生特别喜欢由教师自主命题的"小作文",而对于教材中安排的被称之为"大作文"的习作内容,学生的表现则差强人意。为什么教材中的习作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赢得儿童的欢心呢?笔者认为最根本原因就是教材与儿童当下的即时性生活缺乏必要的关联。教者只把眼光盯在教材上,而对儿童鲜活的生活状态熟视无睹。因此,要提升教材习作在儿童世界中的魅力,就必须将教材与儿童的生活水乳交融。一、阅读生活:让教材习作更适合教学苏教版教材的编排不是主题单元,如果按部就班地教学常常会使读写分离。于是在教学中,笔者打破教材  相似文献   

17.
孙延洲 《湖北教育》2004,(13):80-83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已日渐被广大数学教师所接受,新课程环境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以往相比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教材变了,新教材的编写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呈现形式新颖丰富、内容贴近生活,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相关的素材;教师的教学方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课堂进行教学的素材,它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编排的,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编写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题材,强调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开展教学。打开新教材,一幅幅富有童趣的插图,让孩子们爱不释手,使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思考。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够准确地把握教材特点,深入地挖掘教  相似文献   

19.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面向儿童生活,课程首先要关注儿童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回归生活是课程的基本理念,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依托教材构建贴近儿童生活的教学逻辑的过程中,儿童生活关注不够的原因主要有:对教材研读不够细致,过于依赖教材,教学过于依托儿童的生活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策略: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教材充分利用,基于儿童学习活动的教材“鲜活”呈现,基于儿童道德成长的教材内涵挖掘。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学习每一门科学之前,都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生活经验对科学课程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科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把握住学生的生活经验,就会使教学有的故矢,就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