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中自然意识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民 《天中学刊》2003,18(5):34-36
中国传统建筑表现出与自然相协调、相适应的意念,追求天人合一。在建筑形态、色彩和布局设计上,建筑师们均表现出力求达到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境界。一座建筑物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意象的转移来拯救人们的灵魂,其来源便是自然崇拜。在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中,色彩的应用被放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建筑布局设计及园林设计上表现出顺应自然、与自然亲和的态度和因地制宜、与自然融和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影响工业厂房建筑发展过程和建筑师应该在工业建筑设计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及工业厂房建筑外观设计的方法及意义.  相似文献   

3.
面壁随思录     
我由于平时教学中的需要,必须对建筑物中的墙壁多作必要的观察,必须对墙壁上的装饰与美化优劣诸多问题勤作思考,平时的随想,零星的记录,日积月累,不知不觉之中也有了一定数量,今日择其几点归类整理成此拙文,以求行家针砭.一、壁画与建筑建筑与壁画的关系的恰当处理一直是围绕着建筑师与艺术家的难题,如何使建筑环境、建筑空间、建筑功能与壁画风格、壁画主题、壁画表现形式、壁画艺术感染力等等诸多方面融洽、浑然一体,并上升到相得益彰的高度,可以说一直是有志于壁画艺术事业的建筑师、壁画家们力求尽快达到的目标.然而,自70年代我国壁画复兴至今,能达到此目标,能称得上配合默契,“相映生辉”的佳作实在是太少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直到现在为止,建筑师和艺术家对于壁画创作在其观念、认识上并不完全统一.  相似文献   

4.
以古罗马著名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其《建筑十书》里提出的“坚固、适用、美观”的建筑三原则为视角,研究设计师在设计中如何完美地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从宏观来讲是以建筑为母体的,所以建筑设计三原则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同样重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使设计出的作品具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梁楠 《文教资料》2014,(10):56-57
建筑是人类从古至今历经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过程,所展现于地平线上的一种巨大的空间形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传统是不能丢掉的。在中国建筑界追寻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历程中,建筑师都自传统园林汲取养分,对传统园林文化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我们通过探索和发现传统建筑形式上所具有的设计和艺术的精髓,全面了解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本质与内涵,再灌入现代化的新鲜血液,力求打开当代建筑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闽台传统建筑化是闽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传统建筑沿袭着中图传统建筑木构架为主体的建筑形式,又在移民入台定居后相继传入台湾,形成闽台许多共同的建筑形式与工匠艺术。往往以地理空间上的形胜来实现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基本条件;而建筑空间的创作,则以中轴、对称、主次、尊卑等手法,通过建筑的方位、规模、色彩、材料、形式等一系列严格的建筑等级制度与建筑形式来反映;庭院则充当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中介,充满内聚力的空间。闽台传统建筑虽然在建筑细部的处理上有所不同,却体现了中华民族建筑化纷呈多彩的地域建筑化特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建筑学留学生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留学生回国初期的建筑设计形式以西方复古建筑居多,他们的设计行为推动了中国近代建筑仿洋风潮的传播和延续。随后,他们渐渐摒弃了单纯“仿洋”的建筑设计手法,而更加关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近代复兴的最主要力量。在西方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兴起的潮流中,他们又以各自的理解,通过建筑实践和理论研究,积极倡导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推动了现代主义建筑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普及。中国近代留学生建筑师群体的建筑设计行为以及教育活动,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建筑形式潮流的更替。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材改革的一项举措──关于教育学声像教材编写的构想郑维新一、教育学辅助声像教材的价值取向长期以来,高师公修教育学的课堂教学一直被教学内容多、时间少、理论性强、联系实际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所困扰;同时,由于教育学教材的内容和教学观念陈!R,传统教材与教...  相似文献   

9.
建筑是生活的容器,建筑的功能、技术和艺术三维属性为其意义的载体,建立科学的建筑评价系统对于建筑师的创作和建筑乃至社会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建筑三维属性空间中进行半定量化的比较静态分析,并以之探索建筑发展的规律,这不仅能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建筑,而且有利于深化对于人类自身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王伟 《华章》2013,(17)
建筑是历史、技术、艺术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社会性。建筑文化的发展包含了现代建筑文化和传统建筑文化的相互融合。只有保护和发展丰富多彩的传统建筑文化,结合现代建筑的先进技术,处理好传统和现代的关系,才能创作出更好的现代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