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现场监测与反馈训练的研究方法,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集训队运动员进行助滑速度知觉控制训练。结果表明:在所构建的最佳助滑速度控制范围之内进行24次水池和16次雪上交替控制训练课后,运动员助滑速度知觉控制能力明显提高;助滑速度知觉控制能力与运动成绩呈高度相关,说明助滑速度知觉控制能力是提高动作成功率和运动成绩的基础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完善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运动训练技术监控体系,找出影响该项目成败关键的评定诊断指标,通过平面定点拍摄法获取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运动员运动学参数,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出台技术的技术敏感诊断指标包括重心出台速度,髋、膝关节角和踝关节角度。对空中重心垂直高度影响因素较大的敏感诊断指标包括出台垂直速度、助滑距离,助滑距离是提高运动员身体运动速度的关键因素,影响落地成败的敏感诊断指标包括空中最高点重心合速度、助滑速度和出台瞬间重心出台水平速度。  相似文献   

3.
空中技巧助滑速度运用的力学原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认识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规律,通过测量法、统计法对2004"龙珠杯"铃木自由式滑雪国际雪联世界杯的各国参赛运动员的助滑速度进行分析,运用力学原理阐述助滑速度在空中技巧运动中的运用.得出结论:不同翻转周数、不同动作难度助滑速度不一样.以动量矩守恒定律为依据;起跳阶段的助滑速度主要以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作用原理来调节,空中姿势的改变根据动量矩守恒定律可调节速度;空中技巧项目运动员需要有精确的速度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4.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助滑距离与速度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各种雪质及环境条件下,运动员助滑速度与助滑距离的关系,建立助滑距离与速度控制模型。最终向运动队提供各种条件下运动员适宜助滑距离的参考值,以达到控制助滑速度,获得最佳动作效果的目的。该模型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一直以来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运动员助滑距离完全依靠教练员、运动员凭经验决定,再经反复多次试跳才能最后确定的状态,更适应国际大赛的需要,有利于运动员最佳技术水平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周成林  章建成 《体育科学》2004,24(6):33-36,44
采用心理测量与统计法,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不同难度动作最佳助滑速度知 觉控制范围值的构建、最佳控制范围值与运动成绩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不同难度动 作助滑速度知觉最佳控制范围值是在该动作助滑速度平均数±1.96 s,并具有随着动作难度的 增加运动员助滑速度知觉可调控范围缩小、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的特点;高水平运动员助滑速 度知觉调控范围相对较大并有较高的准确性。男、女运动员助滑速度知觉控制范围值相同;运动 员水池助滑速度知觉比雪上相同动作助滑速度知觉调控范围相对较小;运动员助滑速度知觉控 制范围值与运动成绩呈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运用实践法配合国家集训队训练,以自报速度与实测速度的差值,评价运动员速度知觉。应用反馈原理,进行速度知觉训练,提高运动员助滑速度知觉能力,使运动员在不同条件下,都能调整在适宜的助滑速度下起跳,解决他们不会测速和测速不准的问题,最终为在盐湖城冬奥会上实现我国雪上项目金牌零的突破做贡献,特进行本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7.
我国跳台滑雪项目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对该项目的规律认识与经验积累,将有力地促进我国跳台滑雪项目进入良性发展阶段.以自主研制运动图像人体模型解析技术为研究方法,以现役我国优秀女子跳台滑雪运动员刘奇、李雪尧的比赛助滑速度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与日本优秀女子选手伊藤对比,通过初步分析跳台滑雪项目助滑速度特征,发现我国选手助滑速度优势在于助滑前程,而助滑后程的速度下降幅度较大.建议我国选手保持优势,重视与弥补弱势,加强变负荷区适应与控制能力,减小助滑后程速度下降幅度,有助于提高助滑质量.初步分析跳台滑雪项目助滑速度特征,进一步认识该项目助滑技战术规律与特点,为相关技战术理论研究、训练与比赛实践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主要技术和心理控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成林 《体育科学》2004,24(12):61-67
运用系统控制理论和最优化控制理论,采用实验室和现场实证研究相结合,群体与个体追踪研究相结合,心理指标、运动表现和运动绩效等多指标评定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的主要技术和心理控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场监测与反馈训练能有效提高运动员助滑速度知觉的控制能力;多种表象训练可较好地促进运动员空中动作质量的提高;现场技术监控能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着陆稳定性;多种心理训练方式可以较好地保持良好的赛前心理准备状态,从而保持运动员技术水平正常发挥。这一成果为尖子运动员获得优异成绩提供了科技支撑。同时,也为今后进行类似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借鉴。  相似文献   

9.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备战2006年冬奥会综合攻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毅  郑凯  常波  戈炳珠  闫红光 《体育科学》2007,27(2):31-33,66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备战2006年冬奥会综合攻关研究,是根据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备战第20届冬季奥运会的实际需要出发,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备战训练进行全方位跟踪服务。历经19个月的时间,为国家队提供了各种比赛、裁判、国外运动员信息,以及各种参赛动作方案。完成生物学监测30余次,近300人次。科研人员跟队进行研究与服务工作1000余人日,采录技术动作近百小时,建立助滑距离与速度控制模型,为实现该项目冲击金牌的备战目标提供科技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探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在跳台上滑行时的空气动力学特征,为出台速度的计算提供空气动力学参数。方法:根据逆向建 模理论,对我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徐梦桃在曲线滑道中所受的空气动力特性创建自由式滑雪运动员曲线滑道段内的实体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三 维虚拟设计软件建立运动员绕流流场的空间模型,并用CFD方法模拟运动员于曲线滑道中的绕流流场。结果:在曲线段,运动员所受的升力可忽 略,而阻力值相对较大不能忽略;出台斜坡和立壁的角形区域内会形成涡流区。结论:(1)证明了CFD方法在研究自由式滑雪助滑阶段空气动力特 性研究中的有效性;(2)在出台斜坡和立壁的角形区域内形成的涡流区对运动员起跳出台的速度以及稳定性有负面的影响;(3)临近曲线滑道末端 时,空气阻力与运动员自身重力的切向分量相当,因此会产生较大的切向加速度,在阻力和自身重力切向分量共同叠加下,运动员的滑行速度会迅 速衰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