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意识流小说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意识流”原本只是一个心理学及哲学术语: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他的专著《心理学原理》中曾把人的意识(即思维)喻作“流动的河流”;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更是提出人的思维活动遵循的是心理时间而非物理时间的学说,即人的意识不受社会时空的限制;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他的精神分析学说中又极力强调无意识(潜意识)的重要性,认为无意识系统是人的本能和欲望的贮存库,而本能和欲望则是人的精神和行动的基本动力,所以文艺要表现潜意识的流动。  相似文献   

2.
潜意识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一个基本概念。指被压抑的、当时知觉不到的本能欲望和经验。他把人的心理组织分为三部分 :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意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潜意识则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未能及与本能有关的欲望。这些冲动和欲望因受到风俗习惯、道德和法规的约束而被压抑或排斥在意识阈限之下。前意识属于可召回的潜意识 ,经有意注意和努力可转为意识。潜意识和意识是隔绝的 ,两者壁垒分明 ,似乎在意识的门口有着严密的防卫和检察并不准潜意识中的种种本能欲望随意侵入到意识中来。他认为 ,尽管潜意识中的种种本能…  相似文献   

3.
心理分析批评又称心理批评、弗洛伊德主义或精神分析学。它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通过对变态心理和无意识领域的研究而提出的一套分析人类心理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犹如一座冰山,意识领域好像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只一角;水面以下占绝大部分的是潜意识领域,是具有决定意义的部分,即弗洛伊德从探讨人的精神机制和人格结构出发,将人的内在心理划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个层次。与此对应的是人格的划分:“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本我”是本能永恒的冲动,它遵循快乐原则,下意识地寻求发泄和满足;“自我”是一种…  相似文献   

4.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纪元,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1.潜意识论。他将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和潜(无)意识两个部分,认为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2.泛性论。他将人的性心理分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官期、青春潜伏期和生殖期等5个阶段,认为性是人们追求一切快乐的欲望。3.本能论和人  相似文献   

5.
潜意识在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下,潜意识是人类心理活动中很难或永远不能进入意识的部分,但它却是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和本能冲动的替代物.父亲罗宾逊对女儿麦克格琳娜的鞭打事件主导了整部小说的发展,并造成了小说中主要人物性格转变及命运转变.笔者借鉴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和人格结构说,揭开鞭打事件的本相,而透过鞭打事件表象,审视沃克笔下的人性本质,失衡的自我在通过人性的自省后摆脱记忆的痛楚,达成了生存美好愿景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6.
潜意识与意识之间并非弗洛伊德所说的单向“升华”,二者在某种条件下相互过渡,是一种双向运动方式。潜意识无法用语言表达,究其本质,它只不过是对人的精神起十分巨大的萌动作用的精神衡量。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来自意识领域和人的本能,是认识领域所认识的客观形象、主体思维等一系列的事物,由于“速忘”而进入潜意识领域反对本能的一种相互撞击所发生的效应。当然,这种效应在潜意识王国中不是“受道德原则”控制的,是在“享乐原则”支配下的一种反应,但它绝不是弗氏原定义中的那种本能和欲望的冲动。本能对来自意识领域的内容产生的各种反应,在不受“现实原则”和“道德原则”控制的时候,回过头来又可以对客观事物形成多种反刺激。这种反刺激随客体变化,但他们都总遵守着一种原则——仅受本能的影响而不为主体意识所感知。 我们知道形成反刺激的母体双方是本能对来自客观事物体产生的反映和客观事物。反刺激发生的场所是潜意识王国。我们在这里所用的“客观事物”这一概念的内涵并不是一般意识上的内涵。它也是潜意识王国中的一个公民,确切地说,它只不过是以“个体无意识”的形式进入潜意识中被遗忘后才加入个体无意识行列的。因此主体对它既无法控制。也无法感知,形成反刺激的另一母体——“反应”是  相似文献   

7.
詹姆斯借助潜意识理论阐释宗教经验现象,认为心理学中的潜意识既是宗教与科学对话的“中介项”,也是“人神感通”的“中介项”,潜意识理论被神学家所利用,成为宗教神学的“亲密伙伴”。然而,潜意识理论是宗教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正确认识潜意识理论的科学性,成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讨论的重点,其后期的研究也充分表明了潜意识这个“中介项”是宗教神学的“危险伙伴”。  相似文献   

8.
神经精神分析学对潜意识的研究和理解主要集中于与记忆有关的问题.神经精神分析学家根据双重记忆系统理论将潜意识划分为两种:一种是压抑的潜意识,与外显记忆相对应;另一种是非压抑的潜意识,与内隐记忆相对应.压抑的潜意识即为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潜意识,由最原始的本能和欲望以及各种被个体压抑了的经验构成.非压抑的潜意识则是前言语阶段的经验、幻想和防御等在内隐记忆中存储的结果.关注非压抑的潜意识扩展了精神分析对话的范围,进一步深化了当代精神分析学家对潜意识及其在分析情境中如何加以呈现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一 在西方精神分析学中,无意识又称潜意识,是指被压抑的、当时无从直接知觉的本能、欲望和经验。在弗洛伊德之前已  相似文献   

10.
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及性欲理论在张爱玲小说中有很好的体现。张爱玲在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下,以独特的方式对都市男女的诸种精神现象,如潜意识、变态心理和各种情绪进行逼真的刻画和深入的挖掘。张爱玲对人物心理独具匠心的刻画,印证了她作为“当代中国第一位心理小说家”的创作实绩。  相似文献   

11.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及其人性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是所有人格理论中最为全面的和著名的,其核心内容强调潜在意识动机的存在以及性和攻击本能的重要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内容反映了其理论决定论、悲观主义、因果论、潜意识动机及生物学因素等人性观.  相似文献   

12.
由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疗法是以精神分析学说为理论背景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对人的潜意识的发掘和分析,使潜意识的“症结”意识化,从而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精神分析疗法的医疗和研究价值对解决现代人的心理问题也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潜意识”是由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其《精神分析学》理论中首先提出,后来被众多心理学家所关注和研究.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在心理学界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而赏识性教育是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它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认可.但它为什么科学?怎样加以实施才能使其更具有实用性?本文试图通过研究赏识性教育与潜意识之间的关系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阿德勒(AlfredAdler)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早先与弗洛伊德、荣格一起被称为精神分析学派的三大人物,后来在1911年与该学派分裂,创立了个体心理学。他的个体心理学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有很大的不同,反对把性本能作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其主要理论观点如下:一、人性自主阿德勒反对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决定人性的观点,他认为人性不是盲目的,人的行为并非受制于本我与潜意识内盲目的本能冲动。人性是具有相当自主倾向的。个体在自主意识的支配下,能决定自己的未来,创造自己的生活。他也反对分析人格的结构和要素,而…  相似文献   

15.
梦魇意识西方现代派文学常把梦幻作为一种艺术手段,从现象上看,是日常生活潜意识的沉淀泛起;从本质上看,主要是寓意式的、象征性的。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中的薇拉的四个梦和以梦幻形式出现的《神曲》便是明证。梦,对于现代派作家具有特别意义,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认为:梦是“通向潜意识的大道”,是人体的本能、心理、情绪的真实表露和宣泄。西方现代派作家强烈的主观臆向,以及在现实社会中从自我心灵上时时袭来的压抑感,使他们觉得客观实在不足以表明其最高意义的“真  相似文献   

16.
《意大利遗事》是司汤达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司汤达采用了无意识和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展示了人的行为动机和人格结构,在心理描写和分析上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本试图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阐释其心理描写和分析的现代性,并指出欲望和本能才是所谓“意大利激情”和“力量”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一 在文学的本源问题上,十九世纪后期欧洲的资产阶级心理学派曾提出过“心灵表现说”。他们说,人类自孩童时起就具有表现自己感情的本能,高兴了要笑,痛苦了要哭,这种本能进而从声音、语言、形体上表现出来,就成为音乐、文学、舞蹈等等。因而他们认为,文学艺术就是为了表现作者的心理变化,描写自己的心境,是“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的变相表现。  相似文献   

18.
铁凝的中篇小说<对面>主要讲述了"我"的爱情故事与"我"窥视到的"对面"的故事.论文一方面试图以弗洛伊德关于男性爱情心理学的观点分析男主人公"我"面对一系列所接触过的女性的爱情心理,另一方面用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学中的意识与潜意识对抗,本能与压抑的关系来分析男主人公"我"的窥视心理,最后展现男主人公的灵魂救赎.  相似文献   

19.
为了彻底摒弃先验现象学中观念的逻辑,梅洛-庞蒂首先提出“沉默的我思”,在“沉默的我思”被他本人否定之后又提出以肉身为基础的身体现象学。在这一过程中,沉默的我思的观念残留被具有可逆性与普遍性的肉身所代替,使得身体现象学的研究指向了世界。他希望凭借这种欲望的交织将肉身引向世界与精神分析,最终将精神分析看作世界的表达。而在这种世界的精神分析视角之下,作为心理动力的性欲与作为心理地形结构的意识与潜意识系统便成为世界肉身之中的欲望交织以及可见的与不可见的。  相似文献   

20.
潜意识的理论是精神分析理论演变的重要载体。弗洛伊德提出的“潜意识”,荣格提出的“集体潜意识”和弗洛姆提出的“社会潜意识”分别是潜意识理论发展史上的三个里程碑。这三种潜意识有其各自的内容和产生的机制,并且这三种潜意识都与意识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