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体取势”向来为初学者更为重视,也更难把握。当代书法家启功曾经提出“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也正印证了这一观念。结体取势又称字法、结字法、间架结构,即—个字的点画排布与形势布置。  相似文献   

2.
专家的话所谓孩子乱花钱的“乱”,应该是指孩子经常花钱“乱”买不应该买的东西和“乱”做不应该消费的消费。如经常“乱”买零食、重复“乱买”玩具与文具,或者“乱”买高档衣服和化妆用品,“乱”进高档的咖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最富有艺术性的,它讲究节奏、平仄、韵律,特别注重炼字。一般地说,写诗最忌讳重复用语,常常在语言的推敲上下功夫。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颈联,初稿是“金沙浪拍悬崖暖”,后来改作了“金沙水拍云崖暖”。其中“浪”改为“水”,是为了避免和上句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中的“浪”重复;“悬”改为“云”,诗意更  相似文献   

4.
一(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读启功先生———读启功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校园东门的影壁上,书写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个字。这是北师大校训,亦是书写者启功先生对“师范”的解释,同时也是启功先生一生的追求。启功,字元白,满族人,1912年7月26日生于北京。当代著名古典文学家、画家、书法家、文物鉴定家、诗人和教育家。现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馆馆长。著有《汉语现象论丛》、《启功韵语》、《启功丛稿》…  相似文献   

5.
启功致谢词     
某次梁从诚和启功、季羡林在会议间歇,说起死了以后,如有人致悼词,都听不见了,那多可惜,我们来演习一遍吧。于是几个老先生就真的轮流躺在桌子上,其余的几位缓缓绕行作依次告别,并致悼词。轮到启功,启功听着听看突然坐起来,说:“我太感动了,我要致答谢词!”  相似文献   

6.
自然课教学的特点是实验多 ,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让学生操作去掌握知识。这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又符合小学生“动作识记优于机械识记”的思维规律。实验时要充分让学生“操作前质疑”、“操作时讨论”及“操作后谈体会” ,所以 ,课堂看起来有些“乱” ,我们暂且称其为“引乱”、“导乱”、“平乱” ,下面笔者逐一加以说明这三“乱”。a .“引乱” ,目的是提起学生的实验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教《摩擦起电》一课 ,课前我准备了十多张大小一样的吹塑纸以及香糊、双面粘胶、水等 ,我问 :“你们有办法把吹塑纸贴在黑板上吗 ?”只见…  相似文献   

7.
论比况短语     
在现代汉语中,人们习惯上把“象……似的”这样一种语言单位叫做比况短语(词组、结构),它由“象”加“……似的”组成。如: ①水从悬崖上象飞练似的泻下。(碧野《天山景物记》) ②几十名工人象贴在万丈绝壁上似的。(杜鹏程《夜走灵宫峡》)  相似文献   

8.
黄宾虹的山水画基于传统而高于传统,其可贵之处在于能“乱”中求趣,“乱”而不乱,“乱”中有法。黄宾虹的“乱”是一种胆识,一种气魄,更是一种境界。“乱”正是宾红山水画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9.
(一)启功: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董洪亮 杨少波 启功先生的灵堂里,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从校门到灵堂,每个人都会看到先生书写的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名,会看到先生书写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会看到百年校庆时先生书写的纪念碑座上的文字:“木铎金声一百年”,字迹道劲从容,如石之坚,似水之净。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读到了一则赞美大书法家启功先生的文章。文章说的是:面对他人模仿自己的伪作,启功先生既不气恼也不分辨,有时甚至还要表示首肯,为的是给造假的人“留口饭吃”。对此,作者便大大地感叹启功先生“宽容”,“大度”,有“大家风范”。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人体内某些组织的含水量虽然近似 ,但形态却不相同。如心肌中含水量约为79% ,血液的含水量约为 82 % ,但前者呈坚韧的固态 ,后者则为川流不息的液态。你对这种形态差异的正确解释是。参考答案为“心肌中结合水多 ,血液中自由水比例大 ,所以两者形态不同。”笔者认为该题目的参考答案值得商榷。首先我们来讨论“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概念。细胞的原生质内有很多的亲水性物质如淀粉、蛋白质等 ,其中蛋白质在细胞中含量比水少 ,占细胞干重的 5 0 %以上 ,它的亲水性很强。蛋白质分子很大 ,其疏水基(如烷烃基、苯基等 )在分…  相似文献   

12.
行书宜当楷书写,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书宜当行书写,其点划顾盼始不呆板。启功书法谈(三)~~  相似文献   

13.
风雨归家记     
“丁零……”“噼里啪啦……”放学铃声与大雨声共响,雨伞与雨衣共用,我和同学像一群从马蜂窝里冲出来的马蜂似的涌下楼梯,脚下生风地向教学楼外的广场跑去。一到广场,嗬!那水起码有3厘米深,雨珠打在上面激起一个又一个水泡,感觉很像是在水里养了无数只吐泡泡的小鱼。“噼里啪啦”的声音不绝于耳,真比过年时的鞭炮还响得热闹! “怎么办?下去还是……”我看着这茫茫大水,握紧了我惟一的防雨工具——冰凉的雨伞,真想问问它是不是可以挡住这么大的雨水。周围的同学纷纷挽裤脱袜,像一群群下水的鸭子:一边“哇哇”乱嚷嚷,一边“哗啦哗啦”地趟着水前进。看他们的样子,水好像没有我想像的那么深。“管不了那么多了!”于是,我连裤脚也没挽, 以狼牙山五壮士冲向悬崖般的姿态下了水。  相似文献   

14.
自然课教学的特点是实验多,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这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符合小学生“动作识记优于机械识记”的思维规律。实验时要充分让学生质疑、讨论、谈体会,课堂上“乱”味十足也未尝不可。一、“引乱”激兴趣“引乱”的目的是提起学生的实验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教学《摩擦起电》一课,课前我准备厂多张大小一样的吹塑纸以及浆糊、双面胶、透明胶、水、磁铁  相似文献   

15.
如水     
创意话题自己活动,并能推动别人的,是水;经常探求自己的方向的,是水;遇到障碍时能发挥百倍力量的,是水;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有容清纳浊的大度量的,是水;能蒸发为云,变成雨、雪、雾,或凝结成晶莹如镜的冰,但不论变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是水。根据这段文字所揭示的一个或几个特点,或就自己关于水的特点的其他深刻领悟,以“如水”为话题(如“大度如水”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相似文献   

16.
“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读楚辞时,篇末常会出现“乱曰”一词,看注解.是“终篇的结语、乐歌的卒章”之意。显然,这里的“乱”不是常见的“混乱、烦乱”之意,那么,它又该作何解释呢? 我们说,此处的“乱”是“治”的意思。即一篇或一章终结时。稍作整理。这样,注解就不难理解了。“乱”作“治”的例证在古文中不难找到。如“兹予有乱政”(《尚书·盘庚》)孔安国传:乱,治也。此我有治政之臣。又如:“乱而敝,托而毅也”(《尚书·皋陶谟》)马融注:乱,理也,亦治也。《尔雅》、《说文》、《广雅》都有这样的例子。这些解释都是从“乱”的本义出发,是  相似文献   

17.
《孟子·告子下·舜发于畎亩之中》章选入初中《语文》第五册,然非易读易解之文。今笔者提出读解商榷二则如下: 1.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上文旧读在“身”下点断。汉赵岐注:“使其身乏资绝粮,所行不从,拂戾而乱之者,(所以动惊其心,坚忍其性。)”宋孙奭疏:“又使其身空乏无资财,所行不遂而拂戾其所为。”初中《语文》第五册依旧读点为: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笔者按:“行”宜连上,当点为:空乏其身行,拂乱  相似文献   

18.
李白《望庐山瀑布》有句云“遥看瀑布挂前川”。教参解释道,“‘前川’,即山前的河流”,全句意为“远远望去,瀑布就像挂在山前的河流上”。真是结屈聱牙,扦格难通。因为“瀑布”本身就是“水流”(《辞海》“瀑布”条:“从河床纵断面陡坡或悬崖处倾泻下来的水流”)。怎能又挂到“河流”上去呢?显然把“川”解为“河流”是大可商榷的。还有一些译释,字面虽不尽相同,却总摆脱不了“河流”的影子。如“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大河挂在  相似文献   

19.
一天,爸爸帮我整理我的书法习作,其中一张用大红纸写的“寿”字一下让我想起了一年前的事情…… 2005年5月的一节书法课上景舜逸老师让我练习写一个大大的“寿”字,题款上写“贺启功老爷爷长寿”。啊!是给启功爷爷写呀,我特别高兴!在我们书法班上可以看到启功爷爷的名字和题字,爷爷和景老  相似文献   

20.
1 上身西装革履,脚下踏双旅游鞋之“中西合璧”型。 2脸上挂霜,脚下叮当之“全副武装”型。 3唾沫星乱溅,粉笔头横飞之“身怀绝技”型。 4上课迟到,下课压堂之“挥时如土”型。 5课下股票市场,课上Call机乱响之“业务繁忙”型。 6上课喷云吐雾,下课推杯换盏之“逍遥神仙”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