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青 《基础教育参考》2009,(9):48-48,49,50
教师的缄默知识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难以系统表述但却潜在影响其教学行为的知识类型。它具有个体性、情境性、实践性等特征。教师的缄默知识不仅是教师获得显性知识的基础.而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在教师教育中,可以通过增加职前教学实习和见习的时间,增强课堂教学的情境性,加强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合作与交流,开展校本培训以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途径来促进教师缄默知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缄默知识与教师成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卢奔芳 《教育探索》2005,45(3):114-115
教育研究认为,教师发展成长是终生的发展过程,是职前教育、新任教师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过程:从缄默知识的角度来看,缄默知识是教师发展成长的基础,因此应该关注教师的缄默知识,整合缄默知识,提高教师反思能力.从而促使教师迅速成长为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缄默知识与课堂教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蒋茵 《教育探索》2003,(9):90-92
教师的缄默知识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积极的缄默知识有利于教育教学,而消极的缄默知识在教育价值观、学科教材知识和教学活动中可能带来负面影响。要建构教师正确的缄默知识,需要从教师缄默知识的生成上着手,即帮助师范生建构良好的缄默知识,重视在职教师缄默知识的更新。  相似文献   

4.
缄默知识是教师个人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有全方位的发展,缄默知识的有效转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教师缄默知识概念以及内隐性、个体性、情境性与价值导向性的特征,对教师缄默知识转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做了介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缄默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缄默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四种模式为:社会化、外在化、联合化和内在化,这四种模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知识创新的螺旋上升阶段。此外,学徒制和自我反思是专家型教师缄默知识显性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知识理论中,人们将那种不能清晰地反思和陈述的知识称为“隐性知识”(implicit knowledge)或“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将那种能够明确反思和陈述的知识称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认识和理解教育教弓生活中的缄默知识是整个军校教育教学目的得以真正实现的一个必要前提,是教员整个教育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或环节。从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的角度来看,当前军校教育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缄默知识视野中的教师职前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云珠 《教育探索》2004,(3):101-103
目前,师范生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分裂,使他们既不能意识到理智的力量和知识的用途,又不能借助于显性知识修正自己的缄默知识,以提高自己缄默知识的水平。改变这一现状,改革目前的教师教育势在必行。必须提倡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加强教育实习的改造,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解剖的态度和能力,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8.
缄默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到不可忽视的影响,因而需要发掘、反思、提升和整合教师的缄默知识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倡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上建立基于缄默教育知识的师资培训模式,强调教师科学的自我反思。  相似文献   

9.
略论基于缄默知识的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缄默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而需要发掘、反思、提升和整合教师的缄默知识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倡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上建立基于缄默教育知识的师资培训模式,强调教师科学的自我反思。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实践知识具有“缄默”的本质。教师知识缄默性的生成是由“内隐学习”的存在、教师作为实践者的角色以及实践知识本身的特征决定的。促进教师实践知识的习得对教师的成长非常重要。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借助自己的缄默知识来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也要不断地揭示实践过程中生成的缄默知识,使其显现出来,达到系统化、明晰化。  相似文献   

11.
关注缄默知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缄默知识?简单地说,缄默知识就是指那些平时为我们所意识不到但却深刻影响我们行为的知识,相当于中国古人所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也可称之为“日用而不知”的知识。缄默知识是与“显性知识”相对而言的。与显性知识相比,缄默知识有两个关键特征:第一,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的说明;第二,不能以正规的形式加以传递。从缄默知识的角度来看,当前的教学改革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必须意识到教学生活中大量缄默知识的存在,必须改变自己只是一个显性知识“传递者”的观念以及学生只是一个“无知”的人或“不…  相似文献   

12.
当今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不能充分一致的现象迫使我们去研究真正影响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因素--教师的缄默知识.文章从缄默知识的角度来阐释教师教学中存在大量的缄默知识以及教师缄默知识的特征,并阐述了教师的缄默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号召教师要意识到教学中大量的缄默知识并不断反思自己的缄默知识,从而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3.
缄默知识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有两种知识即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缄默知识及其作用普遍贬低与忽视,但缄默知识却是认识的重要来源。教师专业发展依赖于教师的实践知识,实践知识中绝大部分是教师的缄默知识,教师的缄默知识就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育不仅要关注显性教育教学知识的传递、掌握和应用,更应该重视缄默知识的流动、共享与转化。教师教育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为缄默知识的共享与转化搭建了平台。教师教育共同体不仅是一种新型人际联系,更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与学习方式,它分为课堂师生学习共同体、实践共同体和网络学习共同体。基于缄默知识的认识与运作机理,不同类型的教师教育学习共同体内缄默知识的共享与转化路径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缄默知识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有两种知识即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缄默知识及其作用普遍贬低与忽视,但缄默知识却是认识的重要来源。教师专业发展依赖于教师的实践知识,实践知识中绝大部分是教师的缄默知识,教师的缄默知识就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缄默知识与创新教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长期以来,人们受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纯粹客观的科学知识观支配,把教育活动中的知识狭隘的理解为显性的课程知识,没有意识到和自觉应用缄默知识。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为了提高创新教育的实效性,有必要引入当代知识理论,尤其是缄知识理论,来认识和规范教育的内涵,实施与评价。  相似文献   

17.
当今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不能充分一致的现象迫使我们去研究真正影响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因素——教师的缄默知识。文章从缄默知识的角度来阐释教师教学中存在大量的缄默知识以及教师缄默知识的特征,并阐述了教师的缄默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号召教师要意识到教学中大量的缄默知识并不断反思自己的缄默知识,从而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8.
缄默知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说的。教师的缄默知识会影响其教材处理,影响其授课风格,影响其教学判断,影响学生缄默知识的重构。在教学中,可以用巧用比喻、引导探究、重视表征、拓宽视野等方法,将师生的缄默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以推动教学活动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19.
缄默知识与师范教育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教育知识与教育行为脱节的问题是长期困扰教育改革和师范教育的一个基本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教育改革和师范教育的质量,迄今为止,教育学术界未能对此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说明,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本试图从缄默知识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教育认识论根源,并由此反思我国现行的师范教育模式,提出未来师范教育改革的若干设想,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知识分为缄默知识和显性知识两大类,传统的教学以显性知识的传授为己任,而忽视了缄默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学不仅是显性知识的传递,也带来了大量缄默知识.教师与学生的缄默知识是教学的关键所在,而缄默知识本质是实践智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这就要求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才是有效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