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利用日喀则地区沿江一线冬春季月平均地温、5~9月降水总量资料,通过相关分析法对三个站地温与5~9月降水总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选取预报因子采用最优子集回归分析法,建立地温与降水的预报模式,经过预报检验预报结果与实况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深圳冬季多层地温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深圳冬季不同天气影响下地温日变化,结果表明,没有冷空气影响的晴天,地面温度和浅层地温呈现正弦曲线日变化,白天高,夜间低. 各层地温振幅、位相不同,地面温度振幅最大,越往深层,振幅越小,位相越后,周期越长. 地温垂直结构也有日变化,正午时段从地面到40cm 土壤,温度随深度降低,40cm 以下地温随深度升高. 凌晨从地面至320cm 土壤,地温依次升高. 冷空气影响下的阴天,地面温度和浅层地温也呈现正弦曲线日变化,但日变化幅度远小于晴天;地温垂直结构,除了正午前后几个小时地面温度要高于5cm 地温外,其他时间从地面到320cm 土壤,温度依次升高. 冷空气影响下的阴雨天,地面温度和浅层地温随时间逐步降低,地温从地面到320cm 土壤依次升高. 无论是晴天、阴天,还是阴雨天,160cm 以下深层地温,其日变化幅度均小于0.2℃.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青海省43个代表站196l~2003年的降水资料,对全省的年降水资源、水资源总量进行了分析、评估。分析得出:年降水资源、水资源总量在20世纪60~90年代中,年代际变化均为“多~少~多~少”的波动.异常丰水年、丰水年分圳有4a、8a,枯水年、异常枯水年分别有11a、4a,其余年份为正常年;进入90年代以来,青海省短时强降水的发生频率、降水量级呈明显的增加趋势,而降水量却是减少的,干旱化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部冬季气温和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周伟东  史军  穆海振 《资源科学》2010,32(6):1088-1096
利用中国东部1951年-2007年冬季气温、降水资料及NECP/NCAR再分析资料、NINO3-4区海温资料、欧亚纬向风指数和南方涛动指数,采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探讨了中国东部3个气候带(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冬季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及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过去57年间,中国东部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其中温带地区增温最为显著而热带地区增温幅度最小。3个气候带冬季降水量的变化趋势都不明显,但≥0.1mm降水日数呈下降趋势。副热带地区≥5.0mm降水日数显著增加,而热带和温带变化趋势不明显。3个气候带冬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与西伯利亚高压指数、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和欧亚纬向风指数显著相关,大气环流和海温与各气候带≥5.0mm降水日数的相关性好于与≥0.1mm降水日数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深层地温预测阿里地区夏季降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73~2005年阿里地区汛期降水资料和深层地温资料,对各深层地温和汛期雨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深层地温与汛期降水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西藏高原深层地温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拉萨,泽当,日喀则,林芝,昌阿都,阿里、那曲七个站的深层地温资料,分析了醛近40年深层地温的年变化,随深度的变化特征以及地表层的热量传递,并运用Maar小波对深层地温的多时间尺度演变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三江源地区深层地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1992~2007年三江源地区7个气象站的0.8m、1.6m、3.2m逐月平均地温资料,运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三江源地区地中温度年、季变化趋势及气候异常等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0.8m、1.6m、3.2m年平均地温呈显著的增温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18—0.81℃/10a;各季节各深度平均地温夏季增幅最大,冬季最小,与同时期的平均气温增幅比较,地温增幅更大;兴海、囊谦0.8、1.6m地温年、季均未发生突变,其余各站年或季存在气候突变。  相似文献   

8.
雅鲁藏布江流域浅层地温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雅江流域是西藏粮食主产区,其地温的演变规律,对研究该区域作物生产力形式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利用近36年雅江流域5、10、15、20cm地温资料,分析雅江流域地温的演变规律,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雅江流域5、10、20cm地温与海拔高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局部地形对浅层地温影响显著;近36年雅江流域各层地温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均增幅为0.20℃/10年,增温幅度以15cm层为最大.增温主要表现在冬半年;年内各层地温最高值基本都出现在6月份,最低值均出现在1月份;5cm层对冷暖气团引起的升降温过程反应最为敏感,越向深层反应越迟缓;夏半年地温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冬半年随土壤深度而上升;雅江流域地温年振幅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但各地向下衰减速度不均匀;地温突变主要发生在雅江中游的拉萨,且都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雅江中、上游地区浅层地温以异常偏暖年份居多,而下游则以异常偏冷年份居多.在异常年份中,20世纪70、80年代多异常偏冷,90年代后均为异常偏暖.  相似文献   

9.
西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侧,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是气候变化敏感区,也是研究热点区域之一,研究证明西北地区降水的总量和时空分布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产生了十分显著的影响。本文对近年西北地区降水演变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重点总结了西北地区降水特征、降水演变事实和变化趋势、降水异常分析及其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阿里地区狮泉河站的地面观测资料及实时记录,对阿里地区云状出现频率,降水机率进行统计和对比,初步分析阿里地区夏季云系及降水特征。  相似文献   

11.
西部特殊的自然、社会、人文环境及其经济基础,决定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特殊性。要提升西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应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契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准确分析西部人力资源差异性的显著特点,有效地运用差异化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员工的内在动力,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2.
就我区动物及其产品检疫检验、防、检、监方面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并在防、检、监工作体制、人员、素质、培训、基础建设、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等方面进行浅析,以唤起社会、民众、领导的重视。防、检、监工作是全社会的大事,大家都要参与,都要有一个清醒而明确的认识,才能使此项工作有拓展,才能取得疫病防治工作和畜牧业经济稳步发展的伟大胜利,推动检疫事业走上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江两河”地区农田灌溉条件的分析,阐明了西藏区内以“一江两河”地区为主的广大农田深受干旱、降水特性及强烈蒸发的严重影响,因而提出了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殷切希望,并且更进一步阐述了农田水利建设中的问题,从而大胆提出了解决区内“一江两河”地区水源问题的几种有效措施,以满足西藏区内广大农田的灌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500hpa高度场、物理量客观分析场、风云2号气象卫星云图、拉萨雷达回波资料以及地面要素资料,分析了2006年6月5日拉萨强对流降水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背景、地面气象要素变化以及雷达回波的发展和演变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黄河源区植被覆盖度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基于1982-2006年NOAA/AVHRR NDVI和2000-2012年MODIS NDVI两种遥感植被数据以及同期站点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通过对重叠观测时期的数据建立映射关系,对NOAA/AVHRR NDVI数据延长插补,分析黄河源区1982-2012年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黄河源区植被覆盖度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格局;海拔在3 000m以下和4 500m以上地区植被覆盖度相对较差,3 000~4 500m地区植被覆盖度相对较好;植被覆盖度在时间变化上呈增加趋势,但在2000年出现突变点,2000年之后增加速率约为之前的2倍;植被覆盖在整体增加的背景下,也存在零星的退化现象,而在西部高海拔和北部较干旱的低植被覆盖度区域植被覆盖的增加仍存在着较大的年际波动,并不稳定;相对于降水,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属于热量限制型生态区。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天气图、台风年鉴、GMS卫星图资料等分析1999年南海热带风暴活动特点,并对西藏东南部的影响做了天气气候背景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日喀则残留型弧前盆地的构造与沉积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育在冈底斯岩浆弧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之间的日喀则群是残留型弧前盆地沉积。盆地的南部基底和前缘脊由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构成。盆地形成初期是一套蛇绿质碎屑沉积即冲堆组,沉积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南部前缘脊;盆地发育中期主要是一套浊流成因的深海扇,沉积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北部的岩浆弧,少量来自前缘脊蛇绿岩;盆地发育晚期为一套浅海-滨海沉积,物源来自北部岩浆弧。至始新世末期或渐新世早期,盆地结束沉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气候变化尤其是气候变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下垫面作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水源,对气候的形成及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地温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变化之间的关系,对探究气候变化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中国581个气象站1961-2010年0cm地温、气温数据,将全国分为8个区域,采用相关分析、M-K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对0cm地温的时空变化、区域分异以及季节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0cm地温变化与气温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中国0cm地温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2000年突变后升温趋势更为明显;中国大部分地区0cm地温都表现为升温趋势,且北方地区较南方升温更加明显,在过去50年中,南北温差呈现缩小的趋势;就各季节而言,冬季升温最明显,夏季升温最弱;相关分析表明,气温与0cm地温变化趋势及程度在大部分地区很相近,但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及20世纪后期,0cm地温与气温变化存在较大差异。相对于气温的变化,0cm地温的升温幅度更大,突变时间较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