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显宇 《考试周刊》2012,(71):32-32
王猛遗嘱"不以晋为图",与王猛帮助苻坚统一北中国的行为完全不同。王猛并非看到了东晋的强大,而是内心中存在强烈的民族情感。因此,王猛可能帮助苻坚灭亡非汉人政权的前燕,而不愿意帮助苻坚攻打汉人政权东晋。  相似文献   

2.
草木皆兵     
<正>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  相似文献   

3.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企图消灭东晋,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相似文献   

4.
苻坚系前秦皇帝苻健之弟苻雄之子,氏族,于公元375年在众将支持下杀掉残暴的前秦皇帝苻生即位,去帝号,称“大秦大王”。苻坚是一个政治比较清明的统治者。特别是他在对待各民族的政策,这不仅为:“十六国”的多数统治者所望尘莫及,而且连不少汉族统治者也大有逊色。范文澜同志说:“苻坚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册423页)“十六国”中有不少的统治  相似文献   

5.
苻坚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著名国君,“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王猛是苻坚的亲信辅臣,“在将相群中也是第一流的将相”。苻坚和王猛,可谓中国古代史上一对明君和贤相。正如当时秦魏公度曰:“苻坚、王猛、皆人杰也!”一苻坚(338—335)略阳临渭(今甘肃泰安东南)人,氐族。一名文玉,字永固。坚“臂垂过膝,目有紫光”“姿貌环伟,质性过人”;七岁时,“聪敏好施,举止不踰规矩”。苻坚的祖父苻洪“奇而爱之,名曰:坚头”,认为“非常相也!”坚自幼好学,博览群籍,多才多艺,广结天下英豪,有经世济国之志。太原薛讚、略阳权翼初次见到苻坚也惊奇地赞叹“非常人  相似文献   

6.
投鞭断流     
<正>1.公元357年,北方前秦苻坚自称大秦天王,占据了相当于现在淮河以北及四川等地,并不断向南扩展,与东晋王朝对峙。2.公元382年,苻坚召集了文武大臣,说:"我已称王20多年,只有南方的晋未被征服。一想到这件事,我连饭都咽不下。我估计了一下我的军队,有97万人。我打算亲率大军灭晋,大家以为如何?"  相似文献   

7.
【成语出处】《晋书·谢玄传》【求解驿站】形容惊慌疑惧。多用于战争。【活学活用】由于连番败于敌手,此时将领已____,只盼早早结束这场战斗。离现在一千五百多年的东晋时期,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被前秦皇帝苻坚统治着。苻坚仗着力量大,组织了近百万大军,去攻打东晋。这支队伍浩浩荡荡,旗帜蔽天,  相似文献   

8.
纤媚妩 《初中生》2017,(7):40-41
公元383年,踌躇满志的前秦皇帝苻坚,多了一个新身份——征晋兵马大元帅.他召集了八十余万兵力,摩拳擦掌准备建立一个四海一统的崭新的秦帝国.于是,苟延残喘的东晋,这块被苻坚念念不忘的鱼肉,终于被搁上了砧板. 大约是苻坚同学首次参与如此声势浩大的军事行动,再加上皇帝当习惯了,拎不清自己的角色定位,一时间对兵马大元帅的身份有点“出戏”.前秦军八十余万,东晋军八万,兵力如此悬殊,胜与败应当是毫无悬念,主帅的“出戏”似乎也无伤大雅.  相似文献   

9.
说话要讲究立足点。所谓立足点,就是说话人所处的地位或地点。说话的立足点不能搞错,否则会产生歧义。现例说如下:(1)公元四世纪后期,前秦苻坚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势力日渐强盛,并要进一步扩大疆土,征服偏安一隅的东晋。他不顾群臣劝阻,调兵遣将,并亲自督战,对东晋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公元383年11月,秦兵逼近淝水布阵。当时的双方兵力悬殊,秦兵总数近百  相似文献   

10.
论王猛     
王猛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王苻坚的谋主。他辅佐苻坚,整饬吏治,严肃法纪;发展生产,恢复经济;扫平前燕,完成北方的统一。在他任相期间,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对前秦进行整顿、治理,使前秦社会秩序井然有序,北方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前秦进入全盛时期。  相似文献   

11.
有点感想,是由《世说新语》上的一则故事引起的。那故事说:东晋十六国时,前秦首领苻坚,野心横生,猿噬梁岐,虎视淮阴,意欲灭晋。晋朝打算派谢玄去讨伐,但大家对谢能否胜任很有疑虑。在这紧急关头,用人不当后果将不堪设想。这时站出来解疑,坚决推崇谢玄的是本与谢玄有私怨的郗超。他独排众议,从以往同谢玄共事的观察中,断定谢玄担当此任必可立功建勋。后来谢玄果然大败苻坚,挽救了危局。郗超的这种不以个人爱憎匿善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仅深深  相似文献   

12.
大将之风     
临危不乱,镇定自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且胜不骄败不馁,具备了这几条,你即使不是大将,也有了大将风度。东晋大臣谢安,指挥淝水大战,以少胜多,打得苻坚草木皆兵,望风而逃。捷报传来时,他正与客人下棋,脸上并无喜色,只是淡淡地说:知道了,小儿辈破敌了。照样下棋,思路不乱。也有  相似文献   

13.
沈樵 《少年月刊》2021,(19):38-39
<正>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但是能不费一兵一卒,就打败几十万大军的,可就是稀奇事儿了。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383年,也就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苻坚很有军事才华,而且骁勇善战,打了不少漂亮的大仗。他统一了北方后,就野心勃勃地把矛头指向了偏居江南的东晋。那时候的东晋,  相似文献   

14.
<正>"胡人"的说法出现很早。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秦淝水落败后,诸族纷纷起事,苻坚一直宠信的羌人首领姚苌也举兵反秦,最后俘获苻坚。姚苌向苻坚索要传国玉玺,苻坚一脸不屑,怒斥姚苌:"小羌敢逼天子,五胡次序,无汝羌名。"这是"五胡"一说最早见于史端的记载。《过秦论》中有"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一说,这里的胡人,主要是指匈奴人,也包括那些敢和汉室作对的其他少数民族,比如东胡,它因居于匈  相似文献   

15.
甲教学目的讲述淝水之战,使学生知道,东晋以少胜多,打垮了前秦。人心的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乙教学要点一、前秦和东晋①、前秦的崛起。2、东晋偏安江南。二、淝水之战①、苻坚发兵南下。2、东晋坚决迎敌。3、洛涧大捷。4、淝水决战。5、大破秦军。  相似文献   

16.
关于十六国后秦建立者姚苌及其兄姚襄的生卒年,史籍本有详细记载.《晋书·姚襄载记》:“襄字景国,(姚)弋仲之第五子也。”弋仲死,襄继领其众,南投东晋,为殷浩所不容,旋遭桓温进攻,败后率众返归关中,遇前秦苻生所遗苻坚、邓羌军,“战于三原,(姚)襄败,为坚所杀,时年二十七,是岁晋升平元年也。”《晋书·穆帝纪》亦于升平元年条下记此事。按晋升平元年为公元三五七年,以此上推,姚襄当生于公元三三一年。  相似文献   

17.
公元三八三年的秦晋淝水之战,是一次国内少数民族贵族政权进攻汉族地主政权的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发生过巨大的影响。关于这次战争的性质和前秦失败的原因,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肤浅的意见。前秦于公元三五一年建国后,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于公元三七○年灭掉前燕、三七六年灭掉代和前凉,从而统一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地兼今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四川、云贵以及东北之一部,建立了一个北方统一的大帝国。此时在中国的版图内,唯一与前秦对抗的,只有偏处东南一隅的汉族地主政权东晋了。公元三八三年,前秦皇帝苻坚亲率百万大军大举攻晋,东晋仅以八万军队来抵抗。前秦在兵力、资仗等方面都处于绝对优势,本来是比较容易取胜的。苻坚也很自负的说。“今有众百万,资  相似文献   

18.
暗渡陈仓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关攻下咸阳,项羽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管辖巴、蜀、汉中。刘邦在前去汉中(自己的封地)的途中,把木料修成的栈道烧绝了,向项羽表示无意东归与之争夺天下。但后来刘邦利用韩信计,偷偷地从故道返回,暗中进兵陈仓,袭击雍王章邯,并东到咸阳,占领了陇西、北地、上郡。出处:《史记·高祖本纪》释义:比喻制造假象迷惑别人,来达到某种目的。也指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前秦主苻坚亲率大军进攻东晋。双方在淝水两岸对峙。一天,苻坚带领苻融等将领,登上城头,亲自察看淝水东岸晋军的动静。但见东面岸旁晋兵持刀…  相似文献   

19.
略论谢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在东晋初创时,“王导之笼络江东士族,统一内部,结合南人北人两种实力,以抵抗外侮,民族因得以独立,文化因得以续延”,他是“民族之功臣”①。继王导之后,“江左风流宰相,唯有谢安”。②谢安是在孝武帝时位至宰相的。他执政时发扬土族政治统治的优势,妥善处理了各种尖锐的社会矛盾,使东晋“君臣辑睦,内外同心”③,为东晋开创了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376年,前秦苻坚统一  相似文献   

20.
古今史家均认为“骄傲轻敌”是苻坚淝水之败的重要原因。考诸史实,淝水之战前苻坚并无所谓“骄傲轻敌”问题。从苻坚一贯禀性看,他是一位注重儒学涵养、仁孝规矩、虚心纳谏的政治家,骄傲自大非其性格特征;从前秦与周边民族关系上看,苻坚亦无骄傲轻敌之心,而对攻晋战争十分重视;苻坚战前的言辞并非一般的浅率粗直、骄傲自大的信口之辞,而旨在表明其政治愿望和攻晋信心,是企图达到激励将士的誓师性言辞。这些言辞并非毫无凭依,而是有其政治、经济、军事内涵。通过苻坚和祖逖的比较,分析《晋书》的民族偏见和正统观念,还可进一步了解《晋书》为苻坚定“刑”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