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生也是人     
《"站起来"与"举起来")一文,对我启发很大。我在平时教学中,犯过与甲班老师同样的错误,要求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站起来",总以为这样能严厉地震慑学生。殊不知已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间以教材为本共同指向学习目标的信息与反馈。没有教学上的相互作用,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师生双方心理因素及相互作用,心理情境,对这种相互产生的教学效果有很重要的形响。只有师生间协调一致.朝着教学目标进行活动,才能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愉悦情感体验,取决于教师如何运用自身情感因…  相似文献   

2.
八年级有一节生物课为"生物性状的遗传",刚一上课,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问:"老师,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吗?"话音刚落,其他学生都大笑起来。教师随机应变利用这个时机导入新课,下面是摘取的教学片断:师:这个问题提的好啊!咱们先来做一个小调查  相似文献   

3.
张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别看他年纪轻轻,"花样"可多啦!花样一:神出鬼没张老师走路比较轻,基本上没声音。有一次语文课,班上的调皮鬼见老师没来,吵成一锅粥,越吵越激烈,老师还是没出现,他们更放肆了!突然,后门传来一声呵斥:"某某某站起来!"原来张老师早在后面"恭候"多时了!这招"神出鬼没"还真管用,那些调皮鬼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张老师走路没声音,只是为了监视我们吗?不,不是的,他说,"轻声慢步"  相似文献   

4.
先让我们看这样两个镜头:一年级语文课上,孩子们在学习“bpmf”。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一个孩子听广播的画面,然后问:“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刚入学的孩子不谙世事,一个孩子马上站起来:“老师,你是不是想教我们读b呀?我早就会了。”老师有些尴尬,仍不失温和地说:“我问的是你看到了什么?”那个孩子带着一脸的委屈坐下了。一只小手举起来:“我看到了一个录音机。”老师摇摇头。另一只小手举起来:“我看到了录音机上的天线。”老师摇摇头。第三只小手举起来:“我看到了一个小朋友在听录音机。”老师还是摇摇头。最后终于有一个…  相似文献   

5.
叶彬 《四川教育》2003,(5):46-46
我曾阅读过这样一则课堂片段———一位德国老师用几个苹果和几块糖做教具教1+1=2。他讲完后,轻声问孩子们:“1+1还能等于几呢?”有只小手举起来:“把两个并起来就等于11。”老师热情地鼓励了他,问:“并起来是不是加啊?”“不是!”“对,要加才行。”又有一只小手举起来,老师请他走到讲台前。小孩拿起一块糖,剥了纸放到嘴里,接着再拿起一块糖,剥开后又放进了嘴里。他鼓着嘴巴说:“一会儿糖化了,1+1不就等于零了吗?”老师接着说:“是呀,糖化了时1+1等于零了吗?大家想想看。”片刻,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糖即使化了,但吃到肚子里的糖仍然是2块…  相似文献   

6.
学生作文构思有两大点——"写什么"和"怎么写"。"写什么"是内容问题,"怎么写"是表达问题。"写什么"决定学生文章是否"言之有物",在考场上是否能按时成文;"怎么写"是技术问题,决定作文的优劣。现在的作文教学存在模式教学的倾向,一些老师过于强调技  相似文献   

7.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文其实是一件愉快的事。正如赵克明老师在《作文是什么》里形容,作文是雨滴在荷叶上弹奏出的美妙音乐,是跌倒后的泪水和站起来的欢笑,是一颗心的震颤牵动千万颗心的震颤。愉快才不会惧怕、不会有压力,所以,我认为写好作文,先要有胆气,次要有战略,三要有战术。现拟作文"七曰",与师生共勉。  相似文献   

8.
散文教学首先要教授课本选中的美文,但又不能局限于课本上那点作品、课堂教学那点时间,应该延展到对课外众多散文的自读理解,并且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诱导学生对周围的世界进行感知,得出自己的审美感受。这样,"举一反三"和"举三反一"的方法就值得推广,"举一反三"和"举三反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就这两种方法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孙双金老师说,"每个老师都可以拥有自己的课程"。如果换作是两年之前读到这样的话,或许我会默默地从心底里不加以认同。"课程",一个曾经多么让人凛然起敬的名词,总觉着它要多庞大就有多庞大,以至于有那么多老师战战兢兢地不敢近其边缘,就算偶尔触碰,也是心有所畏。时至今日,当翻开2015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师》扉页,读到孙老师所写的这一篇《老师,你可以拥有自己的课程》时,我给了自己一个不易察  相似文献   

10.
近日,笔者听了两堂《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的课例,对"什么是科学结论"颇有感触,与诸位同仁共商。课例一:教师出示两盆液体,分别把马铃薯放进去,结果出现了一沉一浮的现象。学生惊奇万分,老师随机引出了一个问题: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呢?此时,有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兴奋地说:"老师我知道,马铃薯在水中是沉的,浮的是盐水。"不少学生也纷纷  相似文献   

11.
<正>人们常说的吉祥话中有一句"五福临门",但大多数人都是一听而过,只觉得是吉祥话,至于到底是祝福什么,都不是很在意。事实上,也很少有人知道这"五福"是什么。"五福"一词出于《尚书》中的《洪范》。书中记载的五福是:"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也就是"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其中,"长寿"是指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富贵"是指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也有人指出,"贵"不在"五福"之列),"康宁"是指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好德"是指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善终"是指临终前没有遭遇过横祸,  相似文献   

12.
“是——”     
“是———”同学们又一次有气无力地回答物理老师。不知怎么回事,物理这门功课就那么难,什么运动的静止,什么匀速直线运动,什么声音的传播,这一切的一切对我们来说差不多可以用“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来形容。一到上物理课的时候,我们除了课前向老师问好之外,就再难听见有人站起来滔滔不绝地回答问题。沉闷的物理课上,“是———”“不是———”“明白———”“不懂———”成了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记得有一次上物理课的时候,天气十分闷热,我刚好坐在风扇底下,习习凉风吹过,多舒服啊!好些同学已经趴下了,我的眼皮也直打架。…  相似文献   

13.
"跑课",是一种课堂的即时生成,指老师根据偶发、突发的具有一定价值的事件顺势引导、延伸,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适时的点拨,因地制宜,暂时放弃教学计划或课堂预设,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而衍生出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相左的教学实况。一、跑在意外突发时笔者在执教习作训练"写一个老师"时,我百般努力,课堂依然"冷场"。在不断地启发诱导之下,终于举起了一只手:"幼儿园时,一次中午睡觉,我尿床了,是老师帮……"还没等该生说完,教室里一片嬉笑,竟有三人大笑不止。我心中一愣,随即生成一个崭新的方案,暂时放弃教学预设,带有夸张性地进行了问题的处理:"谁笑的?站起来!"迫于我声音的严肃,站起来两位,还有一个女生没站,  相似文献   

14.
我的班主任姓"毕",我们有时候叫她毕老师,有时候亲切地叫她老毕。这是为什么呢?听我给你细细道来。镜头一"上课!"老师站在讲台上,大声喊。"老师早上好!"我们站起来,一个个都像得胜的大将军。本以为老师会来一句  相似文献   

15.
老师叫同学们用“发现”和“发明”造一个句子,许多同学不会造。过了一会儿,小华把手举了起来,老师请他站起来:“请小华回答!”  相似文献   

16.
窦峰 《江苏教育》2007,(7):33-33
坦率地说,我们曾经两次开设过“快慢班”,都是毕业班。但终感有违教育良心,更不敢“戴着镣铐,站在刀尖上跳舞”,就停办了。 有过这样的经历,又经过一段长时间的思考,对于开办“快慢班”就有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体会。说出来,或许能给大家一点启示,也未可知。  相似文献   

17.
正俗话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言者,使人继其志。笔者以为,语文课堂教学中,"善告诉者"同样会令学生从中得到感悟,促进思维,收获生长,让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语文课堂中,曾几何时,对于老师的"告诉"褒贬不一,毁誉参半。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当告诉时不敢告诉,要告诉时不知怎么告诉,这似乎也已成为许多老师迷惑、纠结之处。下面,不妨来看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在课堂上是如何告诉学生  相似文献   

18.
周笑聪,人如其名,集爱笑与搞笑于一身。只要和他在一起,你的嘴巴的幅度呀,那就弯一点,再弯一点吧!一天上作文课,老师先让我们填充成语。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就地()()"。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举手。只有周笑聪把自己的胖手举了起来,还直叫:"我,我!"老师看周笑聪这么积极,就请他起来回答。谁知他"嗖"一下站了起来,考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语文教学、考试中,"通假字"这一古汉语现象,或多或少,会占一定比例。然而在课下注释中对"通假字"这一现象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同",一说,"通",但并没有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的教要致力于导”。也就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教学原则:施教之功,重在引导。此中道理,老师不难懂,也不难接受。但是在教学实践之中,什么是引导,怎样引导,似乎还不是一个简单问题。 刚开始教学时,我把课堂上老师问学生答看作是引导,引导的过程就是牵着学生走。如教学“两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