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后冷战时代,中美关系波折多变,危机四伏,大致经历了十个演变周期。产生危机的根源在于中美两国综合国力发展的不平衡和实力的不对称,因此,中美关系既有波动性,又有韧性。中国对美外交政策要在把握“韬光养晦”的前提下,加强对美外交的主动性,“有所作为”,攻守兼备,通过建立战略层面的危机管理机制、危机处理的信息沟通机制、危机预防机制等措施,有效地规避和处理中美两国之间的各类危机。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以后,中美关系失去“向苏看”的特点,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中国的崛起引起了美国的特别关注。美国对中国采取“接触加遏制”的政策,而中国则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从而使两国关系形成了一些新的特征并给双方带来了影响.中美双方应当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扩大双方的合作,以塑造一种稳定、和谐与共赢的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3.
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因为它不但涉及中国的国家主权问题,而且决定着中美关系的性质。从冷战时期到冷战结束后的今天,美国对台的政策从单一的阶段性特征走向复杂的两面性特征,其目标走向是日益清晰化。通过对冷战时期与冷战后美国对台政策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对台的政策受美国对华战略意图的影响,"双轨"政策不仅是过去和现在,而且也是将来美国对台政策的基调。  相似文献   

4.
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危机是国际关系行为体由于自身的根本利益发生直接冲突而导致的严重对抗局面。国际危机管理是国际关系行为体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相应措施和行为选择。本文通过对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危机和危机管理进行考察,发现二者无论是在形式或内容上都与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最后得出结论:在分析和处理当前的国际危机时需要一种全新、动态和综合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苏联解体后,世界进入后冷战时代,人们所期望的永久和平却并没有出现,地区冲突不断,恐怖主义猖獗。透过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我们还是看到进入后冷战时代以后战争制约因素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6.
中美双方之间既有分歧,也存在共同利益的汇合点。我们应根据美国外交新特点及其对华政策的发展趋势,来确定我们对美政策的战略思路,从而积极发展中美两国关系。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改变,美国的亚太战略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使其对华政策也做出相应的调整。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经历了一个由以遏制为主接触为辅向下接触为主遏制为辅助的过程。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美国对中国战略地位认识的变化及美国国内不同利益集团在对华政策上的竞争和力量消长。美国对华政策上的两面性特点成为影响冷战后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对美侨务工作一直是我国对外工作中的重点之一.旅美华人移民久经磨难而发展不断,其实力和影响早已今非昔比,并在中关关系的良性互动中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美国华人移民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不仅限制了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利于其对中美交流与合作的深入推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尽可能排除干扰因素,并在政策上予以配套支持和具体侨务工作中实现重点突破.只有这样,旅美华人移民才能发挥出其固有的积极作用,以推动中美关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与西方其他国家的政党制度相比,历史上美国两党制度形成了一些能够影响其政策制定的突出特点。冷战后国际环境出现了新变化,美国将中国视为“潜在对手”,主张遏制中国。适应这一主流舆论,在具体操作层面,两党政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两党政治下,对华政策往往被两党当作争取各种利益的一张“牌”来利用,从而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美国的对华外交。  相似文献   

10.
后冷战时期,以国家为中心的传统安全观遭到质疑,加拿大政府加入国际社会对新人类安全观的探索,提出加拿大所奉行的人类安全是以“人”为中心的安全观,为构建实现人类安全的民主公正的国际安全体制,加拿大政府运用结构主义外交理论与实践,利用其中等国家地位及各类资源优势,充当推动制定国际规则的“代理人”,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人类安全准则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美台贸易关系继续发展,从增长形势分析,台湾进、出口贸易以及对美贸易在1990年代后期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发展过程,其综合性指标的跌宕起伏反映了台湾对外贸易、对美贸易增长波动性增强的趋势。从绝对值看,冷战后美台贸易在大多数年份继续增长,但相对地位却在下降,美台军售迅猛增长,台湾对美贸易的深度依赖有所减弱。主要原因在于台湾有意分散出口市场,以及两岸贸易关系的兴起,台湾逐渐加深了对大陆出口市场的依赖。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安全领域,大国关系决定着世界的战争与和平。冷战结束至今,在世界战略格局变化和共同利益增多的情况下,竞争性合作成为大国安全关系的主要的特征与走向,但战略目标的差异和冷战思维的残存又使得大国间战略防范突出。随着全球治理理念的发展和新兴大国的崛起,构建新型安全关系将成为大国的共识和责任。  相似文献   

13.
如何认识冷战后国际格局的多极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后国际力量对比结构就是美国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和其他几个强国之间形成的“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 ,即单极多元的世界格局 ,这一格局体现出较为明显的两重性 :一方面当前国际格局具有单极格局的特点 ;另一方面冷战后国际格局的多极化仍然是一种强大的发展趋势。冷战后世界多极化发展集中表现为争夺世界主导权、敌友界线模糊不清、经济与科技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等基本特点。冷战后大国关系的调整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抗战爆发前十年间,中德两国基于各自的利益需求,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保持着。较密切的关系。但是在德国政府内部,就对华和对日关系而言、又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同中国合作;一派则视日本为未来战争中的盟友。日本全面侵华以后,德国远东政策的重心逐渐偏向日本,其在华利益服务从于它的欧洲扩张战略。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国际团结与联合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问题。后冷战时期共产党国际团结与联合,与历史上相比已经发生重要转型,逐渐走向一种“新型联合”,即回归对马克思主义的尊重,适应后冷战时期国际共运面临的形势与要求,从在传统的“一个中心、一条道路、一种模式”思想下极力强调组织联合,变为新型的坚持从独立自主要求出发的多样化团结方式,从思想、方式和行动等方面自由开展双边和多边的合作与联合。究其原因,既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和理性回归,也有对后冷战时期国际共运转型与变化的调适,同时中国共产党为其转型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论冷战的三级概念与冷战结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大体具有广义、较狭义、最狭义三个层级含义。广义的冷战将在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较狭义的冷战仍未结束,最狭义的冷战已经结束。通过对概念的认识和对史实的分析,笔者认为:“冷战结束”的提法(或断语)是非科学的。  相似文献   

17.
冷战之源     
二战后出现的美苏之间的冷战是20世纪上半叶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实际上是以美、苏为代表的两种政治力量、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是美苏两极格局的斗争,是二战后两个超级大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斗争。  相似文献   

18.
长久以来,中美之间的矛盾冲突几度成为国际社会和舆论关注的焦点,从霍尔斯蒂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解释模式看,这些争议问题可能导致中美关系状态出现三种结果:出现危机(包括偶发武力冲突)、滑入大规模战争、妥协并创建新的协调机制。而这三种结果出现的概率则会因中美争议问题的性质差异、双方调停策略完备与否和决策者态度的偏好而各异。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中美之间所有争议问题可能导致的三种结果中,双方创建新协调机制、维持无战事状态的概率最大,唯有关于"台湾问题"的争议最有可能引发双方危机,甚或爆发战争,但总体而言导致这种结果的可能性依然较小。  相似文献   

19.
为保证食品安全及其质量稳定,食品冷藏链技术是当前全球应用最广的技术手段。它包含食品从原料到产品,从储藏到流通等各环节的冷藏关键技术。目前,我国食品冷藏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体系建设、市场化程度、加工设备以及冷藏运输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了尽快缩小差距,我国应大力推进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建立,并加强监管力度,有效提高冷链设备的研发和制造能力,加快提升冷藏链市场化水平,不断完善食品冷藏链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