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段的写话提出要求,但是,一、二年级的两册教材中,却没有安排写话的教学内容。如何来完成低年级“写话”的教学要求?我决定从一年级开始试着让学生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让学生练习写话。情境———“写自己的作品集”的确,一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语文,识字量不多,因此,一开始,我的主要目的不是让他们真的能够写出什么,而是要激发他们对写话的兴趣。第一学期初,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些作家的故事。告诉他们,当作家要写好多好多的东西,他们写的东西叫作品。之后,我又告诉他们,我们上学了,学习了语文,也能够写好多好多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一、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神秘心理学生开始学写作文时往往把它看得很神秘,认为作文是作家的事,那么长的文章自己怎么写呢?或者感到腹中空空,无从下笔。无奈只好照抄,东拼西凑。针对这种情况,可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并不是难不可“攀”。让学生先吃一个“定心丸”,然后再针对作文题目逐步引导。比如小学三年级第一篇作文题目是看图作文。我先让学生看图口述故事,然后再让他们写下来,开始,学生还是不会下笔,我一边让他们说故事,一边在黑板上写出来。学生故事讲完了,我的“下水文”也写完了,再让学生读一…  相似文献   

3.
张爱民 《江西教育》2003,(20):25-25
体验是指少年儿童通过自身经历和实践获得真实体会和感受,形成知识和能力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教育思想的生成,帮助学生摆脱了“作文难、难作文”的窘境,让学生作文进入了一个“想写、会写、写好”的全新境界。一、开辟写作源泉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要的一点是要想方设法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生活,带他们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从而开辟作文创造的源泉。1.家庭生活中体验。可引导学生在“我当一天家”、“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等模拟体验活动中扮演角色,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长辈的甘苦,加强两代人之间的沟通。这…  相似文献   

4.
邓高峰 《湖南教育》2002,(17):48-48
让学生从“要他写”变成“他要写”、从“无米可炊”变成“有米可炊”,是我们作文教学的理想目标。要达此目标,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指导学生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以积累写作素材。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是“有米可炊”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写好《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这篇作文,我指导学生开展了野炊和智力竞赛等活动,并在活动结束之后及时让学生回顾活动场面和经过。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不再是干巴巴的了。2.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以捕捉写作灵感。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体…  相似文献   

5.
写日记已成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不仅能培训学生勤于动脑动手的习惯,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与组织材料的能力,但由于天天写、日日记,有些学生未免会产生一些厌倦的情绪。为了克服这种现象,教师应加以恰当的引导,使日记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最理想的训练基地。一、因才编组,旨在提高班级里,总会有一些作文的“种子选手”,对这些“种子选手”,可以委以重任,让他们担任“日记小组”的组长。教师事前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将他们分别编入各小组,再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每周各写  相似文献   

6.
目前 ,学生们面对习作普遍感到两大难题 :一是没材料写 ,二是有话写不出。如何化“难”为“易” ,使习作成为孩子们心灵的乐园 ,并能通过习作激励他们展现自我 ,传递信息 ,交流情感 ,驰骋想像 ,憧憬未来呢?一、加深感受抒发真情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认知程度 ,教师应引导他们去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 ,做个热爱生活、深入生活的有心人 ,而不是让他们闭门造车。现在学生的学校生活其实是相对枯燥的 ,程序化的组织几次游玩 ,体育活动也因语文老师交代写作文而被学生视为“陷阱” ,弄得索然无味。我们是否可以鼓励学生用相机、…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中,作文难、难作文的现象时常困扰着师生.其实,作文教学就是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教师应在“导”字上下功夫,引导学生要仔细观察;要说得真实、具体、生动;要发挥评价作用,把训练落到实处.真正让学生会作文.  相似文献   

8.
搞好作文教学,让学生“爱写”、“会写”作文,对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施教之功,先在激趣。只有让学生感到作文的乐趣,才能勤奋去写。据此,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1.听故事,讲故事,写故事。教师有声有色地讲述一些篇幅不长的故事,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听后,让他们复述故事,可以激发他们说的兴趣,写也就不难了。  相似文献   

9.
让中年级的学生用词造一个句子,写一个句子,或许他们非常轻松;让他们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来写句子或许也很容易;让他们用扩句、分解主要动作把一个句子写具体甚至生动形象一些,似乎也难不倒他们。可是让他们写一段话,写一篇小短文,便显得力不从心,困难重重,以至于,很多老师在他们的作文本上常常写上“内容不具体”“、语句不通顺”这样的话。在中年级的起步阶段,我认为:放胆要适度,自由也要有度,应适当让学生领会一些连句成段的方法,努力做到作文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更好地表达意思和情感。按写作顺序、逻辑关系、观察顺序的连句成段方法,…  相似文献   

10.
根据学生不会写说明文的情况,我在作写作指导时采取了如下方法,收到了一些成效: 一、讲清概念,消除疑虑:学生感到说明文难写,主要原因是心中没底,究竟什么是说明文,并不清楚,对写说明文疑虑重重,没有信心。我感到要想提高学生写说明文的能力,必须从基础知识讲起,首先得让学生弄清说明文的概念;消除疑虑,树立信心,调动他们写说明文的积极性。若单纯讲“分类”、“举例”、“比较”、“引用”等写作方法,学生不能从迷雾中解脱出来,收效不可能大。为了让学生弄清说明文的概念,我举出下列两段文字: 电的用途很大,应用范围极广,就当前来说,工农业生产,人民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  相似文献   

11.
莫琴艳 《成才之路》2011,(26):41-41
摘要:写作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倾诉情感的一种内在需要,是对自我、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碰触、认知和对话,它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偏低,提到作文,学生总是叫苦连天。那如何来“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走出作文困境呢?教师要尽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要引导学生积蓄素材,变“无话说”为“有话说”。要鼓励学生勤于练笔,变“不会写”为“我能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常用技能和方法。这既需要学生的努力,也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症结,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培养低年级学生对“写话产生兴趣”,要让他们学会“写自己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的认识和感想”。从而为以后作文减缓坡度、打好基础。那么,如何抓好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在教学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要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让他们不怕作文,然后再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乐于作文,这样他们才能写好作文。一、树立"作文不难"的意识帮助学生走出"作文难"的认识误区,树立"作文不难"的全新意识,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在习作训练中我们可以告诉学生:作文其实与说话是一回事,只不过一个是用嘴,一个用笔罢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到说话难了?有谁愁张口说话了?没有!可为什么要你把自己想说的话写  相似文献   

1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写好作文,莫过于让他们乐于作文。穷根究底,学生下笔难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思想问题,不愿写;二是素材问题,不知写什么;三是技巧问题,不知如何写。当老师的要想办法帮助学生解决这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如何搞好作文教学,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学生作文起步时,首先应注意激发写作兴趣,然后要让他们懂得“怎么写”和“写什么”,进而写出具体通顺的一段话,乃至一篇短作文。在教学中,大体可以分为五种教学形式。 说说写写 学生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就要先学会有条理地说一段话。听故事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了解生活的方式。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有意识地选择学生喜欢的故事定期讲他们听,并要求他们边听边记下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复述。有了这样的要求,学生听故事的目的性增强了。教师让…  相似文献   

16.
学生自由命题写下的“随笔”,同命题作文一样,是学生练习写作的有效途径,甚至于可以说是比命题作文更好的方法。事实也证明,随笔中的优秀作品多。但随笔的写作不能让学生信马由缰,教师应牵好学生随笔写作的“牛鼻子”。一、写小事学生开始写随笔,往往套用甚至抄袭他人作文。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要求学生从写身边小事开始。可这样启发他们:寝室里有没有可写的东西?寝室里有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提高学生思维认识水平的重要途径,是为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应使学生在快乐中轻松地掌握写作技巧,打破作文难、无内容町写的局面,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相似文献   

18.
费时低效问题,在当前各校各年级的写作课堂中普遍存在.经过调查,多数学生坦陈不知该写什么.无话可说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怎么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品味生活,捕捉素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这句话强调了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是难在落实,正因其“难”,所以也倍显其“贵”.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教师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另一方面,也要明确要求学生写周记,从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获得直接生活经验,日积月累,集腋成裘.  相似文献   

19.
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常常是铺陈有余而升华不足,只知“画龙”,不会“点睛”。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教给学生结尾“点睛术”。一、以小见大,深化主题在指导学生写记叙文的结尾时,教师应教他们小事、琐事中挖掘出深层含义,用一两句话点出来。位学生在《一件使我脸红的小事》一文里,写了自因为生病耽误了许多功课,好友小勇帮他补课,他误以为好友是为钱才这样做的,遂向父母要了几十钱作为“辛苦费”送给小勇,却被小勇婉言拒绝的事文章初稿就事写事,没有升华。经点拨,小作者在稿结尾时写道:“虽然在当今社会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毕…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应当是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储存信息和输出信息。这个过程即:作文时使学生有内容写,有写的要求,有方法写。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随时留心帮助他们捕捉写作的契机,获取写作的热情。学生的习作如何体现一个“趣”字?教师应首先把握住所出的题目让学生感到有意义,有趣味,并为他们创设激动人心的情境,使他们产生不写不行、不写不快之感。不妨先在作文题目上作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