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根据前人学者对汉语动词重叠的深入研究,在动词重叠的演变、基本格式、语法意义、可重叠范围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总结,并提出了在当前研究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前人学者对汉语动词重叠的深入研究,在动词重叠的演变、基本格式、语法意义、可重叠范围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总结,并提出了在当前研究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研究视角、研究语料、研究意识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概述了石锓教授的新著《汉语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历史发展》的写作特点,介绍了本书在汉语形容词重叠形式的产生和发展的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最后也提及了本书所留下的一些遗憾,如关于状态形容词的句法地位的一些见解等,这也是今后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刘楚群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3):72-73,78
贺卫国《动词重叠历史考察与分析》是一部做得较扎实的学术专著,主要价值有三:第一,全面梳理了动词重叠的历史源流;第二,探究了动词重叠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第三,发掘了大量新的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5.
华玉明先生的《汉语重叠研究》出版了。这是一部汉语语法学的新著,也是一部汉语语法学的重要著作。该书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汉语重叠系统网络,对各种重叠形式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诚如马庆株先生在《序一》中所言,这部著作“是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汉语重叠问题的分量很重的专书……是汉语重叠研究的集大成的专著,填补了汉语语法著作的一个重要空白。”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使用的规律需要从具体的动词上面作更全面更细致的考察分析。对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截取的19个动词(含21个义项)仔细分析后得出了以下认识:动宾结构与其他类型的构词方式比较起来,重叠使用的比率明显高得多,基本上都表现为部分重叠,即前一语素重叠,而后一语素不重叠;并列结构关系的复合动词大都有动词重叠形式,表示恳求的语气;专业性强、公文体或语体风格庄重严肃的动词一般都没有重叠形式。  相似文献   

7.
当前,语法化研究是中国语言学界关注的热点。这种"热"不仅反映在研究者人数的增多上,更体现在人们对语法化理论的认识程度上,即在不满足既有知识状况的前提下开始的探索与反思,换言之,它是学界从知识论角度对作为方法的语法化理论进行的重新思量与考究。比如,对于一些不能用语法化理论涵盖的语言现象,它们是否应该理所当然地被排斥在理论的讨论之外?对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纷繁复杂的汉语语言现象,我们又应该在哪一个层面使用这样的理论阐释?为了对这一问题作出回应,本栏目特邀请国内汉语语法化研究的知名学者和专家,推出三篇笔谈。张谊生教授的文章从虚词的实化与语素的词化、陌生化变异与合理化误用、历史语料的中断与错位等方面,提出语法化理论在应对汉语语言现象时并非完全有效。另两篇则是运用语法化理论对汉语语言现象具体阐释的案例。方梅教授等的文章以现代汉语"化"缀的演变为中心,考证了化缀词"X化"的来源问题。崔应贤教授的文章则以汉语动词重叠的演变现象为中心场域加以考察,得出尝试义在这一语言变化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并大致经历了从词汇意义、句法组合到词法形式三个阶段的结论。上述探讨,触及了语法化理论在中国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合法性问题。本刊特将其编辑发表,也是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在质疑与辩护的互动中,将汉语语法化研究推向引入,从而进一步促进汉语语法化研究的繁荣。  相似文献   

8.
清代长篇小说《儿女英雄传》中的动词重叠现象已经大量出现,格式也十分完备,本文将在穷尽式搜集该书中动词重叠形式用例的基础上,从重叠格式、重叠特点及重叠条件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使用的规律需要从具体的动词上面做更全面更细致的考察分析。对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截取的12个动词(含17个义项)仔细分析后得出了以下认识:动宾结构的离合动词更易重叠使用;并列结构的动词因为表示的动作行为较为单纯而易于重叠使用;动词的概念意义对动词能否重叠起重要作用:动词的语体风格影响动词重叠的实现,口语词更易重叠使用;成词语素的主观尝试性的强弱影响着由它生出的新词的重叠状况;部分动词因为重叠后会具有形容词重叠后的效用而可以重叠。  相似文献   

10.
动词重叠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考察了《穆斯林的葬礼》中单音节动词的重叠情况,包括"AA"式、"A了A"式和"A一A"式。主要列举了小说中所有的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并从单音节动词重叠后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两个方面来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连动结构方式构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汉语中,连动结构方式的复合词是指由两个动词语素构成,并且动词语素按照所表示的动作先后顺序排列,两个动词语素之间具有一定的语义关系。连动结构方式构词与其他构词法有一定的区别,连动词可以采用"v1 之后再 v2"的格式来验证。  相似文献   

12.
作为语法体系中的一种主要词类,无论是在英语还是在汉语中,动词在句法结构及言语交际中都起着关键作用。但是,由于这两种语言非同一语系,语言结构差别很大,在动词用法方面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了解英汉动词在应用中的不同特点对英汉互译有很大帮助,而这也正是英汉对比研究的一个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3.
详细地描述了冷水江方言中动词的重叠用法,并从语义特征和语法功能各方面做出了较全面的描述。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确定动趋式述补结构的判定标准,然后对《搜神记》的动趋式述补结构进行分类描述;最后以六朝为界,探讨动趋式述补结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并与《搜神记》作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萨克斯提出的重叠的概念和话轮转换理论,对汉语口语交谈中的重叠现象进行考察、分析。从发生重叠的根源上归纳了常见重叠的类型,并对重叠者在重叠发生后的反应、重叠持续的时间和对重叠时受损话语的修复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门外”的“在”是动词,“站在门外”的“在”是介词,“站在了门外”的“在”又成了动词,这种分析是不严肃的。本文认为只有一个“在”是动词,可称之为定向动词。与“在”用法相同的,还有“到、往、向”等。  相似文献   

17.
从古至今,汉语动量表达总趋势是动量短语对数词的逐步取代。通过对上古、中古、近代数十部文献中表达动量的数词与动量短语的比较分析,发现动量短语对动词的取代过程表现为:数量上,直接表达动量的数词渐少,动量短语渐增;结构上,数词所在结构趋简,动量短语所在结构趋繁;语义上,数词直接表达动量对数词、动词的选择趋严,动量词对数词、动词的选择趋宽。汉语分析性的增强及汉语动补结构的影响,是造成这种取代过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动词连用是汉语一种重要的语言机制,它与汉语语法体系相适应,可以弥补汉语词汇方面的不足,并发挥类似非连动语言中的功能成分的作用,是汉语语法自我调整、自主选择的结果;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结构,汉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促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在汉语兼语句内部语义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对该类特殊句式的时体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兼语句在语义上可分为两大类,各类在使用的时体形式上体现各不相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谓宾动词的界定、谓宾动词的句法功能分类、语义功能分类、谓宾动词和谓词性宾语的关系等4个方面对汉语谓宾动词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且指出了目前谓宾动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