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关于英文汉译的技巧,人们做了很多探索和研究。从翻译的质量标准、翻译中出现的问题、翻译中的汉译技巧进行了探讨。我们在翻译中要遵循翻译的质量标准,确保翻译的质量,注意翻译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学习并尽可能多地掌握翻译技巧,使译文生动贴切、通达流畅。  相似文献   

2.
英语习语翻译的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习语作为英语语言和文化的精华,其翻译在整个翻译中占突出的地位。文章从翻译的内涵、异化归化的理论基础以及社会因素这几方面探讨了习语翻译中异化的必要性,并从异化的角度介绍了几种翻译英语习语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从美学角度阐述了电影翻译的美学意义,提出了电影篇名的翻译原则及其与美学的结合,分析了电影篇名与美学结合中用词的选择。最后,本文结合电影篇名的翻译原则和翻译中用词的选择阐明了电影篇名翻译中的美学体现,即精确美、简约美、整体美和幽默美。  相似文献   

4.
王雪芹 《双语学习》2007,(12M):161-162
商品的商标如同人的名字,是代表商品的符号。从语言形式看,商标的构成简洁易懂,其翻译过程不受语法、句子、段落等较深的语言层次的影响。然而商标的翻译,不同于其他翻译,在翻译中即要体现原词的精华,又要符合消费音的需求心理。本文仅从文化角度讨论了商标的几种翻译方法,并且指出了商标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长达30年的翻译研究中,谢天振教授从跨学科的视角介入翻译研究,创立了独到的译介学理论体系,将翻译文学置于特定时代的文化时空进行考察,使翻译研究超越了“术”的层面而上升为一门显学。谢天振教授的学术思想中体现出的问题意识、“学”的意识和理论创新和建构意识,不仅拓展了翻译研究的学术空间,同时也影响和改变了中国译学的进程和走向。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转换过程,其转换对象是信息,而信息是言语活动所传达的意义。本文从语义三角谈起,讨论了王秉钦的翻译三角,同时笔者试从语义角度,另拟一翻译三角,以期讨论翻译中意义的转换和传递。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等值翻译的本质出发,分析了产生等值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原因,并就在教学中如何认识和理解这些文化差异,达到等值翻译的完善境界提出了解决方法和建议,以此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英汉凝炼翻译的修辞特点,从认知的角度阐述了翻译中何为思维重现,思维重现的理论基础是思维认识的同一性和语义系统的“同构”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思辨观和方法论于凝炼翻译实践中来实现思维重现以及运用凝炼翻译手法需注意的问题。从实例和理论分析两方面着手,重点探讨了凝炼翻译方法论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课的教学是各外语学院的重头戏。但由于没有统一的配套教材,翻译课的教师在翻译课的教学上各行其是。本文从翻译理论讲解的必要性、英汉语篇结构对比的重要性和英汉文化对比的重要性三个方面论述了在翻译课的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从高处看待翻译中遇到的问题,以期对学生翻译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隐喻、认知、翻译、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隐喻的基本概念和翻译的性质、任务以及翻译和隐喻的关系着手,探讨了隐喻和翻译的共性,信息交流过程中隐喻对翻译的影响,说明了翻译过程中隐喻问题的探讨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在英汉隐喻互译中,译者应力求沟通不同文化的人群对事物的认知,求同存异,增进读者对异语文化的了解,促进不同文化人群间的交流,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  相似文献   

11.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了翻译的本质以及对汉英翻译的影响,并通过事例论证语用翻译是解决由于语境和文化差异给翻译带来的各种困难的有效方法。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语用对等,这样方能达到较完美的翻译。  相似文献   

12.
外来术语的引进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翻译问题。softpower这一术语进入中国之后被翻译为“软实力”、“软权力”和“软力量”,甚至引起了学者间的持久争论。从术语学的角度看,对softpower的翻译违反了术语的单义性和单名性原则,没有充分考虑来源语中该术语的概念体系和目标语中该术语的概念体系,以及这两个概念体系之间的对应。从翻译学的角度看,解构主义给翻译的异化原则提供了理论支持,使译者对来源语术语的忠诚度减弱,自我创作成分增加。从意识形态的视角看,学术本土化为通过术语翻译的方式进行所谓的创新提供了道义支持。  相似文献   

13.
周岚 《现代企业教育》2011,(24):177-178
准确翻译是翻译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正确理解所要翻译的内容,准确理解翻译内容的语义、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含义十分重要。本文通过部分相关例子翻译的分析,就如何正确理解语义,语义中所含的文化意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同时从中英文的习语/成语的翻译、新词语的翻译角度,建议平时要注意常关注、勤学习、多积累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知识,提高翻译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正>翻译生态环境理念即生态翻译学,为翻译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向。在翻译活动中,融入适者生存理论、自然选择理论,从生态学的角度进行翻译活动分析,将翻译放置在更宽广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强调翻译活动与其他社会文化因素的相互关联与影响。生态翻译学从生态学的视角阐释翻译,主张在翻译活动中融合多项要素,包括原文、翻译者、译文等多重因素,各种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生态翻译学强调翻译的生态性、系统性与动律。  相似文献   

15.
依据现代语言学的基本原理,从专利英语的主题分析、论证方法、文体特征等角度剖析了专利英语的结构特点,旨在引起翻译界对专利文件翻译中语言的准确性、理解的难点和翻译方法等的重视,进而提高对专利英语的语言特色的认识;和翻译的准确性及可信度。对专利英语的系统分析和语言特点的再认识,有利于认识专利翻译中科技翻译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翻译也时尚     
论文将流行的数字语言现象和翻译结合起来,围绕“信”这一翻译基本因素之一,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阐释了翻译的意义。首先,论文从斯坦纳对语内翻译的理解,以及“部分转换”的阐述中得到启发,将流行的数字语音现象和翻译联系起来。接着,通过对“音译”概念的分析,把这种数字语言现象定位为语言内部之间的音译。然后,对翻译中的基本因素之一——“信”——的历史进行了探讨,指出该数字语言现在也是对“信”的追求和发展。最后,从各时期的学者们对“信”的追求和发展中,论文得出结论:数字语言的翻译忠实于原文本功能,这正是功能派翻译学的全新体现。  相似文献   

17.
从归化趋向异化——电影片名翻译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是介绍和交流文化的一种重要媒介,而电影名作为影片的眼睛,它的翻译又是重中之重。本文总结了电影名翻译的标准并结合实例,从商业和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归化异化手法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思路和效果。同时指出,异化翻译手法是翻译中应采取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功能派翻译理论为基础,从目的论视角重新阐释了“信达雅”的内涵。根据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翻译对象《天演论》,笔者提出“信达雅”是以“雅”为中心,兼顾“信”与“达”。“雅”不是外在的“润色加藻”,也不是翻译的“脂粉”。在《天演论》的翻译中,目的法则赋予了“雅”的核心地位,使“信”在严复的翻译实践中从中心走到了边缘。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文化格局向多元化转变的进程中,翻译作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必要手段不仅是语言转换方式,更是传递文化信息、记载文化与文化兴衰演变、推动社会进步和构建文化的方式。充分发挥翻译的这些重要作用要求将翻译放到文化语境中进行研究。翻译理论研究中的“文化转向”给我们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对中国翻译的现状进行了审视,提出我国翻译界从现在起应该跳出狭隘的单纯的语言转换层面上的研究,走出翻译技能,技巧的研究,而更多地从广阔的文化层面上去审视翻译,去研究翻译,这样会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淑霞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2):92-93,101
多元翻译标准的确立促进了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除了文学翻译标准和非文学翻译标准,本文从原文、译者、读者和委托人等方面探讨了多元翻译标准的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