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元交互决定论视域下,少先队辅导员创新能力可视为少先队辅导员个体、行为及所处环境三因素交互作用的集成;引入三元交互决定论,可为少先队辅导员创新能力培育体系构建提供有效指导。少先队辅导员个体、行为及所处环境三因素间两两交互作用及三元因素的共同作用是创新能力培育体系建构的内在机理。多维提升辅导员创新意识、强化辅导员关键创新行为、营造少先队创新工作环境是推动创新能力培育体系发展,促进少先队辅导员创新能力培育、提升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社会认知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三元交互决定论,认为个体、环境、行为三者之间互为因果,每两者之间都具有双向的互动和决定关系。幼儿园新教师入职过程是教师个人、幼儿园环境以及教师行为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本文试图以三元交互决定论为理论基础,来探讨幼儿园新教师职业适应问题,并从教师个体认知、幼儿园环境以及教师个体行为三个方面分别作了阐述,以期对幼儿园新教师职业适应问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教育环境与大学生素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彬 《江苏高教》2005,(6):98-100
大学生素质的发展是教育环境和教育的社会传递性与学生间彼此互动的过程,教育环境与教育的社会传导作用为学生素质的发展创造着必要的条件。理想与信念决定着个体精神境界,并为其素质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体验来源于个体的生活实践,并影响其素质发展。高等学校要通过优化教育环境、发挥教育的社会传递作用、强化实践性环节等途径,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三元交互决定论能启发我们的思维,为探索大学生就业力的培养提供新的视角。一、三元交互决定论对大学生就业力培养的理论启示20世纪60年代以后,心理学家艾伯特·班杜拉提出了探讨环境、行为以及个体因素之间的交互决定关系的"三元交互决定论",认为在行为的发生过程中,环境、个体和行为三类因素在综合起作用。这三类因素互为因果、彼此联系,共同决定了行为的发生。三元交互决定论为我们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一)班杜拉认为环境是决定行为的潜在因素。就业环境会给就业者产生某种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甚至产生决定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窦润江 《青海教育》2010,(11):45-45
一、学生素质结构分析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需要从微观上分析学生个体素质结构,探析教学方法与素质结构的关系。素质不是一种潜质,而是一种结构,是一种关于知识、能力及非认知因素之间的结构。人的外在行为由个体的素质结构决定,教育的目的就是发展这种结构,扩大人的外在行为空间。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就是通过个体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非认知因素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孟宪乐 《天中学刊》1999,14(3):96-97
心理素质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动力和外界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作用下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品质和能力等心理因素的总和。教师的心理素质结构是其思维水准、情感意志、兴趣爱好和个性心理等诸多因素的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当代教师良好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整体素质的基础和核心。它是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机智赖以产生的基础,能帮助教师避免教育失误,减少挫折感的产生,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从而影响和诱导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说,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相似的、健康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根据职业学校学生思想、行为问题的特点,我校从1991年开始,探索一条适合于职业学校特点的德育模式,最终形成了“后备军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素质培育”三元整合德育模式。三元整合德育模式营造了优良的校园育人环境,强化了学校德育工作,为学校赢得了声誉,推动了学校发展,也是新世纪德育工作的一大创新。  相似文献   

8.
试论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问题,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古老而又基本的课题,它对于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如何去组织、设计教育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受原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普遍认为个体的发展不外乎受来自遗传、环境和教育三个方面的影响: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其中作为特殊环境的学校教育则对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我们认为,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9.
行为素质: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教育层面○顾建军(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从行为素质的理论特性来看,行为素质有着独特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层面。首先,行为素质是学生个体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融合体。如一个人的行为在肌肉...  相似文献   

10.
一、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个性是贯穿于一个人整个行为过程中具有稳定性、倾向性的心理特征,而不是偶然暂时的心理特征。学生的个性形成主要在青少年时期。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遗传、环境和个体。(一)遗传素质是个性发展的前提遗传素质是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的心理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正常与健全的素质是个性形成与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前提,但遗传素质只影响某些个性特征形成的快慢与难易,却不能决定个性的发展水平和方向。在后天环境和教育下也可得到促进和补偿。(二)环境和教育是个…  相似文献   

11.
个体的身心发展,除受遗传素质、环境、教育等因素影响外,还有个体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因此,要有效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强其自我发展的意识,产生积极发展的行为。本文就个体主观能动性与其身心发展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就是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将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及其行为方式内化为个人思想意识及行为的过程。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物.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主体和主因作用;也是促进个体自我教育、巩固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3-6岁是个体个性初具雏形时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混龄教育,因其自身的优越性,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尤为突出。其中,作为亲社会行为的一种分享行为,在混龄教育的环境中,是有别于同龄教育中幼儿的分享,体现出混龄教育中更具层次性、主动性的别样分享。  相似文献   

14.
论科技素质的结构及其培养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素质是个体从事科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内在的心理形式及其发展水平 ,是个体进一步从事科技活动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 ,它包括科技知识、科技能力、科学精神和科技道德四个方面。根据国际和中国教育改革的经验 ,培养科技素质的途径主要有 :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相结合、科学理论教育和科学史教育相结合、学科中心课程和综合理科课程相结合、STS教育、环境教育等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素质教育及其实施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素质人的素质是个体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人的个体素质的要素和结构可以分为三大块:1.生理素质;2.心理素质;3.社会文化素质。人的个体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  相似文献   

16.
“振兴中华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国新时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把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作为学校管理中的重要课题,并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加以落实.鉴于教师的劳动是复杂性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其劳动手段是以个体的思想品德、学识才智和行为方式,在以教育对象的共同活动中影响学生,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向预期的目标发生变化.教师参与的这种育人活动,决定了教师的素质结构,它要求教师必须对教育具有正确的认识,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广博的学识和教学教育能力,才能去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据此,我们提出教师个体素质培养的要求,以教师个体素质的培养促进教师群体素质的形成,以教师群体素质的形成促进教师个体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与制度是塑造个体诚信素质的两种重要手段。一方面,教育树人讲求自律,塑造个体诚信行为道德;另一方面,制度立法则强调他律,规范个体诚信行为理性。个体诚信行为的培育是教育自律和制度他律共同作用的结果,两者的规约力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两者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18.
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建设有利于大学生素质发展的班集体。班集体与大学生素质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大学生素质发展与班集体的形成、发展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 ,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本文主要阐述三个问题。  一、班集体建设的个体发展功能班集体建设是为大学生整体素质发展服务的 ,班集体是教育的手段、途径、力量和主体 ,具有多方面的个体发展功能。(一 )个体社会化功能个体社会化 ,就是个体加入社会系统 ,通过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适应并吸收社会文化 ,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一、教师团队共享心智模式的概念 心智模式的概念来源于认知心理学,是指个体对环境及其所期望行为的心理表征,简单的理解,就是个体的认知结构、知识结构或知识库。心智模式是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相互作用中,通过自己的认识、辨别、评估、接受、内化等一系列心理过程逐渐形成的。它影响我们怎样看待周边世界,并影响我们如何采取行动。  相似文献   

20.
一、素质的特点素质是指以个体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固的内在整体质量水平。人的素质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相对稳定性;②功能的潜在性;③整体性;④既有稳定性又有变动性(时代性);⑤既有个别性又有群众性;⑥本原性。二、素质教育的特点强调教育就是提高学生素质,注重教育的发展性;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把外在的影响因素和要求“内化”为学生个体的素质;素质教育强调教育对象的全体性,集体性;促使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