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三国演义)的“七实三虚”探讨历史小说创作的真实与虚构的原理,从而探讨作品在处理“七实”与“三虚”关系方面的是非得失,并进而论证其成就与不足。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的创作方法属于浪漫主义.罗贯中在小说里所反映的不是客观现实而是他的主观意识.这不仅表现在他凭着自己的主观愿望,以丰富的想像和大力的夸张,并通过一些超现实的传奇性情节去塑造人物,把人物神化;而且还表现在他凭着自己的主观愿望,对许多历史事件进行了改造.从《三国演义》的成书情况来看,尽管也受到传统故事的影响,但更主要的还在于罗贯中在故事中表达和寄托了他向往贤明政治的愿望与理想.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中体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艺术上又有“走实三虚”的特点,两个特点又互相联系,显示了作明君贤相的政治理想的寄托和追求。  相似文献   

4.
“实”与“虚”两个层面所具有的意义是《高老庄》中所包蕴的主要思想内核。“实”的一面续写了90年代末商州农民的浮躁心态,“虚”的一面则继承了从沈从文开始的“种的退化”的忧思。后一个层面意义主要由一系列象征意象组合推演而成,并探究了为汉民族“换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李密的《陈情表》是以情动人的名篇,《古文观止》评价为:"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但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陈情表》中的"虚"与"实"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北宋末年,已进入到它的后期。经过元代的异族统治,元末农民大起义,朱元璋建立明朝,到了嘉靖万历年代,产生了微弱的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的繁荣,工商业者的空前活跃,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社会风气的败坏,成了那一时代的主要特点。《金瓶梅》以西门庆为中心,写到了他和上下左右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人物的广泛联系,展现了从小城镇到大码头以至于京城的社会生活。西门庆之流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暴发,生活的奢侈糜烂,道德上的堕落,对封建礼教的某种破坏,特别是他与上层封建统治者的勾结,最鲜明地表现了十六世纪中叶,即嘉万时期的时代风  相似文献   

7.
“虚”“实”是《老子》用以描述道体及道物关系的重要概念,但学界历来重“虚”而轻“实”。事实上《老子》中隐含着其从存在论、认识论、修养论三个向度深入探析“虚”“实”内涵,并从“以实见虚”到“以虚观实”着手对虚实关系做了系统梳理,揭示其“虚实并重”之真意的内在逻辑。就存在论而言,“虚”并非一无所有之真空,而是寄寓于“实”并与之结合才彰显并发挥其效用;就认识论而言,以“为学”认识万物之“实”之后方能“以实见虚”,即“为道”;从修养论而言,通过“观”,进而以具有“致虚”功能的心“涤除玄览”,去掉一切指向“实”的经验、知识,方能“以道观之”,最终实现“以虚观实”,关照人生。  相似文献   

8.
高考作文的命题,有时候是比较“虚”的。对于比较“虚”的命题,可以采用化虚为实、虚题实写的方法。考生要在命题的范围内,展开具体的议论、阐述、证明等,或者以感性的材料来丰富这个命题,也就是说,考生在构思时要把命题的有关内容逐一加以落实。具体说来,可考虑以下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所谓"虚题实写",就是让抽象的话题落到"实处",化抽象为具体,用真实可感的事物表现抽象深刻的道理,使文章更为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具体而言,"虚题实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本期话题属非争论性话题,对这个问题,小学教育界已经达成共识: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不再充当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机器,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操作,有不少青年教师却把握不好。本期刊发的几篇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有的现身说法,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做法;有的摆出了目前课堂上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谈了自己的看法,还指出了具体的处理办法;有的站在理论的高度为自主学习作了多方位的阐释。尤其是江西的余闻婧老师,因正在攻读教育学研究生课程,对不少教育现象都有自己的思考和研究,该作者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全面论述,但限于篇幅不得不忍痛割爱删掉了不少,在此特向作者致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文学、史学、政治、兵学、人才学、哲学等多重视角的考察中得出了《三国演义》的价值是中国历史的“缩写本”与中华智慧的“大众版”的论断。  相似文献   

12.
一部文学作品,它那作为反映生活,创造形象,体现作品思想、艺术特色的创作方法,必然要在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集中体现出来。因此,对《三国志通俗演义》创作方法的辨析,也应该从剖析这部作品的主要人物入手。  相似文献   

13.
虚实范畴在中国哲学中源远流长,如果从虚与实的角度分析《显学》篇,可见儒学之虚对比法学之实是全篇一个重要的行文逻辑;如果从精神与实际、时空两方面来论述,则《显学》篇全文还暗含着理论之虚与实际之实的行文逻辑。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部伟大的巨著,在我国人民群众中的流传和影响,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一部小说,要造成巨大的影响,首要的就是要塑造出突出的成功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描写,要以现代标准来衡量,并不怎么突出。它的人物是定型化的,自始至终,人物性格很少有发展和变化。这不但使人物性格不够丰满。而且也不符合生活真实。因为人物的性格,总是随着他活动的环境(社会的、甚至自然的)变迁而不断地发展着,变化着的。《三国演义》对人物的描写,既很少有细致深入的心理刻划,也很少有与人物相称的环境描写。可是自问世以来,《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却鲜明地活在人们的心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插图选粹"空城计"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马谡失去街亭,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很快逼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众寡悬殊,诸葛亮无力应战。他随机应变,大开城门,放下吊桥,登上城楼镇定自若地焚香操琴。司马懿误认为城中必有伏兵,命兵马尽皆退去。画家以俯瞰角度展现双方一河相隔对阵的不同态势,张弛之间突显战局的诡异莫测。  相似文献   

16.
朱耷,族名朱统筌,画上署名“八大山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他的父祖都善书画,因此朱耷从小就受到艺术陶冶.八大山人一生以主要的精力从事绘画,工山水、花鸟、竹石,用笔极其简练,笔笔中锋、笔笔到位,非常浑厚,画的东西不多,画面却很饱满,富有张力.画面具有现代构成意识,虽然传统但形式感很新.他同徐渭一样,把文人画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曹操——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三国演义》中的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文学琳琅满目的人物画廊。作品中有名姓者四百余人,主要人物也有如曹操、诸葛亮、司马懿、周瑜、关羽、张飞、赵云、刘备、孙权、陆逊等几十个。其中曹操、诸葛亮已成为我国文学以至世界文学中不朽的典型形象。而诸葛亮却由于作者极尽赞颂之辞,出现一些过头的描写,结果出现如鲁迅先生所说的“状诸葛之多智近妖”的状况。最出色的我认为还是曹操这一形象。它在古今中外的文学画廊中少有可比者。  相似文献   

18.
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是名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作。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官逼民反,战争频繁。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生活很不安定,时常东奔西走,南北漂泊。他不喜欢结交朋友,抽空就埋头读书,或搜集民间故事和传说,后来写成了《三国演义》一书。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我给1999年才走上中学教坛的新教师上“上岗培训课”,举到了《七根火柴》的课文实例,当我满怀深情地讲述无名战士怀揣七根火柴而让自己挨冻受饿,乃至濒临死亡的边缘时,我对无名战士的“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彻底利他主义予以由衷的高度评价。一位坐在前排的女孩子突然举手发言:“魏老师,我觉得无名战士没有必要把自己搞得这么惨,他完全可以用一根火柴保住自己的性命,再把其余的六根火柴送到部队。您刚才也讲到他可能呼唤了几天几夜才唤到了卢进勇,如果在此之前他就冻饿而死了,又有谁知道他身上揣得有七根火柴呢?岂不是把自己连同火柴一起葬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我给1999年才走上中学教坛的新教师上“上岗培训课”,举到了《七根火柴》的课文实例,当我满怀深情地讲述无名战士怀揣七根火柴而让自己挨冻受饿,乃至濒临死亡的边缘时,我对无名战士的“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彻底利他主义予以由衷的高度评价。一位坐在前排的女孩子突然举手发言:“魏老师,我觉得无名战士没有必要把自己搞得这么惨,他完全可以用一根火柴保住自己的性命,再把其余的六根火柴送到部队。您刚才也讲到他可能呼唤了几天几夜才唤到了卢进勇,如果在此之前他就冻饿而死了,又有谁知道他身上揣得有七根火柴呢?岂不是把自己连同火柴一起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