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小康社会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组成部分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丰富和发展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的理解。从1997年邓小平首次提出"小康"概念  相似文献   

2.
全面解读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的小康社会是对邓小平小康社会概念的丰富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明确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以创新的思路推进小康社会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提出“小康社会”的概念,是为了纠正过去我们在建设现代化问题上急于求成的倾向,是从实际出发对我国实现现代化进程的重新界定。“小康社会”的概念是邓小平首先提出来的。它与中国社会化史上常见的具有儒家色彩的“小康”,没有丝毫的思想联系。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思想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深化。  相似文献   

4.
“小康社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概念。邓小平把握住小康思想与现代化在富民上的共同取向,赋予传统小康以现代化的内涵和社会主义的特征,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一小康社会理论。党的十六大在2000年实现总体小康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方法论上说,它是一个建设社会主义和巩固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的道路抉择。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基于"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命题,落实到教育上,最主要的就是"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其当然的意涵. (一)现代化命题:从面向到基本实现 现代化国家需要现代化高等教育的支撑,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也需要现代化国家为依托.十八大报告对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对《教育规划纲要》的凝练、丰富和升华.现代化命题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现代化的高等教育支撑和驱动;二是高等教育要在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完成自身的现代化蜕变.  相似文献   

6.
"小康社会"是邓小平用来描述中国现代化发展阶段的词语,它表示的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宏伟战略.它是对邓小平小康社会观的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丰富.  相似文献   

7.
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是邓小平第一次提出来的,用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道路.小康社会,上承温饱社会历史阶段,下启基本实现现代化.而本世纪初叶我们将要建设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一个阶段性的渐进性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论学习型家庭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现代化是一个外延不断拓展、内涵逐步深化的发展着的社会学概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对社会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小康社会不仅仅是经济和生活指标,而是包含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国防在内的全方位、协调、科学的社会发展。我们把学习型家庭放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几代领导集体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不同历史阶段制定了不同的现代化发展目标及战略,从"三步走"战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小康社会,到以"新三步走"战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再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超越创新的历史演进过程,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为明确规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最先使用了“小康”概念。小康社会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建筑于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并详尽规划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间、目标和任务,是邓小平小康社会理论的发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11.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问题,农村社会的发展、稳定和繁荣、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民的现代化。直接关系到中共的执政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决定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在历史的曲折演进中,中共对“三农”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历史鉴戒。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着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试论“以人为本”思想的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既是我党对历史与现实经验反思和总结的成果,又是进一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作出的涉及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新的重要结论。其中,“以人为本”是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破解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钥匙,它指明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明确回答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目的和道路问题,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江苏现代远程教育承担着教育服务的光荣使命。需要创新体制,整合远程教育资源;增加投大,确保优先发展;调整结构,加大服务“三农”力度;以人为本,为学习者提供优质服务;为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政治保证,只有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目标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照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坚定不移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推进党和政府各项事业的有效开展,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必须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云南省全面小康社会进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英克尔斯现代化指标为基础把生态足迹和区域差异等指标作为新的指标纳入全面小康指标中,重新构建了云南省全面小康指标体系。通过对1990--2003年云南省全面小康进程的分析发现,云南省的全面小康进程呈现出连续“U”型变化,“经济指标”与“生态环境指标”和“区域差异指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生态环境指数在经过大幅下降以后开始出现平缓迹象,区域差异也在不断减小,但经济和社会发展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18.
小康文化是指建设小康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精神需求相适应的社会文化。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的产物,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复杂系统工程,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占80%,所以小康文化建设要以农村小康文化建设为重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化的曲折道路为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提出提供了现实土壤,而在这土壤上提出的小康社会思想却丰富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