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     
<正>2013年的《江苏教育》令人惊喜。既关注理论前沿,又贴近草根一线;封面显得大气雅致,内容讲究学术含量。从高层吹风,到名家视点,再到草根随笔,篇篇精选,注重对一线教师的引领和指导。我希望更多的一线教师能够读一读这本杂志,并且把她作为促进自己专业成长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2.
2005年4月30日的《现代教育报》上刊发了吴锡龙老师的《校长上课理所当然》一文,从校长的自身专业成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以及促进办学目标达成三个方面阐释了校长必须上课的理由,我认真学习了之后,联想到现实中情况,也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同时也与吴锡龙老师商榷一下。首先,校长上课并没有提升自己的专业成长。吴锡龙老师说到,校长出身于教师,是老师的老师。一些中小学校长原本都是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由于多年不进课堂,丢了旧功不说,新功又练不上,在教师面前底气不足。确实这应该成为校长上课的理由,但校长真正进入课堂了,又有什么提高的…  相似文献   

3.
从没想到,竟然有一本刊物让我看了有一种正襟危坐的感觉;真没想到,改版后的杂志竟与改版前有了天壤之别;绝没想到,编辑们会有如此大的气魄和卓识。这里面有著名教育专家的名篇大作,有崇拜已久的名师学者的教育经典,更有一线教师的教学轨迹,有理论、有实践、有引领、有借鉴、有体验、有感悟、有故事、有内涵。目光趟过封面和目录,又来到一页页如诗如歌的画卷,吮吸着其中的一滴滴乳汁,心中顿感惬意和满足,心中想着每一个与我类似的经历,顿生感慨和敬意。研读《新课程研究》,就是在审视自己的教育生涯,就是在收藏教育的“点金术”,就是在洗涤自己的教育思想,就是在丰厚自己的教育人生,就是在感体会辑们的辛苦和智慧。当我捧着蝶变后的《型课程研究》,第一感觉是高贵(通篇的彩板)、典雅(封面和插图及色彩搭配)、厚重(栏目、文章丰实)、独特(“课改正能量,教研动力源”标题响亮、独具匠心)、务实(立足杂志特色,是指导课改的教科书)、求真(贴近课改,贴近教师,贴近教学)。  相似文献   

4.
我从普通的小学教师成长为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离不开《江西教育》的指点和引领,她是真诚的朋友,在教育教学中给我指点迷津;她是可敬的老师,在教育科研中给我引领方向。  相似文献   

5.
对于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而言,听名师大家的课自然需仰视之。但黄厚江老师用他的本色语文教学弥合着教者与听众间的距离,从《我们家的男子汉》到《给我的孩子们》,从《江南的冬景》到《葡萄月令》,从《阿房宫赋》到《谏太宗十思疏》,无不闪烁着“语文本原、本真、本位”的思维火花。一如黄老师自己所说的:教学内容明明白白,教学过程清清楚楚,教学方法简简单单,教学活动真真切切,教学效果实实在在。于是,同样以一名学生的身份虔诚地坐在课堂里,认真聆听《黔之驴》教学,观察与思考黄老师会以怎样的方式开展文言文教学,又该给七年级学生教些什么,以激发兴趣,引领学生步入神圣的文学殿堂。  相似文献   

6.
占正邦 《湖南教育》2004,(10):46-46
读了2004年的新版《湖南教育》,让我如沐春风,如饮香醇。今年的《湖南教育》确确实实换了新颜。第一,她给了读者一个全新的感觉。无论从形式上讲,还是从内容上说,她都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的面前。第二,她给了读者一个艺术的享受。贴近教师、贴近教学的佳作,十分清新,十分生动,读后令人久久回味。我跟学校的老师们说,《湖南教育》是艺术的《湖南教育》。第三,她让读者有了一种跃跃欲试的参与感。其实,贵刊去年就悄悄改变了面貌,我校的刘曦老师,在去年增设的《校园故事》栏目上就曾几次亮相,今年他又登台了,学校的老师们好生羡慕他。我…  相似文献   

7.
“课程”不仅仅是“跑道”,更是“跑”的“过程”。李吉林老师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再到“情境课程”的开发,将情境教育的实践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其实,每个一线教师几乎都在实践着情境教学,开发着一个个“微”情境课程,只不过境界有不同、功效有差异而已。拜读了李吉林老师关于情境课程开发的理论,结合《航天飞机》一课的教学,我体会到,情境课程的境界之分,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教育教学效果。关键是要引领学生能从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努力让学生成为情境课程中的“小主人”。  相似文献   

8.
尊敬的编辑老师:您好!今天我给您写信,真的是因为太喜欢《湖南教育·语文教师》了。对于《湖南教育》,我有着七年多的深情。在去年的“我与湖南教育”征文活动中,我还将自己与《湖南教育相知、相识、相恋的情感历程写成一文,题为《“偷”来的情缘》。承蒙编辑老师的错爱,此文被刊在2005年第19期上,这更坚定了我订阅《湖南教育》的决心。今年《湖南教育》改版了,推出了语文教师专刊,我更是欣喜若狂,因为我们语文教师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专业刊物!改版后的《湖南教育·语文教师》着力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着力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它…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我很喜欢读《河北教育》杂志,不仅仅是我,我们这里的老师,教育工作者,还有许许多多的家长都爱读《河北教育》。 《河北教育》杂志办得很有特色,深受广大读者的青睐。 特色之一是努力把握正确的教育方向,当好省教委的喉舌和广大教师的喉舌。它把党的教育方针与提高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与教育科研紧密地结合起来,是宣传党的教育方针的主要阵地  相似文献   

10.
我和《辽宁教育》结缘十多年,是它给予我智慧,给予我力量,帮助我专业成长,让我从一名教育经验欠缺的教师成长为名优教师. 十多年来,我既是《辽宁教育》的作者,又是《辽宁教育》的忠实读者,她是我的益师良友.从理论到实践,她滋养我,不断丰富我的教育教学经验;是她使我成为思考者,我常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探索和成功经验反馈给《辽宁...  相似文献   

11.
我是《湖南教育》的忠实读者.读了本刊今年第4期,我不禁拍案叫绝!该期从四封到芯页,从文字到编排,从内容到形式,都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读后我连声喝彩:棒!棒!封面摄影题诗,在《湖南教育》尚属首次.欣赏着精美的封面,再品味那行行诗作,给人以无限的启迪."摄影小说"也是《湖南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正>在评高级职称无望的现实中,在周围人"看清现实"的劝解中,"混"到退休的想法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2018年1月《江苏教育》(教师发展)"对话名师"栏目中,黄美华老师的《30年的努力生长》如一记重锤,敲散了我的浑噩。黄老师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教师要主动发展,主动发展是一种责任,黄老师从"偷学"到报考南通大学音乐系都是主动为  相似文献   

13.
心灵的回声     
刘维天 《宁夏教育》2006,(10):68-68
《宁夏教育》杂志社的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西吉二中的一名地理教师,我叫刘维天,从事教育工作已经有16个年头了。16年风雨兼程,人事沧桑。回首自己成长的道路,总是不能忘怀《宁夏教育》的各位编辑老师。自从我给《宁夏教育》投稿之日起,就给了我许许多多的帮助和鼓励,是你们给我  相似文献   

14.
一我常常想起小的时候,白天躺在河堤的茅草上晒太阳,晚上细数夜空的星星,深邃的天空给了我童年太多的乐趣。小学在农村,老师很严厉,但我非常感谢他们。去年春节去看谷远望校长时,我还提到当年他给我们读他在《盐阜大众报》上发表的关于槐花的文章给了我多少对文字的憧憬。我对文字的感情就是从昂起硕大脑袋听语文老师读自己的文章时候开始的。童年没有什么书看。印象中有一次,父亲乘船到盐城,从亲戚家拿回了一本没有封面没有封底的《新华字典》,我如获至宝,看着一个大字下面那么多的小字,而且都是我不知道的知识,高兴极了,于是用各种各样的…  相似文献   

15.
最大限度地贴近一线教学,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是《河北教育》教学版一贯追求的目标。如何将新课程教学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如何将课堂创新教学推向深入,是广大一线教师热切关注的内容之一。为了让读者能够感知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的细节,感受新理念在创新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河北教育》特开设“备课工作室”栏目。此栏目将邀请省内外教学专家及骨干教师,以“备课预案,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名师点评”的形式将优质的课堂教学完整地真实地呈献给读者,希望能在教学上给读者以思路引领和智慧启迪。[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现代教学》2006,(4):64-64
你们 “微观课堂”和“课堂教学事件”两个栏目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是贴近一线教师生活的栏目。“课堂教学事件”在形式的设计上既有来自普通教师的教学实践,又有专家的述评,这样可以很好地促进教师去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活动。其实大多数一线教师不是缺乏教育教学经验,而是缺少对自己教育教学的反思,缺少专家的引领。  相似文献   

17.
杨梅 《生活教育》2011,(10):90-91
记得张庆老师曾倡导语文教学要简,其实我觉得不光语文教学,我们的教育在很多时候很多方面都需要简单。尤其这个暑假,当我再次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后,更坚定了这样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您好!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请接受一位来自河北热心读者的良好祝愿:祝贵刊春风得意,跃马飞腾。在全国众多小学教育刊物中,《小学教学研究》是一本贴近教师,最适合教师阅读的刊物,凡订阅贵刊的朋友都亲切地说是自己的刊物。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你们我去年在朋友那里看到《现代教学》杂志,觉得挺不错的,今年我自己也订了一份。我觉得杂志在内容上越来越贴近我们的教学了,希望今后能继续保持。贵刊今年第三期上关于契约学习的内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其实,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的做法也带有一定的契约学习性质,比如,教师与某个学生约定,如果到学期末,学生完成了一定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我有幸听过丁杭缨老师执教的很多公开课,从《时、分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图形的拼组》到《分数的初步认识》等等,尽管都是一些常规性的观摩课,但她总能从独特的视角来设计教学、把握课堂。简简单单的教具、朴朴实实的语言、大大方方的教态、轻轻松松的笑声,让听课教师耳目一新,留给我众多启示。启示之一:“以学生为本”需要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教学,究竟谁为谁服务?我们做教师的,心中似乎都十分清楚,但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指令:“这道题目谁来读给我听?”“这个问题谁能来告诉我?”“我再给你们2分钟……”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