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的研究中,大家讨论到“文”与“道”的关系问题。有人主张语文教学要重“道”,着重加强致治思想教育。有人主张语文数学要重“文”,着重加强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也有人主张语文教学要“文”“道”并重。主张“文”“道”并重又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以道带文”,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加强语文的教育,实际上是倾向于重“道”;一种是说“因文见道”,通过语文教育来达到政治思想教育,实际上则倾  相似文献   

2.
送“礼”     
说起“送礼”,有人说这是一种友谊的沟通,有人说这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有人说这是礼尚往来,当然,也有人说这是不正之风。如果“送礼”这件事发生在学校里,你一定会问:“谁给谁送礼啊?”山东省胶南实验小学的队员们告诉您:是他们在给老师们送“礼”!  相似文献   

3.
天凌 《小学时代》2009,(3):22-24
你知道哪里的孩子从不接受“挫折教育”?你知道哪里的老师绝对不会对学生说“你真笨”、“你不行”、“你怎么错这么多”之类的话?学生做对10道题和做对5道题,老师都会说“很好(very good)”,哪怕只做对2道题,老师的评语也常常是“你很努力(a good try)”。  相似文献   

4.
对于孟子的政治主张“民贵君轻”含义的理解,有一本参考资料上这样说“:不是说人民比君主更重要,而是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君主地位。”这一说法正确吗?恰巧有两道试题渗透了对“民贵君轻”思想的理解,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例1[2006年高考四川文综卷第37题(1)]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回答:(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教育方面、孟子和韩非子在治国方面的哪些思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变革?例2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A.否定了君主专制B.具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5.
公开课上,执教老师请一个小男孩朗读一段课文,没想到他说:“老师,现在我不想读!”这令在场的听课老师大感意外。“你有权保持沉默!”执教老师笑容依然,“我们会耐心等待,以后再欣赏你的精彩表现。”果然,后半节课这个学生主动请求,以自己精彩的朗读赢得了掌声。执教老师总结道:“教育首先是一种尊重,一种保护。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6.
学生不懂问老师,这是值得提倡的。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问问题时,说不出所问题目的题意,更谈不上把题目原原本本地复述一次。这反映了学生问问题之前根本未能做到反复认真地审阅题目,连题意都未审清就去问老师:“这道题怎样解?”过去,碰到这种情况,我总是越俎代庖地“帮”学生重新审题。奇怪!题意审清了,问题也就解决了。我琢磨,相当一部分问问题的学生,原因出自于没有认真审题。但我越“帮”学生审题,完全依赖老师“帮”审题的现象越严重。我感到这不是一种好现象! 最近,我向学生宣布:“不准带书本来问问题!”凡来问问题的学生首先必须把题意说给老师听,然后老师再  相似文献   

7.
我们常常遇到“难免”和“难免不”这两个所谓的词。有人说两个词完全相同;有人说两个词截然相反。对垒相持之下,只好去查“词典”,可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于是大家称其为“死亡地带”。我们不妨来看这道语言表达题:①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②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不出现一些差错。这两句所表达的意思是相同还是不同呢?有一个材料认为相同:①中“难”、“免”形成双重否定,表肯定;②中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急于问老师"这道题目的标准答案是什么?"或者诸如"你做得不对,我这个是跟标准答案一模一样的,我这个才是对的"等等;教师们也会说,"你这道题做得不对,不符合标准答案"等等。也许有些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现象,所以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认为这样的现象很正常。但当我们仔细思考  相似文献   

9.
公开课上,执教老师请一个小男孩朗读一段课文,没想到他说:“老师,现在我不想读!”这令在场的听课老师大感意外。“你有权保持沉默!”执教老师笑容依然,“我们会耐心等待,以后再欣赏你的精彩表现。”果然,后半节课这个学生主动请求,以自己精彩的朗读赢得了掌声。执教老师总结道:“教育首先是一种尊重,一种保护。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内涵。”在“尊重学生”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今天,我们有时也会犯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即表现上是尊重学生,实际上却是主导了学生,纵容了学生,使他们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我有个同事碰到这样的…  相似文献   

10.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常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时都能听懂,可做题时却不会解题”。应该说这是日前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师反映一道题讲了几次学生还是不会.学生反映考试时原题做不出。总结原因,我认为在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个方面都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1.
辛苦的老师们和更辛苦的学生们,本刊编辑部全体员工向你们拜年啦! 新年来临,本想仅止于给千千万万读者朋友道喜说贺。但却,但却万万千千没想到,我们竟对这“道”“说”不能自禁地质疑起来,觉得历史教育倘无“新”意,这新年也将变得不值得道说。  相似文献   

12.
曾志贵 《四川教育》2008,(12):42-42
教师在设计课堂作业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作业题是应该“难”一点,还是“易”一点?学生在做同一道题时,有的说“这道题好难”;有的却说“这道题好简单”。可见,“难”与“易”这一对矛盾问题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对于数学思维训练中的“难”与“易”,我们应该怎样去解决它呢?如何从“好难”向“好简单”转化呢?这就要求教师对这道题学生“难”在哪里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了解“难”的特殊性,运用唯物辩证法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使“难”向“易”转化。  相似文献   

13.
一、借故推脱法。“课堂时间不够,咱们暂时不考虑这儿问题好吗?等到自习课我再来与大家共同研究。”其实,教师这样说也不完全是借“故”推脱。课堂教学时间是按教学内容有计划安排的,如果在一意外问题上花费的时间过长,势必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所以,这样处理较好。二、直言不讳法。尽管教师上课前做了充分准备,可是几十名学生中总会有人提出一些意外的难题或怪题,特别是爱动脑筋的学生(他们手中的各种学习资料比较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对学生直言不讳地说:“这道题老师没见过,等老师想出解法再告诉你好吗?”…  相似文献   

14.
(一)一道因式分解的数学题,小华实在做不出来了,就去请教张老师。张老师看了半天也不会。小华见张老师十分焦急,便说:“这道题太难了……”张老师说:“我现在  相似文献   

15.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一次重要讲话中说:“刻苦精神更多地是存在于愉快的学习之中,而不是存在于‘苦学’之中”,“我不认为‘愉快教育’就是老师设计课堂教案时讲几个笑话,或者唱两个职,逗逗乐子。不认为是这么一种肤浅,表面的东西。我认为这是一场深刻的教育思想的变革,是新的教育模式的探索。’们]柳斌同志将“愉快教育”提到“是一场深刻的教育思想的变革”这个高度,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沉思的。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如何对待这场变革,如何真正落实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如何培养跨世纪的人才,这是回避不了的一…  相似文献   

16.
“哇——”随着一个女生的尖叫,几只蛤蟆大摇大摆地从菜地里爬了出来。这下男生们可来劲了!有的忙着抓蛤蟆,有的拿抓来的蛤蟆吓胆小的女生和没大我们几岁的班主任。最后有人把两只蛤蟆放在田沟里,说要来个“蛤蟆田径赛”。这下男生女生都来劲了。“这只个大,一定跑得快!我们敢打赌它一定会赢!”男生们嚷道。“赌就赌,小巧玲珑的这个,动  相似文献   

17.
明莉 《西宁教研》2002,(4):19-19
小学生“早恋”早已成为社会各界人士的共识,这也已经是不争的现实。但是,只要提到这个问题,还是让许多老师和家长都会谈“恋”色变,老师们会说:“现在的孩子啊,真是不得了,早熟得很哪……”言语当中充满着无奈、痛心、担忧。家长们会马上警觉起来。总而言之,这种现象的存在令我们的教育者们感到发怵,令家长们揪心,然而这一现象的存在是普遍的,而且也许会更趋于小龄化!  相似文献   

18.
保健老师到班上来巡视。 小朋友们齐声说:“保健老师好!” 于淼说:“我们幼儿园里保健老师最厉害!”  相似文献   

19.
有人曾说,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 政治家,他的影响已经不限于中国,而已遍及世界;他留下 的精神财富不仅属于中华民族,而应该为全人类所共享。 作为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他的教学实 践、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尤其是他的“因材施教”的思想在 中国教育史上影响是深远的,因为“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这一 光辉的教育思想,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探讨 研究,继承发展。 一、观察学生是“因材施教”的基础 作为教育家,孔子竭力避免教育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全国第二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的15道初赛题,不少教师反映其中一些试题不知应如何去思考、解答,更不知如何辅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为此,我们挑出试卷中的难题,作了如下的解析,供老师们参阅(题目仍以试卷上的题次为号)。【第2题】一只救生圈,大圆的半径是33厘米,小圆的半径是9厘米,两只蚂蚁同时从A点出发,分别在大、小圆圈上爬行(如图),问:小圆上的蚂蚁爬了几圈后第一次碰上大圆上的蚂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