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现代性话语在其发轫之初就把女性身体解放与民族国家话语纠结在一起。在五四知识精英的现代认同中,民族一直是作为男性主体而获得象征意义,女性的性别表征被不断编码,成为男性主体缓解民族焦虑的丰富的话语资源和阐释空间。由此导致的另一种结果是:女性身体解放的私人性一面往往被忽略,而其与国家利益相关的公共性一面则被凸显出来和刻意强调。《新青年》中的“女子问题”讨论,男性论者更多地申述民族自强、国家独立对于女性的要求,彰显女性意识与国家思想相交融的一面,体现出对女性性别身分的想象。  相似文献   

2.
《新青年》积极倡导女性解放思想,开辟了《女子问题》专栏,从生理、婚姻、教育和政治等多个角度向民众普及女性知识,以科学与理性的态度支持和推进女性解放.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又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新青年》所表达的女性解放思想展示出了五四运动前后知识届对于中国女性发展的美好期待以及对于文...  相似文献   

3.
性别想象与现代认同——《新青年》的“女子问题”探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性话语在其发轫之初就把女性身体解放与民族国家话语纠结在一起。在五四知识精英的现代认同中,民族一直是作为男性主体而获得象征意义,女性的性别表征被不断编码,成为男性主体缓解民族焦虑的丰富的话语资源和阐释空间。由此导致的另一种结果是:女性身体解放的私人性一面往往被忽略,而其与国家利益相关的公共性一面则被凸显出来和刻意强调。《新青年》中的“女子问题”讨论,男性论者更多地申述民族自强、国家独立对于女性的要求,彰显女性意识与国家思想相交融的一面,体现出对女性性别身分的想象。  相似文献   

4.
原婧 《华章》2013,(24)
《新青年》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影响的刊物之一,对推动社会思想观念与文化风气变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17年,《新青年》自第二卷第六号起,特辟“女子问题”专栏,成为关注女子问题、倡导妇女解放的舆论宣传阵地。专栏也反映出五四运动爆发前,知识界对女子问题认识的聚焦点。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新青年》第二、三卷“女子问题”专栏这一基本史料出发,重点关注五四运动前《新青年》所倡导的女子教育思想。从专栏概况、女子教育的时代需求、思想准备、女子教育的目的与构想角度,结合文本综合分析,深入探讨,以窥《新青年》在新旧文化交融的时代主题下,对女子问题的思考与选择。  相似文献   

5.
从启蒙性质的综合性文化刊物到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刊物,《新青年》的转向,由于同人皆看重五四时期结下的友谊,由于各种各样的变故,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渡阶段,从1919年12月1日的第7卷第1号开始,至1923年6月15日变为季刊复刊,才彻底完成.  相似文献   

6.
《新青年》主旨变化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5年《新青年》创刊时,其主旨是开启民智,致力于思想启蒙运动。1917年随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新青年》转而关心社会、讨论“国命存亡”之大政。1920年为适应筹建党的需要,《新青年》改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新青年》主旨的这种变化是与陈独秀思想的演进一脉相承的,是顺应时代的结果。从《新青年》主旨变化中我们亦不难发现陈独秀建党的起因  相似文献   

7.
张增田 《天中学刊》2006,21(1):130-132
对话品性是教学最原初的品质和性格,它包括师生的互动、交流和沟通、人与文本的相互理解或解读以及教学过程中以一贯之的民主、平等、尊重、信任、宽容和关爱等。现实的教学却丢失或遮蔽了对话品性,给教学自身和学生都造成了伤害。教学的对话品性必须彰显。彰显了对话品性的教学更贴近人性,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不久的将来,它必将成为教学领域的普遍实践,成为人们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8.
《新青年》杂志作为一份同人刊物,有着固定的作者群,每个作者都有自己不同的作用。鲁迅、周作人兄弟二人是其中的重要人物,他们二人因为《新青年》而成名,《新青年》也因为他们而更富有思想。  相似文献   

9.
在引入的外国思想、翻译选材、翻译语言三个方面研究了《新青年》与《学衡》的翻译的差异。《新青年》前期通过翻译引入了西方的民主科学、男女平等、易卜生主义、实验主义等思想,《学衡》通过翻译主要引入了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新青年》在翻译选材上侧重现实主义,取材比较广泛,《学衡》翻译侧重古典主义,尤其重视古希腊罗马文化,以西方文学的古典正宗为主。《新青年》翻译用白话文,《学衡》翻译坚持用文言文。  相似文献   

10.
《新青年》贞操问题讨论主要发生在1918-1919年间,分为两个阶段,主要针对当时“表彰节烈”的复古风气,同时也显示出新知识分子对现代人主体性的不同理解。这一讨论对于中国的现代性话语建构的意义是重大的,它使得从西方移植来的现代性话语得以具体化、中国化。  相似文献   

11.
女性教育的发展是伴随着社会发展、女权运动和性别观念的进步而向前迈进的,追求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中国女性教育发展的趋势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在英国文学史上,妇女写作已成为传统。本文对传统的妇女写作与当代女性主义作家的作品进行话语对比分析,试图说明当代女性主义已把笔触延伸到意识形态手段的性质和效用,延伸到社会及文化语境这些更具普遍意义的问题之上;指出当代女性主义作家大胆地向传统文学评论中的双性同体美学提出挑战,并试图改变和颠覆西方文化领域中人们早已习以为常的以男性家长制意识形态为基础的思维定势,向传统的性别角色定型观念发起前所未有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从经济社会与妇女发展的战略性高度看,出生率下降、家庭收入水平不高、消费需求增加、对未来生活的担忧等因素,共同推动着转型期我国女性高工作卷入机制的形成,使女性就业面临着机会不平等、权益得不到保障、人力资本得不到有效开发等问题。就此而言,我国女性就业政策应从以往单一的“减震”功能向“减震”与“开发”并重的方向调整,着眼于对女性的法律保护和人力资本素质的提高,采取有利于发挥女性人力资本特殊性的差异化就业模式。  相似文献   

14.
现代湖南女性文学的崛起与发展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上一种很有底蕴的文化现象,将湖南女性文学的发展与中国女性文化建设对接起来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们认为,湖南女性文学创作和文化建设要注重创新、强化本土意识、凸显女性文化特色和体现中国红色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5.
法国女作家乔治·桑自从被介绍到国内以来,评论界大多将目光聚集在对她的空想社会主义小说和田园小说的探讨上,而对她早期的妇女问题小说关注较少。本文主要以乔治·桑的妇女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印第安娜》为文本视点,来探讨她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并揭示其在女性主义文学发展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女性意义的社会共识代表着女性主义在历史发展上的一种觉醒,女性解放不仅要从经济上获得自主权,在社会上确立地位,但更重要的是要从思想意识领域中彻底地让女性觉醒,从精神上解放。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生态环境、人口控制和社会公正平等三方面阐述了妇女反贫困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 ,指出妇女反贫困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而不是边缘问题。文章还指出 ,妇女反贫困之所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是由于大多数人没有认识到贫困问题、发展问题也是性别问题 ,社会性别意识还没有纳入决策主流  相似文献   

18.
女性用语与日语的位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用语是日语的一大特色之一。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语中因职业、年龄、性别等形成的语言的差异。同时也揭示出日语的位相与日本人社会位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处于西方文化中心的英国女性解放运动与中国的女性解放运动有着不同的格局,这种不同的格局,使中国和英国的女性文学在女性解放运动意义上出现了差异。中国和英国女性共同的受制于男权中心文化的地位又使女性文学在差异中显示出某些方面的趋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