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基本制度,其发展需要相关制度的保障,但在我国,人们发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对此认识不深,导致校企合作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制度层面加以解决。文章从互补性制度理念出发,分析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各种互补性制度问题,并提出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责任分担的投资制度、人才的合作培养制度、职业教育与资格认证衔接制度、技能人才成长制度等匹配制度,对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是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融合的关键举措,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为了促进和保障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我国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仍存在诸多挑战,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政策制度不完善,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不健全,校企合作的长度、广度、深度、效度不高等。因此,从政策建议的维度而言,需要完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专项政策法规,注重政策的配套性;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制度体系,注重政策的可操作性;明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中政、行、企、校等各方利益主体的责权利,注重政策的落地性;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效度的评价与监督体系,注重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机制的发展受产业结构分布、劳动力市场结构和职业教育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内陆省份、西部地区在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结构、职业教育管理制度表现出显著的地区特征,其校企合作机制可总结为三个模式,即在政府支持下立足市场主动发展校企合作机制、依赖政府支持的校企合作机制、以企业为主的低层次的校企合作。我国校企合作的实践表明:校企合作的机制建设要因地制宜,不能追求模式统一。在探索校企合作机制的改革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程度是校企合作机制的前提条件、职业院校的社会资本是校企合作体制的重要动力机制、有选择地放松管理是校企合作体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政府参与是重要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与体制是促进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应构建多赢的利益驱动机制,充分调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企业、政府及社会等所有参与者的积极主动性,健全和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及时调控、定期评价,保障校企合作的良性运行,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存在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学生等五大层面的问题,任何单一方面都无法有效地解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跨部门、跨领域问题.因此,需要国家统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进行顶层设计,给国家技术技能的积累和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制度保障.国家应尽快制定国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法规,明确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围绕关键问题实施制度创新,系统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国家制度和机制,完善培养高素养技能型人才的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6.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基于对贵州职业教育学校与企业合作现状存在的统筹协调不足、制度有待完善、校企文化融合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贵州职业教育建立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制度是制约当前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因素,改变当前职业院校的办学体制是建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职能,完善校企合作良性机制的制度建设,形成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发挥中介机构在校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现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制度的改革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职业教育的体制和制度的变迁进行解析,对在其体制变迁下的校企合作发展的脉络和轨迹进行了考察和梳理。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需要校企合作制度的法制化.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校企合作立法的时机已经成熟,建议国家加快校企合作立法的进程,厘清校企合作立法的基本思路,明确校企合作法规的具体内容,推进校企合作的法制化、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建设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律制度体系入手,提出构建完整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律制度体系、确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基础性问题、明晰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律制度的经费来源及扶持措施、明确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形式及利益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确保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律制度内容保障受教育者权益、确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律的法律责任及法律制裁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企业和学校都有参与校企合作的动机,因此寻求双方的合作并不难,真正的困难是要解决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实现学校和企业长期、有效、稳定的合作。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加以研究发现,要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仅需要政府介入,建立以合作利益为驱动的激励机制,宣传校企合作的长期收益,建立监督和惩罚机制,而且需要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法规制度建设,利用多样化的手段促进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校企合作难以深入导致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分析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难以有效持久、深度开展的原因,提出政府部门应加快制订具体、细致、可行的校企合作法律制度与政策,建立以行业协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社会伙伴关系,职业院校应以所服务区域经济的特点与需求来确定核心专业群,增强校企合作的多方考核制度,加强校企合作文化培育、促进各方文化的融合与协同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和企业的全方位合作,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职业教育输送的符合企业需求的优秀技术人才。校企双方在互惠共赢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家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相继发布若干文件推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但实践中一些企业仍然存在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职业教育应建立多元化、多样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以促进新时代职业教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分析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内涵及其机制演进历程,解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性质及其发展模式,识别当下校企合作存在的症结,总结影响校企合作发展的关键因素,最后提出对策建议,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工作进程滞后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的发展步伐,校企合作法缺位阻碍企业正常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活动。文章阐述立法机构应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活动提供制度保障的内涵及意义,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立法理念缺位、立法程序紊乱、立法权责规定失范及立法表达机制不健全等方面揭示当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工作的问题所在,从立法理念保障、立法程序保障、内容规范保障及表达机制保障等方面给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立法保障体系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一直都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永恒主题,其针对性强,实用性与实效性显著,是一种学校与企业“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进入新时代,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职业教育呈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与发展,校企合作进一步密切,各种体制与机制不断创新。但是整体来看,当前校企合作的力度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于职业教育的新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发展,从体制机制上寻找突破口,不断引领新时代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原动力和突破口.校企合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进行体制创新,构建行业企业参与的开放式办学体制,组建与产业链时接的职教集团;必须进行机制创新,建立相应的组织、制度,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集宁师专学报》2017,(6):110-113
校企合作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有力抓手。现阶段,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推广深度不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汽车专业为例,对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从合作环境、合作机制、专业条件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讨论了汽车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并依托汽车维修技能大赛促进校企合作模式发展提出了建议,旨在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促进职业教育的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19.
加强校企合作多元治理是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路径。由于当前我国尚未建立职业教育多元治理的架构和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校企合作陷入碎片化、表面化、短期化等倾向,其深层原因在于校企合作利益相关者的行动逻辑差异。对此,建议加快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由"划桨"到"掌舵",强化服务保障能力;树立共治理念,加强各主体的价值融合,为职业教育多元共治打牢思想基础;构建互惠共赢的利益保障机制,提高各方主体参与校企合作多元共治的积极性;合理配置内部治理权,建立科学的校企合作多元共治结构。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全国制定的第一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地方性法规,《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结合宁波职业教育近年来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出台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富有创新意义的政策,为宁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