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编辑工作中为什么要做研究工作? 研究工作,实际上每个认真工作的编辑都是在做着的。在编辑部里,所谓研究,并不是专门的一种工作。它是整个编辑工作的一部分。不过,有的人做得多一些,有的人做得少些;有的人做得质量高一些,有的人做得质量差一些;有的人采取这种形式来做,有些人采取那种形式来做。我们党报的编辑是党的工具;不是一般的工具,而是一种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的工具。这种工具在工作中间不能只是简单地重复机械的动作,不是简单地把已有的材料堆积起来,而是要不断地创造和增加新的精种财富。这种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大小,是同研究工作做得多少成正比的。所谓编辑工作,包括一些什么内容呢? 最基本的就是“辑”和“编”。“辑”,就是把群众的劳动、斗争、生活和思想的各种材料收集起来;“编”,就是把从群众中来的各种材料加以选择、组织、加工,把它们提高一步,再通过报纸或其它新闻工具把它们传播到  相似文献   

2.
很久以来,美国企业界存在着一种传统认识,那就是管理者只要能监督部下工作就行了。 而韦尔奇特别强调“管理者”与“领导者”之间的区别。 领导人,像罗斯福、邱吉尔和里根等人,他们有办法激励一些有才干的人,让他们把事情做得更好。而管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一是敬业的作风;二是实事求是的作风;三是艰苦奋斗的作风;四是清正廉洁的作风;五是严谨细致的作风;六是勇于创新的作风。 发扬“六种作风”,是时代对新闻工作者的呼唤。新闻工作者担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任务。新闻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我们的新闻队伍是一支很好的队伍,是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的队伍。但是,也应该看到,在我们的队伍中有的人缺乏敬业的作风,身在新闻岗位,却不热爱新闻工作,心猿意马,无所事事;有的人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遇事不认真调查研究,满足于一知半解,行动上跟“风”随“流”,偏听偏信;有的人缺乏艰苦奋斗的作风,采访“沉”不到基层,报道看不见群众,追求安逸,贪图享受;有的人缺乏清正廉洁的作风,耐不得清贫和寂寞,热衷于傍权势、傍大款,把圣洁的笔和版面当作捞取个人好处的工具;有的人缺乏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工作粗心大意,马马虎虎,以致造成漏洞和谬误;有的人缺乏创新的精神,照抄照转,墨守成规,不思进取。这些虽然存在于少数人身上,造成的不良影响却不容忽视。如不下一  相似文献   

4.
人的一生,究竟在追求什么?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一千个人可能会有一千个不同的回答。但我们应该知道成功有很多种定义,有些人终生都在追逐名利他们生活得很快乐(也许),有些人毕生都灯红酒绿,他们生活得也很(当然);还有更多的人在平淡充实、日复一日的工作和生  相似文献   

5.
通常许多人把新闻工作叫作文字工作。如果只就表现形式、表现方法而言,可以说新闻工作是文字工作。但是这种说法并不能表明新闻工作的本质。从本质上来看,应当说新闻工作是严肃的细致的思想工作。刚刚开始做新闻工作的人,常常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映。有的人把新闻工作看得很容易,似乎新闻工作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也有的人看得过于难,甚至难于上青天。把新产闻工作看得过于轻而易举的人,很可能把它看成单纯的文字工作。在他们看来,新闻工作无非就是编编写写,特别是能够写出几条消息几篇文章,在某些缺乏严格要求、马马虎虎的编辑手下漏过而见报之后,就有点得意忘形,“哼,新闻工作有什么难处,我才干了三个月,就能写消息写文章,  相似文献   

6.
资料选擇上的灵活性要想在资料选擇上做到不缺不濫,还需要在选材时对有关资枓做具体、細致的分析。一个資料室的“选材标准”订得不管怎样完备,它总只是比較一般的和原則的,客观事物和現象(资料)复杂得很,变化很大,在“选材标准”里無法——列举,包罗無遺。这就需要从事选材的资料工作人員,基于选材标准和客观情况,审时度势,將原則性与灵活性結合起来,采取及时和恰当的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7.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话说人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底色:有的追求功名利禄;有的庸庸碌碌,喜于“安乐死”;有的清正廉洁,埋头苦干,象头“老黄牛”。对于本文的主人翁广西永福县图书馆馆长黄天然  相似文献   

8.
我的这个发言题目看起来有些俗,但要真正做到每天都很用心地去做标题并不容易。有时为了使标题跳一点,我们常常绞尽脑汁,一个标题想出十几种方案,反复比较,选出最佳。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在标题制作上我们逐渐形成了一些共识,我把它归纳为三“追求”、两“回避”:1.追求把文章中最具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拎出来做标题。有的可以做在主标上,如去年10月18日头  相似文献   

9.
最美的学风     
《出版史料》2009,(1):60-60
事实是不能空谈的。即“务得事实,每求真是”,或日“求是于实”。做一种工作,总是要对那种工作的前前后后了解得非常清楚,做起来才有把握。但这样做就要费气力,因为它是实学,不能信口开河。然而,信口开河的空谈却很省力,有些人就热衷于此,终于一浅二隘。“实事求是”才是最美的学风。  相似文献   

10.
在基层报道队伍和一些初学报道人员中,存在一种单纯追求上稿数量的倾向,有的不惜“投其所好”,你要啥,我有啥,现炒现卖,而报道深度却不够。这种目标上的低标准,是导致稿件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有的人却常常抱怨:同样的稿子,人家能上,我为什么上不去?每每责怪编辑,而很少从自身分析原因。唐太宗《帝苑》中有句话颇耐人寻味:“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只为其下”。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只有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取得好成  相似文献   

11.
杨杰 《青年记者》2012,(9):9-10
什么是全面风险管理 几年前与朋友见面,聊起工作,大多会这样说:“哦……风险管理,做什么呢?”如果不做解释或者解释得不多,他们大多会把我的工作归结为两种可能:一种是做保险业务,一种是做风险投资.还有的人会直接问我:最近买啥股票比较好?  相似文献   

12.
署名小议     
写完一篇稿子,作者在题目下或文章后署上自己的名字,这是作者皆知的事情。看来并无异常,但对于不同世界观的人,却有两种不同的情景: 有的同志,写完稿子反复审查、核对、落实,最后才十分慎重的在文章上署上自己的名字;有的同志,在起初稿前,就挥笔刷刷,先把大名署在前面。表现为啥不同呢?是因为他们对署名的意义理解不同:前一种人,认为署上自己的名字,是对同志、对人民、对党报负责到底;后一种人,认为署上自己的名字,可以借党报这个宣传工具,扩大自己的声誉……。他们的理解不同,对写稿的态度也截然两样:前一种人,两眼盯着革命事业,盯着党的工作,把通讯报道工作看做是整个革命事业中的“齿轮和螺丝钉”,老老实实地为人民服务。他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大  相似文献   

13.
做学问、写论文,都需要收集资料。收集资料是进行学术研究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国已故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曾说过,“资料工作与研究工作是一回事,从来没有一个做研究工作有成绩的人不搞资料工作”。①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学者、专家总是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上领先于别人,比别人看得远、想得深。除了他们有坚实的文字基础外。恐怕很重要的一条还是这些学者、专家比别人更懂得占有资料,利用资料。通过不断的资料积累,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使他们对所研究领域的历史发展轨迹和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了如指掌,对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有着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14.
新闻战线上有着许多这样的编辑和记者:平时,默默无闻,不显光彩,当他们面临严峻考验的时候,却能表现出一个无产阶级新闻战士的本色。云南日报理论部编辑王洁文就是这样一个同志。有的同志说:新闻工作者需要有点“殉道”精神。在新闻工作岗位上,成年累月处于紧张状态,需要的是任劳任怨、顶风冒雨、顽强不息的劳动。许多记者、编辑所以能够忘我地拚命工作着,也可以说具有一种“殉道”精神。这个“道”,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是对人民事业的无限热忱,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忠诚党的新闻事业,为党的新闻事业献  相似文献   

15.
月是故乡明     
“外面的世界很精采!”一时间,到国外去闯世界,成了一些年青演员追求和向往的目标,形成了一股不大不小的“出国潮”。他们有的想去留学,充实自己;有的想去开开眼界,长长见识;有的雄心勃勃,想去检验一下自己的才能,打进国外演艺圈中去。  相似文献   

16.
主要防“左”的问题,至少已经提出半年了。也许是我阅读面太窄的缘故吧,总觉得真正系统论述主要防“左”的文章数量太少,力度不大。防“左”的宣传之所以不力,有几种思想障碍。一曰:“防‘左’主要是指经济工作,在意识形态方面主要还是反右。”经济领域中的“左”难道同意识形态没关系吗?我们的市场经济不活跃,同某些理论家、政治家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有直接联系。关心经济的人可能还记得,曾有文章把赞成商品经济的学者分四类排队,他们把大部分主张商品经济的学者讲得一无是处。从而迫使一些赞成商品经济的学者“自我批评”。就是在今天,依然有人对市场经济讳莫如深。至于说对股份制扣帽子的事,那就更多了。可见,经济工作中的“左”,同经济理论中的“左”是密不可分的。不在理论上适当加大防“左”的力度,经济能上去吗? 二曰:“防‘左’表明‘左’还没出现。”这几年,有的报刊在批判庸俗生产力论的大题目下,否定生产力标准;有的报刊在批判实用主义的幌子下,否定实践标准,有的报刊大谈资产阶级完整存在,力图搞以阶级斗争为纲;有的报刊甚至给邓小平同志讲过多次的“改革是一场革命”的正确论断扣上“政治激进主  相似文献   

17.
报纸,作为宣传工具,它应该注重正确的舆论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办报又是一种产业,报纸是一种特殊商品,它又得去追求经济效益。报纸的这种双重属性和双向追求,在理论上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有待研究的课题;在实践中使一些人坠入迷津。如前一段,有的报纸片面追求效益,刊发一些情、杀、抢的内容,在报摊上刮起了一股“凶杀热”、“色情潮”;有的则制造出一些虚假报道,耸人听闻,引起轰动;有的报人从商客中引入资本,将报纸沦为商客赚钱的工具。这种现象,损害了读者心灵,污染了社会空气,丧失了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具的正确导向的作用。那么,报纸如何摆正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呢? 要摆正报纸“两个效益”的关系,首先必须明确两个问题。一是市场导向必须服从于政治导向。当前,宣传建设有  相似文献   

18.
油水与汗水     
胡四海 《新闻三昧》2006,(12):56-56
有的通讯员写稿,光想从别人那里捞油水。一种人是利用网络信息,在网上下载资料、整合资料;另一种人是在报刊上寻章摘句,东抄西凑,据为己有。这两种人从媒体上捞“油水”,是侵犯著作人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还有一种人具有很强的合作意识,他们写文章总爱与人合作,靠与别人合作过日子,从他们发表的文章来看,多数是与别人合作署名。这里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利用自己的地位优势,自己负责这项工作,规定下面通讯员的稿子,必须要经过单位“审查”,否则就不能评奖评先,这是设卡捞“油水”;再就是从公文里捞“油水”,靠会议简报、工作总结、先进事迹材…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人都在干着泥瓦匠的活,有人问他们在干什么?第一个说在垒墙,第二个说在挣钱,第三个说在建楼。他们虽然干的是同一种工作.却有着不同的动机.反映出他们不同的从业观。仔细想来,认为是在“垒墙”和“挣钱”的两虽略有差别.但基本上都属于把工作仅仅当成生存的手段来对待的一类:而持“建楼”态度则是把工作当作一项事业去做。  相似文献   

20.
两年前,我到石家庄市召开一个座谈会,征求对报纸宣传的意见。一位在企业搞宣传工作的年轻同志,很幽默地讲了一段话。他说,报纸上理论文章我们很想看,有的题目也很吸引人,可就是有的文章太深奥,弄不懂的新名词一串一串,看起来云遮雾罩,有的似懂非懂,有的干脆就看不懂,实在难煞人。我们常在一起议论,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报纸上的文章发表出来就是让众多的人看的,为什么不能写得通俗易懂一点呢?有人说这主要怪作者、编者缺乏群众观点;也有人说,怪不着人家,这主要怪我们知识水平低,人家学问高,又是“理论家”、“专家”,如果把文章写成大白话,让谁都看得懂,那不把人家的水平降低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