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斌 《许昌学院学报》2007,26(3):114-118
穆塞维尼执政以来长期实行“运动制”,力促民族和解。乌干达民族问题的特殊性在于:南北民族、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国内较发达的地区、较先进的民族要求分离,后进的、在国内居少数地位的民族,独立后长期垄断政治要津。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寻求一个平衡点,既能保持国内局势的稳定,又能有效地谋求发展;乌干达民族的形成必须有巴干达族的积极参与;需要一个能为各民族、各派别所接受,并能有效地团结各方力量,推进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政治中心。  相似文献   

2.
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体系造成国家间的"文化安全困境",国家意识形态的竞争是传统文化安全的主要形式。在当今和平与发展的年代,国家间文化经济的竞争逐渐上升成为非传统文化安全的主要竞争形式,其中文化产业之间的竞争成为当代国际文化竞争的新形态。在无政府状态下,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而发展文化产业关键在于提升文化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2009年,南亚国家出现了政局更迭、国内局势动荡、国际关系相对缓和等共同特点。南亚国家面临着稳定新政权、恢复国内经济、减少外部干预等共同任务。南亚地区暂时会出现一个相对稳定与和平的时期,热点问题将暂时不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潘广辉 《教学与研究》2003,39(10):73-78
现实主义认为,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每个国家都面临着“安全困境”,均势政策能最有效地解决因权势竞争造成的国际冲突和不稳定局面。也有一些现实主义学者认为,安全可以不通过均势而靠优势强权而获得。理想主义则倾向于强调国际关系中各国的共同利益、共同价值观念和共同规范保证了国际社会具有和谐的本质,其关于国际安全的见解是世界政府论、集体安全论、自由经济秩序有利于和平论以及民主和平论。国际关系两大理论流派都不能单独回答现实中的国际安全问题和寻求一种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它们对国际安全的争鸣,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国际安全理论和国际安全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全球生态伦理在国家关系中有其特定的内涵,它是一种进步的全球主义规范伦理。然而,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全球生态伦理又往往陷入“公用地悲剧”、“逐鹿困境”、“责任困境”中。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走出全球生态伦理的困境,需要加强国际环境法、国际环境机制、全球公民社会的作用,从而在理性主义的指引下在道德与现实之间达成妥协。  相似文献   

6.
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在大国成长的关键时刻向国内与国际社会展示的大战略方针,而要克服大国成长困境以及应对目前的国际新形势需要采取一种多元开放的整体性的和平发展观。其主要内容是,要把国际战略与国家战略统筹起来,把负责外交外事工作的各个职能机构统筹起来;不过分强调和平发展模式的独特性,而把中国的战略主张纳入到国际社会主流战略思想中去,并视之为国际社会长期和平运动在当代的结果;要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兼顾,软硬兼施,全方位介入,有限责任与普遍道义相结合,区域战略与全球战略相对接,由"平面外交战略"向"复合外交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7.
卢旺达地处非洲内陆,其在当代世界最著名的历史事件是卢旺达大屠杀,胡图族与图西族之间的民族大屠杀。反思民族大屠杀是卢旺达政府和人民的重要历史任务和现实任务,为此卢旺达在民族和解方面做出了大量的积极探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历经多年民族和解和政治经济建设,卢旺达已经发展成为非洲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是我国在非洲重要的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8.
安全困境是指一国追求自身的安全导致其他国家的不安全,进而总体安全环境的恶化,形成安全追求的非本意恶化的局面.国家安全受到战略互动的影响,安全困境是国家追求安全过程中的一种非本意和错误认知的结果.安全困境具有系列的核心特征和前提,比如国家都是追求自身的安全,而非进攻性和恶意的,其起源于国际社会的根本特性,即无政府状态,因此安全困境的起源是结构性的.缓解安全困境的理性主义和认知主义路径强调不同因素的作用,聚焦于理性成本与认知机制的不同来源.缓解安全困境的核心在于克服国家意图的不确定性,通过战略沟通增强国家意图传递的可信性与正确认知,有助于实现命运共同体以及管控中美战略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社会中,国家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带来的是“集体行动的困境”。新自由制度主义基于理性选择和微现经济学理论提出了国际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国际制度在约束国家行为、协调国家间关系、减少冲突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与以往历次战后和平建设不同的是,国际社会在二战进行的当时便已开始规划战后和平的努力,力图在确保民众经济社会权利实现的国内层面、国际层面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来实现战后持久和平。本文以西方盟国的视角论述有效的社会保障建设对于和平文化的普及、和平意识的生长、极端主义的遏制以及扩张主义经济社会动因的削除或减弱有着积极的意义。从这一点上讲,战后资本主义福利国家建设是确保战后世界"长和平"出现的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