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微观实验室研究把科学作为实践和文化,导引出“科学的文化建构”思想的形成。“科学的文化建构”思想作为一种整体主义认识论,将超越早期SSK的“科学的社会建构”主张的极端性和偏颇性,将其带出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传统科学论文分析范式是内容无涉的神话式分析模式,它在科学实践与科学论文之间体现出"反映式书写"的认识论逻辑,以默顿学派的结构功能主义和普赖斯的科学计量学为代表.而谢廷娜则以"建构论"为武器,从科学论文与实验室实践、科学论文由初稿到终稿转换序列、超科学场域的视野三个方面,分析了科学论文所蕴含的修辞、利益、文学技巧等非认知方面.为人们重新认识科学论文的性质、科学论文与科学实践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概念与工具,具有重要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但同时她也具有自身的局限性,特别是她应用了社会决定论的理念.如何突破这一局限,尝试性地提出评价科学论文的实践视域观.  相似文献   

3.
卢艳君 《科学学研究》2011,29(2):167-174
 目前,科学社会学领域的两大派别——默顿学派与SSK学派的科学社会研究均处于困顿状态。基于实证主义科学观,默顿科学社会学只关注科学社会结构的研究,其悬置科学知识的做法成为SSK攻击的把柄,SSK的批判使默顿学派在痛苦中反思、调整自己。与此同时,SSK突出强调社会维度的决定作用的相对主义倾向对理性标准构成了巨大威胁,受到传统科学哲学家和科学社会学家的强烈批判,其强纲领研究进路在方法论上还遭遇到了反身性难题。默顿科学社会学的精神实质是捍卫和阐扬科学的理性与客观性,其大方向是正确的,SSK并不能否定默顿科学社会学的存在价值。此外,默顿科学社会学与SSK虽然同属于科学的社会研究领域,但它们在认识论上的分歧却无法调和,在二者之间找到共同点达成一致的希望渺茫。在未来的较长一段时期内,默顿科学社会学大概会在与SSK和后现代科学哲学保持必要的张力中为自己开辟前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科学文本研究的神话范式及其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彦雨  池田 《科学学研究》2009,27(3):328-333
 传统的科学文本分析范式是内容无涉的神话式研究模式,它在科学文本与科学实践之间作了“真实反映论”的处理。而SSK学者则打开了科学文本的黑箱,从认知的角度来解构传统的科学文本神话观,试图打破传统科学文本观在文本与真实世界之间所标注的反映论逻辑。文章认为这种转向既与科学哲学界语言学、修辞学、解释学转向相一致,同时也打开了SSK进行自我反思的通途,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就实践意义来讲,它提醒人们进行科学文本关注,为科学失范的预防提供认识论依据,同时也启示了一种基于传统宏观分析与SSK微观研究互补的新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国内社会学界对科学知识社会学(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SSK)的关注较少,哲学界的讨论则往往远离社会学的经验研究实践,这一方面造成SSK研究与其他社会学研究领域的脱节,另一方面使得SSK的方法论价值未被全面认识。从社会学经验研究的角度看,当代社会科学研究囿于"语义学神话"从而深深陷入形式主义误区,SSK研究者则敏锐地指出了这个病症。反科学、多重发现、虚无主义等观点均不是批评SSK的恰当理由,而SSK所遭遇的困境也不专属于其自身,它实际体现了现代西方认识论文化的根本困难。  相似文献   

6.
因科学争论为科学社会学、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及科技与社会研究提供了观察社会因素如何影响科学进程的独特视角和素材,这一领域得到了科技研究领域学者的广泛研究,SSK学者更是通过争议研究奠定了影响深远的科学的社会建构理论.学界对科学争议研究多有介绍与梳理,但既往述评忽视了经典科学社会学、SSK以及探究科技争议的社会政治影响这三种主要的争议研究路线的差异与联系,也未系统分析科学的社会特性对不同类型争议的影响.本研究以考察科学争议的社会性为线索,分析对比了上述三种研究路线,并探讨了SSK学者所倡导的科学的社会建构在分析公共科学争端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相较国内科学论文的认知无涉式研究范式而言,国外关于科学文本的研究模式日益呈现出明显的修辞学与语言学转向征象,反映出关于科学文本和科学实践间关系的认识论嬗变.文章探析了对科学论文认知内容进行修辞学分析的原因——科学论文语言的修辞性特征、科学论文对主体性思维过程的修辞转化、科学论文传播过程中的修辞意蕴、科学论文评审体制的修辞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修辞建构已从不同路径参与进科学文本内容;进而以问题集簇的方式,从科学论文语言、科学论文发表过程、科学论文的引证、科学论文的文化支持网络四个维度提出了建立科学论文修辞建构研究范式的具体内容框架.  相似文献   

8.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利益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莉萍  曹南燕 《科学学研究》2007,25(6):1047-1051
 利益模式是科学知识社会学(SSK)最重要的研究纲领之一,它以“利益”作为科学家选择判断的导向和动力以及共识达成的社会学说明手段,充分体现了爱丁堡学派的现实分析进路。本文以巴恩斯、皮克林的利益分析为主线,对SSK的利益模式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客观性概念的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性概念是科学哲学领域的核心概念。随着科学哲学的发展,客观性的含义也不断发生变化:逻辑实证主义主张反映论的客观性,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将客观性归结为社会利益,后SSK(Post-SSK)则将客观性定位于科学实践之中。与前两者相比,实践客观性具有更大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科学知识社会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当代西方学术文化的一部分 ,科学知识社会学 (SSK)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文化史境 ,在消解基础主义、本质主义、普遍主义等方面 ,SSK与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立场是相通的 ,因此 ,在后现代主义的视野中考察科学知识社会学 ,将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其强纲领的实质  相似文献   

11.
“实验室研究”是科学知识社会学兴起的研究热点。在这之前,科学哲学从其方法论规则出发,将研究视角锁定于实验,而非实验室。实验室只是自然呈现的场所,为实验提供恰当的场地。作为赋予科学一种完全不同的解释,科学知识社会学将最初的研究视角转向了对科学实验室的探求。他们认为实验室的意义已经不是自然呈现的场所,乃是人们理解科学的一个理论概念,实验室自身已经演变为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力量,成为能够解释科学成功机制与过程的场所。于是在科学知识社会学与科学哲学之间就实验室的问题展开了争论,表现为:实验室是被强化的场所,还是自然呈现的场地;实验室是知识生产的领域,还是科学研究的制度环境;实验室是制造了事实,还是发现了事实。由此,二者的差异也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史学家以科学争论的目的不同将其划归为内外史。科学内史更加注重科学本身的规律,提倡科学具有主动性和自主性。而科学外史指科学自身发展之外的因素,如社会思潮、社会制度以及各种社会事件对科学发展的影响。随着20世纪60年代SSK的兴起,他们以“强纲领”为科学知识的“社会学解释”,提出新的研究思路,试图消解内外史的界限。那么,科学内外史是否可以真正的消解?那么这种消解后的科学争论又在为什么而争呢?  相似文献   

13.
李静静  吴彤 《科学学研究》2007,25(3):425-429
回顾并考察科学划界标准发展演化的历史,指出这些标准所存在的问题,并引入关于科学划界标准问题的新理论——SSK和科学实践哲学,分析这些理论在科学划界标准方面的立场以及研究的进路。  相似文献   

14.
Performances of various kinds were central to the strategies adopted by Victorian natural philosophers to constitute their authority. Appealing to the senses of their audience through spectacular effects or ingenious demonstrations of skill was key to the success of these performances. If we want to understand the politics and practice of Victorian science-and science more generally-we need to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se sorts of performances. We need to understand the ingredients that went into them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cientific performers and their publics. In particular, we need to investigate the self-conscious nature of Victorian scientific performances. Looking at science as performance provides us with a new set of tools for understanding the politics of knowled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the construction and constitution of scientific authority.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经济的转型成长中,涌现出了许多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经济制度变迁和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我们把它称为区域突破现象.我们认为,只有理解了区域突破现象,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转型的基本经验.本文把这一现象理解为一种创新过程,并从中小企业成长的视角,在引入区位因素的基础上,对这一现象发生的制度基础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6.
SSK学者运用科学修辞学的方法对科学争论、科学文本等进行的社会学解读,是SSK流派在社会建构论领域的一大创新。文章从科学修辞学视角,借鉴SSK的对称研究方法,对当前转基因的热点问题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转基因主粮事件”中争论各方使用的修辞资源、论题和手段的分析,试图展现各方行动者之间的一种利益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17.
对"科玄论战"胜负的主要因素并非双方基本立场或主要论点的正确性探因,就为用SSK视角研究论战提供了可行性;在SSK的视角下,社会对科学的普遍推崇、论战中策略的运用都是决定论战胜负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和渗透,使论战中存在着浓厚的社会因素。SSK视角下的"科玄论战",所给予的一个直接启示或许是:社会因素对文化的影响虽然是直接的,但各学科有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可因推崇一方而压制另一方;作为历史积淀的文化需要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创新发展;对科学的认识应有客观的态度,不可因社会发展处于特殊时期就夸大科学的积极作用而忽视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