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家长对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更为迫切。高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改革事业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时势造英雄。苏州十中适时地为高中教育内涵发展提供了一种参照。被称为“最中国”的学校。如今,学校每年接待国内外参观者逾万人.但校长柳袁照认为,“最中国”的学校不是十中的专利.而应成为一批有中国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的学校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学校的发展从外延规模的扩张走向内涵质量的提升已成为一种必然选择。高中留守学生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是学校教育环节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笔者认为学校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针对当前学校对高中留守学生关注不够,教育他们的方式单一的问题,笔者提出十条具体措施,创新高中留守学生教育机制,增强了农村高中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北京十中是北京市市级高中示范校。在学校发展中,我们深切体会到,要增加学校的办学品位与内涵,促进新课改的进程,提高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教育科研,它是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课改实施一年来,学校坚持以教科研为先导,同时通过多种渠道,积极营造以“科研兴校、向科研要质量、靠科研促发展”的良好氛围,使教育科研“亲近教师、走进课堂、关注学生”,着力追求教育科研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本真·唯美·超然——柳袁照和他的诗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中国的学校!3年前,本刊以此为题,报道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中学的校园文化特色。一石激起千层浪,据说,很多人手持当期《人民教育》,带着仰慕、好奇抑或质疑的目光,前去一探究竟。他们心里都挂着一个大大的问号:这所学校何以被称为最中国?3年后,事实已胜于雄辩,仰慕者日众,质疑声渐消。但着眼于区域教育发展和中  相似文献   

5.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政策选择。实现到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需要突破高中教育"双轨制"发展的限制,建立可持续的高中教育经费制度,建设高中学校建设的基础标准,实施内涵发展为主的学校改进,重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色。  相似文献   

6.
生涯教育在国外已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而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高中阶段,特别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涯教育的内涵又是怎样的?本文以高中新课改为契机,着重从价值追求、实施原则、目标要求、内容范畴四个方面对高中生涯教育内涵之发展进行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7.
从破解首都教育难题,促进首都高中教育有特色、高质量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角度,北京市高中教育研究分会的成立可以说是恰逢其时。高中教育研究分会作为市级专门的高中教育学术团体对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和校长、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扩大首都高中教育的影响力,促进高中教育高质量普及,共享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高中教育研究分会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是由厦门英才教育集团投资建设的一所集双语幼儿园、双语小学、初中、高中、剑桥国际中心等为一体的寄宿制学校。学校是"中央教科所实验基地",曾被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人民满意十佳民办名校"、"亚洲教育行业十大最具潜力品牌学校"等。  相似文献   

9.
邓蕙 《天津教育》2012,(12):16-18
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熟称"宝坻一中")始建于1920年,迄今已有92年的历史,是天津市首批重点中学、示范性高中、新课程改革样本校。学校结合自身的发展历史与现实特点,经过集体研究讨论和专家指导论证,提出了"发展性教育"的特色高中建设方向,并在全市200所申报校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市首批24所特色高中建设项目实验学校之一。宝坻一中的发展性教育内涵为:以教育评价为手段,通过增值性教育评价、个性化教育评价、合作性教育评价使每一名师生和每一个团队得到"一般发展",("一般发展"是宝坻一中发展性教育的理论依据之一。维果茨基的学生赞可夫继承并发展了维果茨基的"最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高中新课程第一阶段实施工作已经顺利完成,目前步入了进一步深化提升的新阶段。高中新课程涉及高中教育和高中学校的方方面面,赋予了高中学校新的使命和内涵,是一个旧质去除、新质增生的过程。对此,已经习惯了传统教育背景的高中学校亟需作出理念、行为等方面的调整与转型,特别是在办学机制、  相似文献   

11.
正我校是省内最年轻的四星级高中之一,组建于2001年4月,前身是江苏省镇江师范和镇江三中高中部,目前在省内、市内都还称不上名牌,但应该说是镇江市内颇有特点的学校、持续进步幅度最大的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将其十多年来的发展模式赞誉为"实高现象"。作为实验高中的一员,六年来,我和老师们以自己的视角守望教育,以自己的行动耕耘教育,从中也品味着成功的快乐和幸福的滋味。一、立足校情,追寻凝心聚力的"实高梦"  相似文献   

12.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8,(9):F0002-F0002
北京市怀柔区第二中学,始建于1962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完备、具有一流管理水平的优质高中学校。  相似文献   

13.
思想与行动     
柳袁照 《人民教育》2012,(23):19-21
2011年1月《人民教育》刊登了《本真、唯美、超然——柳袁照和他的诗性教育》。这是继《人民教育》登载《"最中国"的学校——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纪实》、《中国教育报》刊载《柳袁照:诗性教育的先行者》后,媒体再次聚焦苏州十中。《人民教育》通讯在开头写道:"与3年前不同的是,在这所被《人民教育》命名为‘最中国’的学校,一场嬗变在悄然发生。正如柳袁照自言,  相似文献   

14.
<正>丹阳市第六中学创建于1996年,建校三年,学校跨入江苏省重点高中行列,建校十年,学校跻身于江苏省四星级高中行列,成为全省最年轻的四星级高中之一。近年来,学校坚持渗透"独特的办学思想——觉悟文化",坚持探索"独特的教育模式——自主教育",坚持发扬"独特的教育风格——自主发展",促进了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同步提升。觉悟文化——凝聚六中精神。坚持"觉悟"核心办学理念,通过"自觉自悟",建立学校原创性价值,走内涵发展道路,培植了以"觉悟文化"为引领的  相似文献   

15.
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体现了世界各国优秀人才培养的贯通性,各国高中与大学教育的衔接实践,体现了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衔接功能等多方面的一致性。结合国际预科教育主要类型(包括A—level课程、AP项目、IBDP项目),着重分析三类预科教育在国际、国内应用方式的特点,剖析了中国预科教育本土化探索路径,中国本土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需要进一步探索提高高中与大学教育衔接必要性的认识,增强高中学校课程管理的自主权,加大高中学生自主选课空间,促进高中学校职业、学术双轨课程的融合,提供基于中国实际的优秀大学先修课程,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保障衔接教育持续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16.
高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学校的优势和特色构成了当代中国高中教育的整体特色.当前我国高中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高考对于高中办学的指挥棒作用仍处于不恰当的位置,导致千校一面、万课一格,学校缺少甚至没有自身个性与特色.要从根本上促进高中教育的发展,除了探讨体制、观念等深层次问题外,学校可以重点从增强办学特色、强调课程选择、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突出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有质量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对弱势群体的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是近些年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亮点。通过对作为"他者"的学校场域中弱势群体的关注,学校不仅有育人功能,而且更有社会控制等非教育功能。学校教育在弱势群体的社会性建构和文化再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8.
《教学与管理》2008,(4):F0002
四川绵阳东辰国际学校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出国预备教育于一体的高规格、全日制学校,学校以“培养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为教育目标,以“崇尚科学,弘扬人文,发展个性,创造卓越”为核心办学理念,致力于办有灵魂的教育;办负责任的教育;办有公信力的教育;办有发展力的教育,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受到最先进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已经成为了学生形成自己个性,自主发展十分关键的一个时期,对于提升我国的国民素质以及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在当前学生均衡发展以及教育公平的基础和前提下,高中教育教学应该怎么样保证学生自身得到个性和全面发展,进而将学校多元教育的目标实现,促进高中学校特色发展以及内涵发展,这已经成为了人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中,笔者就对高中教育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是全国高中教育发展的共同主题,而办出学校特色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发展对学校提出的新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是学校自我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部今年布置32项工作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其中之一就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研究制定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方案,发布加强普通高中教育指导意见,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促进普通高中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