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思性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历史上看,较早研究反思的有洛克(J.Loke)、斯宾诺莎(Spinoza)等人。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谈到,“反思”是对获得观念的心灵的反观自照,在此过程中,心灵获得不同于感觉得来的观念的观念。斯宾诺莎把自己的认识论方法称之为“反思的知识”,而“反思的知识”即“观念的观念”。 在洛克和斯宾诺莎之后,杜威(J.Dewey)是论述反思最著名者之一。杜威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理论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其主要步骤有:“(1)一种得以产生思维活动的怀疑、犹豫、困惑、心灵困难的状态,和(2)一种为了发现解决这种怀疑,消除和清除这种困惑的材料而进行的探索、搜集、探究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标设置理论(Goal Setting Theory)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洛克(E.A.Locke)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化为动机,使人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  相似文献   

3.
约翰·洛克是欧洲哲学史上著名的哲学家,西方近代经验论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是极其丰富的,从而为他赢得在欧洲哲学史上盛誉的是他的经验主义认识论思想。洛克在他的巨著《人类理解论》中系统地、深入地论述了他的经验主义认识论思想。洛克认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15世纪中到16世纪西欧哲学——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形成的历史追溯。第二,十七世纪的英国——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形成的肥沃土壤。洛克作为英国经验论的集大成者,其理论的形成是在英国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洛克的认识论认为知识的确定性是贯穿洛克认识论的主线。洛克认为,探求明白的、确定的知识,仅靠对理性或观念的考察是不能获得的,还要转向对语言的分析与批判。洛克对知识确定性的探讨,目的在于对人生确定性的探讨。因此,文中把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1)认识主题能力的分析;(2)观念知识的探究;(3)语言的理解分析。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对近代英国经验论发展的影响。(2)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对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和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发展的影响。(3)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康德和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云梦秦简《为吏之道》末尾抄录了魏安僖王(公元前252年)颁布的《魏户律》和《魏奔命律》,内容是对“假门逆旅、赘婿后夫”的惩罚规定。这两条律文并不适用于秦国,律文中的“假门逆旅”是指流民而非商贾。弄清楚这问题,对正确理解秦律的历史渊源有相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约翰·洛克是欧洲哲学史上著名的哲学家,西方近代经验论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是极其丰富的,从而为他赢得在欧洲哲学史上盛誉的是他的经验主义认识论思想。洛克在他的巨著《人类理解论》中系统地、深入地论述了他的经验主义认识论思想。洛克认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15世纪中到16世纪西欧哲学——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形成的历史追溯。第二,十七世纪的英国——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形成的肥沃土壤。洛克作为英国经验论的集大成者,其理论的形成是在英国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洛克的认识论认为知识的确定性是贯穿洛克认识论的主线。洛克认为,探求明白的、确定的知识,仅靠对理性或观念的考察是不能获得的,还要转向对语言的分析与批判。洛克对知识确定性的探讨,目的在于对人生确定性的探讨。因此,文中把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1)认识主题能力的分析;(2)观念知识的探究;(3)语言的理解分析。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对近代英国经验论发展的影响。(2)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对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和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发展的影响。(3)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康德和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阿基米德定律简介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古希腊(ancient Greece)哲学家(philosopher)、数学家(mathe matician)、物理学家(physicist),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  相似文献   

7.
约翰·洛克(JohnLocke,1632~1704年)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生观包括:1.在批判天赋观念的同时,提出了著名的人心“白板说”(Tabulerasa);2.洛克看到了儿童与成人的不同,提出了“儿童究竟是儿童”的主张;3.儿童应从家长的“臣仆”逐渐成为“朋友”;4.“儿童是具有理性的动物”;5.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个性差异;6.儿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洛克的学生观是卢梭所以能够成为儿童的发现者的教育史前提  相似文献   

8.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与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是东西方历史上两位博学多识、思想深邃的学者,他们一个是中国的圣者,一个是西方的智者,可谓双星闪耀。二人分别开启了东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先河。二人的启发式教学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又有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地球上的人口宇集一、地球上生存了多少人古往今来,地球上究竟生存了多少人?人类学家曾做过系统的推算,大略地研究了各个年代的生存人类,得出了人类在地球上概略的数字。新石器时代(公元前4万年),约300万人;农牧时代(公元前8000年),约500万人;那稣...  相似文献   

10.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诸子百家”,其实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小说家等等。“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特别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所谓“世界七大奇观”,是指古代,特别是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时代(公元前356-公元前323年),西亚、北非和爱琴海地区的七处著名的雄伟建筑和雕刻品。这种说法最先出自作家安提帕特(公元前12世纪),后来又见于拜占廷修辞学家菲伦的著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学者们对“Civil Society”的翻译不尽相同,主要有“市民社会”、“公民社会”、“民间社会”和“文明社会”等。“二分”论者主张将洛克和黑格尔的两种不同的架构理论进行调和,实现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良性互动;“三分”论者主张“国家-市场(企业)-市民社会”的“金三角律动”。如何实现市民社会与国家的良陛互动,学者们提出了三种模式。学术界对市民社会和国家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明朝王子朱载堉(1536-1612)在《律学新说》(1584年)中,发现音乐上的十二平均律是以12√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用等比数列的计算法,解决了十二平均律问题,在我国,他最早提出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并提出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末项和项数而求其他项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欧几里德(Euclid,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60年)是古希腊最负盛名、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伦理概要     
本文是洛克未发表的手稿,题为“伦理概要”(Of Ethic in General),大致写于1686-1688年。手稿编号:MS Locke,c.28,fos.146-152。最早收录于洛克的堂外甥皮特·金所写的《洛克一生》(Peter King,The Life of John Locke,1829,I,pp.306-312;1830,II,pp.122-133),但只有部分内容。拉夫雷斯手稿(Lovelace Collection)出现后,完整版收录于高迪尔编著的《洛克政治论文集》(Locke,Political Essays,Mark Goldieed.,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pp.297-304)。本文主要翻译自此完整版。该手稿原计划作为《人类理智论》(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1690年首版的最后一章(第四卷第二十一章),但洛克并没有写完,故而最终没有放入书中。  相似文献   

16.
孔子生平     
孔丘(公元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字仲尼,世人尊称孔子。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识别航测地形图若干地物符号的过程,通过对陕北榆林市长城之南约80平方公里范围内黄土高原上22个墩台的考察研究,发现它们是秦王朝王朝在上郡(长城)内的:(1)公元前324年的疆堆-占五星占,占月台,占日台,太白占狼弧星台;(2)公元前221年祭参虎星台;(3)公元前215年新增疆堆-占毕占昴星台。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个时期以来,国内外敌对势力都把人权作为一种政治口号和政治工具,为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政治目的服务。当前,弄清资产阶级人权观的实质,阐明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基本理论,对于深入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彻底揭露国际敌对势力的政治阴谋,是十分必要的。(一)人权概念是一个历史的范畴。英国思想家洛克的《政府论》最早提出人权理论。他说:“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独立的。”(洛克《政府论》上,第59页)在洛克思想的影响下,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系统地提出了“天赋人权”学说。他认为,每个人都生而  相似文献   

19.
"五帝"不是指五个具体的人,而是不同时代的代名词,其中每一古帝都经历了若干世;"五帝"不是传说时代,而应该是一个历史时代。根据《春秋命历序》及其它古代文献研究,排出五帝时代框架为:黄帝代公元前4420~公元前2900年;颛顼代公元前2900~公元前2550年;帝喾(包括尧)代公元前2550~公元前2150年;帝舜代公元前2150~公元前2100年。少昊的年代重合于黄帝、颛顼的年代之中。同时可以将中国新石器时代众多的考古学文化分别归入前五帝时代(下限公元前4420年)和五帝时代两大段,后者又可分出黄帝时代(下限公元前2900年)与颛顼、帝喾、尧、舜时代(下限公元前2100年)。五帝时代与考古学文化年代对应,多是大体相当,无法严格要求;五帝文化与考古学文化的对应,也应该允许学者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0.
从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到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这三百多年间诸侯的力量逐渐强大,周天子已经徒有虚名,无力控制各诸侯了。这一完整的历史时期恰好与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公元前722年-前481年)所记载的历史大致吻合,所以,历史上就把这段历史时期称之为“春秋”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