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要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过的第一关就是解方程.如果方程都不会解,那么要用方程来解应用题也就无从谈起.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解方程的训练.掌握了解方程的方法之后,再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在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存在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正确的方程并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解一般方程的方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内容。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理清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2.能找准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并能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学生在系统地梳理知识过程中,能  相似文献   

3.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通过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寻求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然后解方程,从而求得问题的解答。由此可知,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准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列方程题应用题的重点。那么,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确定好题中的等量关系呢?下面就以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中的几道例题为例,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一、简易方程简易方程这一单元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三部分.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求未知数X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列方程是难点,而找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又是列方程的关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1.使学生初步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学过的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并初步会用数目代替式子中的字母,求式子的值.2.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概念,学会简易方程的解法.3.使学生初步学会列方程,并用方程解一些比较简易的应用题.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阶段,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代数法,它的特点是用x表示题中的未知数,把未知数当作已知数,根据题目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通过解方程,求出问题的答案。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分析数量间的等量关系,根据题意直接或间接设未知数,列出方程。由于等量关系的不同,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8,(62):55-56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寻找等量关系又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应用题具体意义,方程结构,寻找合适的等量关系。本文基于方程应用题中寻找等量关系的呈现类型,进行适当地运用和拓展,巧妙应用,从而巧解方程应用题。  相似文献   

7.
列方程解应用题实质上是完成两个转化:一是通过分析题中的等量关系转化为方程,即把题中的“日常语言”翻译成“代数语言”;二是通过解方程,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由于解方程前面已经解决,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分析等量关系与列方程这个关键问题上。  相似文献   

8.
函数的思想就是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问题:方程思想就是突出研究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解方程或方程组等步骤.达到求值目的的解题思路和策略.函数与方程的相互转化思想就是将教学中的函数问题转化为方程或方程组问题,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或者运用方程的性质来分析、转化问题,使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函数的思想主要表现在用运动变化的观点、集合与对应的观点去分析和研究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函数关系和构造函数,运用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去考虑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方程的思想主要表现在研究数学问题中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组)、解方程(组)等步骤,达到求解目的的解题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难点。其中,认真分析题中的各种数量关系(特别是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则是解应用题的关键。探求等量关系的途径很多。通常采用的有图示法、列表法以及分析、综合或两者相结合的方法等。主要是根据题目的类型和具体问题的条件来确定和选择方法的。对于某些应用题,等量关系不明显,或者已知条件较少,在列方程时,除了应设的未知数外,往往还需增设一些参数(也叫辅助未知数),帮助沟通各种数量间的关系,建立方程或方程组。而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又把这些参数消去,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解决问题的目的。现  相似文献   

11.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整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考方法和步骤基本相同:审题、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检验、作答.但要注意两点:一是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是用分式表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二是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既要检验是否为原方程的根.又要看是否符合实际问题的实际意义.下面以2006年中考题为例进行说明.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整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考方法和步骤基本相同:审题、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检验、作答.但要注意两点:一是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是用分式表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二是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既要检验是否为原方程的根.又要看是否符合实际问题的实际意义.下面以2006年中考题为例进行说明,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8,(25):65-66
列方程解决问题是新课标提出的小学数学课程核心目标之一,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意识淡薄、能力较弱。究其原因,发现学生对代数方法的认知不够深刻、寻找等量关系的能力不强、解方程的能力较弱,所以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运用策略对比,体现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培养代数意识,备好列方程解决问题的知识基础、训练方程解法,打好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计算基础、寻找等量关系,突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重点难点,来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而列方程解应用题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初级形式。 列方程解应用题包括审题、设元、列方程、解方程、检验、答案等六个步骤,其中关键的一步是列方程,即建立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等式。应用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是丰富多采的,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变力化的。“教学有方,但无定法”,这说明“列方程”的  相似文献   

15.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怎样突破这个难点?教学实践表明,正确地、切实地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这是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中的关键所在。本文围绕分析数量关系这个中心,谈如下两个问题。一、何谓分析数量关系所谓分析数量关系,确切地说,应该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要分清应用题中的两种数,即已知数与未知数(题中指明要求的未知数与题中未指明要求的未知数);二是要明白应用题中的两种等量关系,即基本关系(不同类量之间固有的等量关系)与同类量关系(同类量在题目中所特有的等量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毅祥 《湖南教育》2002,(15):36-36
正确叙述数量关系。等量关系是应用题中存在的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每个例题时,我都坚持让学生正确叙述其中的等量关系。这样做,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好处。有助于理解题意。不透彻理解题意,就列不出等量关系。学生列方程有时感到困难的原因就在于对题意的理解不透彻,结果出错。有助于学生考虑问题的规范化。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明确:解题之前,首先要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然后再列方程。这样就不会处于一种审题后列不出方程,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有助于减少学生列方程的困难。从审题到列方程,对于理解能力较弱或基…  相似文献   

17.
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寻找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步骤.列方程解应用题时,首先要根据题意及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能够反映应用题含义的等量关系,然后再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找到题目中隐藏的相等关系呢?三招将深深隐藏的等量关系请出来.  相似文献   

18.
列方程解应用题在初一代数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其所以是重点,是由于学习它,可以初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可以为今后学习物理、化学等其它学科服务;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初二学习平面几何作准备。由于列二、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列一元二次方程无非也是找等量关系,解题的基本方法是一样的,因此初一代数中的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也是整个初中代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重点。其所以是难点,这是由于列方程不象解方程那样有法可循,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某些问题,学生是不熟悉的,很难在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寻找出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必须围绕核心,抓住关键,启发思路。  相似文献   

19.
陈萍 《课外阅读》2011,(8):183-184
众所周知,初中数学中,列方程(组)解应用题解题的步骤一般为(1)审题;(2)寻找等量关系;(3)列方程(组);(4)解方程(组);(5)检验后明确地、完整地写出答案。在教学中最难的就是寻找等量关系,教师在教学中也往往为如何突破难点,煞费苦心,但造成的局面足学生听的懂,但做不对。究其原因是“寻找等量关系”中的“寻找”足一个隐性的经验。因此,如果把隐性的经验显性化、程序化,就可以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解决有关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自明 《考试周刊》2011,(78):61-62
联系实际的应用题,反映了现实世界一些元素或量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解答应用题可以开发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应用题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确定建立方程的等量关系.一道应用题中能够反映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等量关系才是建立方程的等量关系,那么如何在具体的问题中找出建立方程的等量关系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