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酚苄明的抗休克疗效各家报导不一,认为其机理是解除微血管痉挛,本文观察失血性休克时肠系膜微淋巴管、微血管的变化,以及酚苄明对其影响。发现失血性休克时,淋巴管的收缩频率和总收缩活性指数降低,晚期动力学指数降低;酚苄明使淋巴管总收缩活性指数及动力学指数增大,休克后该指数下降至给药前水平,至休克晚期方降低。而且血压维持40mmHg初期,可见淋巴管的收缩分数增大。休克时肠系膜细动脉和细静脉均收缩,出现流态改变,酚苄明可显著解除微血管痉挛,尤以二级细静脉明显,同时改善微血流,但对休克晚期的微循环障碍未见显著改善。提示早期应用酚苄明对防治休克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微循环领域中,淋巴微循环的研究仅仅是开始,本文观察去甲肾上腺素对大鼠肠系膜淋巴管自主收缩性及口径的影响,发现去甲肾上腺素使淋巴管的收缩分数增加,使收缩频率较高淋巴管的总收缩活性指数和收缩频率降低,使收缩频率较低的淋巴管内径指数增加,缩小静态口径的情况与其对微动脉的收缩效应相一致。初步讨论了去甲肾上腺素对淋巴管的调节性的影响。揭示淋巴管收缩性的影响因素对认识淋巴微循环在疾病过程中的意义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3.
休克时体内有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的变化,临床对α受体阻断剂治疗休克看法不一。本文研究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微血管和淋巴管对去甲肾上腺素反应性的变化,探讨休克的微循环变化及其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关系。结果发现,失血性休克时微血管的口径收缩,休克初期淋巴管收缩分数增加,休克晚期淋巴管总收缩活性指数降低,同时微血管及淋巴管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性降低,这可能是晚期微循环障碍、休克失代偿的机制之一,为临床选择药物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4.
肠系膜微循环的观察和测量是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中的重要指标,为改进以往肠系膜微循环观察装置存在的不足,设计制作了新型的观察装置。将生物显微镜固定在移动平台上,灌流盒和显微镜分离,解决了家兔、肠段和灌流盒相对不固定、显微镜镜头无法万向稳定移动这个重要的问题,而且装置具有体积小,质量轻,价格低,使用寿命长的优点。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新型肠系膜微循环观察装置使用方便、效果优良,在实验教学中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口疮病唇循环的变化 ,从微循环角度为其发病机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 6 3名患者及 5 0名健康人采用微循环显微镜 ,常规检查下唇粘膜近红部位 ,按田牛加权积分法并参考甲襞微循环评分标准对 2 1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口疮病患者唇微循环中度异常 ,积分值高于正常组。结论 :口疮病患者有唇微循环障碍 ,这可能是其发病机理之一 ,采取改善微循环的措施 ,对治疗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蛙肠系(?)微循环中的血流变化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指出了产生血流变化的基本原因乃是血管运动的结果.并对某些特殊的血流变化影响因素做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蛙肠道微盾环中的血流变化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指出了产生血流变化的基本原因乃是血管运动的结果。并对某些特殊的血流变化影响因素做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特发性水肿甲襞微循环的变化,从微循环角度初步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采用微循环显微镜,常规检查左手第四指甲襞第一排管袢,按田牛加权积分法对16项指标综合定量分析.结果水肿组均出现甲襞微循环障碍,表现为轻度或中度异常.结论特发性水肿的发生机制与微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探讨鼻炎发病与微循环的关系,本文通过微循环显微电视录像技术对67例大学生鼻炎患者甲襞微循环16项指标进行了检查,并采用田牛加权积分法对甲襞微循环障碍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与50例健康大学生做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鼻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甲襞微循环障碍,总积分值为4.27±1.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2±0.16(P<0.01),其中以微血管口径、微血流流速、红细胞聚集、袢周渗出异常最为明显。结果提示:鼻炎患者有明显微循环障碍,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研究咽炎患病与微循环的关系,本文应用微循环显微电视录象技术对45例大学生咽炎患者和50例健康大学生的甲襞微循环进行了对比观察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咽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甲襞微循环异常,总积分值为4.85±0.22,明显高于对照组(1.72±0.16)(P<0.01),其中以微血管口径,微血流流速、红细胞聚集、袢周状态、乳头异常较为明显。结果提示咽炎的发生可能与微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鼠脑损伤后脑微循环障碍、脑缺血及神经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改善脑损伤后脑微循环障碍、治疗脑缺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急性局灶性脑挫裂伤模型,共81只大鼠,随机均分为9组,每组6只行内源性过氧化物酶(EGPO)组织化学染色、脑含水量测定,并进行图象分析。每组3只电镜观察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①脑损伤后30min伤区可见出血灶,伤区内无血管染色,伤区周围存在"微无血管区"。"微无血管区"的存在持续至伤后72h。②脑损伤后30min微血管面密度明显下降,伤后48h达到高峰,直到伤后168h才有所恢复,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③脑损伤后30 min微血管平均光密度明显下降,伤后24h、48h回升,72h再次下降,至168h仍未恢复正常。④脑损伤后30 min,微血管内皮细胞有轻度受损迹象,伤后2h毛细血管腔内有微绒毛形成,伤后6h微绒毛增多。伤后12~72h毛细血管腔明显狭窄。⑤脑损伤后30min,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不明显,随时间的延长,神经细胞超微结构逐渐恶化,至伤后168h细胞结构完全丧失。结论:EGPO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能准确反应脑损伤后脑微循环的改变;脑损伤后即发生脑缺血改变,神经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继发于脑损伤后的缺血性改变,而脑缺血的发生源于脑损伤后脑微血管结构的破坏和微循环灌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黄芪对微循环障碍的影响.方法微循环障碍病人70例,男性47例,女性23例;年龄40~70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用黄芪注射液30ml+5%葡萄糖200ml,静脉内点滴,一日一次;对照组35例,用川穹嗪200 mg+5%葡萄糖200ml,静脉内点滴,一日一次;2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查微循环.结果两组治疗后微循环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黄芪能改善微循环的血液流态,减少渗出、出血.黄芪可用于血管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1病例报告患者男,20岁,食用雪莲果后出现全身瘙痒1 h,伴头晕、乏力、呼吸困难30 min就诊。患者空腹食用雪莲果约50 g,食后1 h自感双眼肿涩,面及颈部轻度瘙痒、灼热感,随后全身皮肤出现充血性大块斑丘疹,约30 min后症状加重,伴头晕、四肢无力、呼吸困难。既往体健,无过敏史。查体:体温36&#183;6℃,脉搏46/min,呼吸22次/min,血压77/52 mmHg,血氧饱和度0&#183;92,神志淡漠、四肢湿冷、呼吸急促、全身皮肤潮红,可见大块融合斑丘疹,呈圆形及不规则形,以面、颈、躯干为主,结膜充血,心率46/min,律齐,心音低钝,双下肺可闻及细小湿啰音,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未引出。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血白细胞9&#183;3&#215;109/L,中性粒细胞0&#183;49,血小板572&#215;109/L,谷丙转氨酶47 U/L,肌酐117μmol/L,凝血酶原时间14&#183;1 s。初步诊断:雪莲果致过敏性休克。立即给予心电监护、吸氧、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盐酸异丙嗪等抗休克、抗过敏、扩容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30 min后症状明显改善,呼吸正常,头晕消失,瘙痒缓解,四2讨论雪莲果(英文名“YACON”)属菊科葵花植物,原产于南美安第斯山,是当地...  相似文献   

14.
磷霉素钠抗菌谱广,过敏反应发生率低,罕见发生过敏性休克。文章通过1例磷霉素钠过敏性休克病例,分析急救护理体会。医护人员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业务素质,在争分夺秒抢救病人同时,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还要进行积极的护患沟通,给予病人良性心理暗示和鼓励,以防给患者、医护人员和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在进行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观察时,需将欲观察的肠系膜铺展于灌流盒上,并在灌流盒中横贯一电热丝,以保持盒内灌流液恒温。但是,目前国内生产的几种灌流盒,尽管生产厂家不同,但共同存在着如下不足:其一,灌流盒过大,仅适用于观察家兔肠系膜,不能用于大鼠;其二,控温不理想,由于这种恒温槽没有保温装置,散热较快,且感温元件放在底部,感温不灵敏;其三,不便于局部给药,既使除去压在肠系膜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休克时血液和淋巴微循环超微结构的改变及其与细胞变化之间的关系,本文对14只大鼠,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正常肠系膜微淋巴管、微血管的超微结构和失血性休克不同时期的变化,以及去甲肾上腺素、酚苄明对肠系膜微循环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失血性休克时微血管和微淋巴管内皮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尤以晚期严重,出现细胞器溶解,微血管内红细胞、血小板聚集,堵塞管腔,酚苄明和去甲肾上腺素均可减轻微淋巴管的损伤,前者对部分微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对上述变化的意义和肠系膜淋巴管的构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20名患者的血压、血脂、血流变化及甲襞微循环之间的变化分组进行了比较,各组间呈现正相关性。高血压加高血脂组(Ⅱ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0.001),各组分别与健康组(对照组)比较亦均有显著意义,说明相加因素比单一因素对流变学与微循环的影响更大,它可以提示临床上在治疗高血压病、高血脂等方面,必须以改善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为前提。  相似文献   

18.
紫杉醇是新型的抗肿瘤药物,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它以其独特的抗癌机制成为全世瞩目的化疗新药。目前广泛应用于卵巢癌、乳腺癌、肺癌、食管癌等的化疗,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其过敏反应发生率很高,达39%,其中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为2%,多数为1型变态反应。严重过敏反应表现为低血压休克、呼吸困难和血管神经性水肿。一旦发生,病情凶险。故临床应用紫杉醇时须高度重视,以免延误抢救时机,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就一例再次使用紫杉醇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物学中的《血管与心脏》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在讲清楚血管与心脏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只限于课堂讲授很难达到科学教育的目的,必须结合多方面的实验观察,从直观活动的形象中,启发思考多方面的问题,才能达到科学教育的目的。例如在“血管”一节的教学中,只限于教师语言讲授与挂图示范.学生很难理解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的结构及与其功能间的关系。通过实验直接观察到活体的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的活动形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脑损伤早期脑微循环和脑微血管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采用Feeney's脑落体撞击致伤动物模型,实验动物选用Wistar大鼠,应用内源性过氧化物酶(EPOX)细胞化学示踪微血管。结果:急性脑损伤后2—72小时脑微循环改变的总体特征为“稀”、“细”、“淡”,即伤区及周围血管稀少,管径变细,颜色变淡,提示,脑损伤后早期脑微血管处于高度收缩状态或管腔狭窄、闭塞,血循环减少。结论:脑微循环障碍、脑缺血是继发性脑损害的重要因素,救治重型颅脑损伤要重视防治脑微循环障碍,纠正脑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