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义务教材十一册<自然>第19课<卵石的形成>一课的教学中,我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取舍部分内容,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变从前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突出科学课程标准理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实验为载体,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想象,做到了"老课新上",即在老教材的教学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
3.
根据自然课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认为《卵石是怎么形成的》一课教学过程要分四步走,即观察,提问,实验,整理。一、观察根据学校环境条件,让学生带上观察记录本到实地观察。山上岩石裂缝纵横交错,岩缝中生长着杂草树木,有些岩石摇摇欲坠。山脚,不规则的碎石块,棱  相似文献   

4.
《卵石是怎么形成的》教学设计李志云《卵石是怎么形成的》是学生在认识岩石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岩石的变化过程的一篇课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不论是哪一种岩石,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这种变化除人为之外,绝大部分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而造成的。从而认识卵石的形...  相似文献   

5.
本课以卵石为材料,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的地质变化,是培养学生由果索因的推理能力的好教材。因此,本课教学程序最好依照学生的探究程序来设计。 一、提供事实 引导观察 课前引导学生具体观察卵石的形态和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是探求卵石成因的事实根据。因此,教学时教师首先应从当地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第五册《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属逻辑推理课型,根据此课型特点,我作如下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要研究卵石的成因,首先要认识卵石和卵石在形状上的特点。一上课,我两手并举两石,一块卵石,一块普通岩石,让学生找出卵石与一般岩石的不同之处。接着我提问:“卵石为什么没有棱角了?它的棱角哪儿去了?”从而激发学生对下面学习内容的兴趣,导入新授。  相似文献   

7.
《卵石是怎么形成的》一课是以卵石为研究对象,以卵石成因为研究线索,着重培养学生根据自然变化结果来推测自然变化原因,想象自然变化过程的能力。因此,本课属推理想象课。教学时应按照天文地质单元教学的一般思路,即观察发现事实→推测提出假设→模拟实验验证→分析得到结论→想象自然变化来进行。  相似文献   

8.
一、乐学要求《卵石是怎么形成的》(人教社统编教材自然第五册19课)的乐学要求是:探究卵石的形成原因,理解风化作用和搬运作用。会做流水对岩石的搬运作用和磨圆作用的模拟实验。通过以上探究和实验活动,创设愉快教育气氛,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相似文献   

9.
《卵石是怎样形成的》是一堂难度较大的逻辑推理课,重点在于指导学生运用推理的方法认识卵石的形成过程。由于卵石的形成需要很长的时间,卵石走过漫长的“道路”,学生无法直接感知。若用传统教学手段,采用挂图,用语言讲解,很难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利用录像教材,可以克服这种时  相似文献   

10.
《卵石是怎么形成的》(第五册19课)属于逻辑雅理课,重点在于指导学生运用推理的方法,认识卵石的形成过程。可以采取课外考察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教。课堂教学可设计以下三个主要活动。一、观察卵石,推想海水的搬运作用 1.首先检查学生带来的摆在桌面上的卵石,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以下问题:①这些卵石的形状有什么特  相似文献   

11.
小学自然第五册十九课《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属科学考察课型,又是进行思维训练的好材料。要使教学路子体现出自然变化的过程和规律,一方面,必须充分利用课本丰富的插图和资料,另一方面,还必须精心设计板书来创造性地再现和完善这一过程。教者的板书是:  相似文献   

12.
本单元内容包括第十七至第二十一课,十七课认识地球表面的岩石;十八课通过研究地球表面所发生的现象,推断地球内部所发生的变化;十九、二十课认识地球上的卵石、化石以及沉积岩形成的过程;二十一课认识地球上能源矿产形成的过程。 从教学目的上看,通过分析、推理认识卵石、化石和沉积岩形成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都是永恒变化的。这一科学自然观的教育是本单元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十九、二十课是前两课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因而,在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方面,这两课的材料更为生动。  相似文献   

13.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游戏:猜口袋里装的是什么.(两个口袋,一袋装岩石,另一袋装卵石)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口袋中分别装的是什么?你是怎么区别出来的?教师板书: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教材5年级上册第4课。教学目标:1.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能用简单器材  相似文献   

15.
《卵石的形成》一课难度比较大,原因是课文涉及的知识面广,而小学生已掌握的有关科学知识并不多,教师要在四十分钟内,让学生收集事实,分析推理,了解卵石形成的规律,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过去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照葫芦画瓢”,机械记,重复念,最后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失去学习  相似文献   

16.
小学自然第十一册《卵石是怎样形成的》一课以卵石为材料,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地质变化,是培养学生“由果索因”推理能力的好教材。因此,教师在本课教学时应依照学生的探究程序进行教学设计。 一、提供事实,引导观察。 课前引导学生具体观察卵石的形态和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是探求卵石形成的事实根据。因此在教学前教师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到建筑工地去收集卵石,带学生到河滩、沟谷去考察卵石的分布,岩石的风化及河水对岩石的搬运情况。学生亲临大自然考察,直接获得了真实的自然知识。在考查的同时,教师还引导…  相似文献   

17.
小学自然第十一册《卵石是怎样形成的》一课以卵石为材料,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地质变化,是培养学生“由果索因”推理能力的好教材。因此,教师在本课教学时应依照学生的探究程序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8.
小学自然第十一册&;lt;卵石是怎样形成的&;gt;一课以卵石为材料,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地质变化,是培养学生“由果索因“推理能力的好教材.因此,教师在本课教学时应依照学生的探究程序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9.
《咏柳》这首诗是通过对柳树的描绘来歌颂春天的。教学时,我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辨柳。在释题后,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见到过的各种柳树,要求能说出名称和作简要描述。在初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说出诗中写的是什么柳树,哪个词告诉了你。这样学生可以用过去的知识、经验来学习诗文,新旧知识得到联系,初步建立柳树的整体形象。二.识柳。这一步实际上是理解诗中描写柳树的句子,通过对具体词语的理解,全面认识柳树的形  相似文献   

20.
《二泉映月》是一篇内涵极其丰富的课文,主要描述了阿炳创作此曲的过程及乐曲所表达的内涵。其中品读感悟乐曲内涵的描写是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