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及其网络文化对整个社会产生的巨大冲击毋庸赘言。网络传播着各种信息,也在一个虚拟世界里检验、考验着“网民”道德伦理水准。在由网络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中,道德问题颇受关注。网络文化属于新的文化形态,网络道德也属于新型的道德规范。国人需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也需要健康的网络伦理道德。营造新型的网络道德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更需要“网民”行为规范的自觉与自律意识。网络是虚拟的,但人永远是真实的,真实的人理应接受道德的规约。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化安全问题应运而生,网络中的各种黑色信息、灰色信息和黄色信息冲击着网络文化,影响着国家的文化安全,井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网络文化的安全命题已成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构建网络文化安全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网络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中国迅速发展壮大,网络事件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网络文化安全的理论探讨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本文在对网络文化安全相关概念进行厘清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网络文化安全的理论模型与实现路径,指出网络文化安全需要三大保障:即物质技术保障、法律制度保障和网民素质保障。其中,网民素质的保障是最关键、最有效的保障,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因此,我们在加强物质技术与法律制度保障的同时,尤其要重视网民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构筑起防范网络文化安全威胁最有效的防线。  相似文献   

4.
涉及网络文化的负面效应及其治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开出过种种"药方"。网络的确需要建章建制予以规约,但更需要网络经营者、网民建构新型文化价值观念,培育新型的网络文化批判精神。网络文化批判精神的培育与倡导除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外,还对于抵制文化入侵、文化殖民,维护文化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网络文化安全的视角,对当前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缺失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指出在网络文化安全视角下,信息素养教育应该包括和重视网络信息意识、网络信息伦理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文化和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教育等,建议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充分利用网络的教育功能,发挥信息化教育的优势,将信息素养教育与网络教育、信息技术、德育、法制教育等课程相结合,充实和完善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确保学生们免受不良信息的侵害,提高其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6.
外语教育因其学科特殊性一直是不同文化与意识形态交流与交锋的前沿阵地,信息科技与全球化不仅为外语课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交流素材,更让此间的冲突碰撞愈加频繁。对地方普通高校而言,其外语教育面临着不同于一流高校的文化安全困境,如矮化型与崇拜型并存的外语学习观、知识与技能教学任务压力下受阻的文化育人目标、师生参差不齐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水平、疏离当地文化的语种设置与教学内容等。对这些困境的解决不仅有助于推动高校外语教育改革与人才素质提升,更对维护国家与地方文化安全意义重大。因此,地方普通高校应着力转变学生及其家长偏颇的外语学习观,提高师生文化素养,重视课堂思政,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编写融地方文化于内的校本外语教材,有条件时开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外语语种等。  相似文献   

7.
网络传播与文化安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而且是一种文化,体现着国家利益.在互联网愈益成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前沿阵地的今天,网络传播与国家文化安全有着重要的关联.当前的全球网络传播呈现"西强中弱"的态势.建设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在国家层面制定文化类网站的长远发展战略和网络文化安全预警机制及反应机制,构建自律、他律、技术控制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并重视网络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使之成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8.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课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必须使其内化为网民的自觉信仰,外化为网民的自觉行动.为此,在引领中要突出问题意识,体现引领的针对性;坚持正确导向,确保引领的科学性;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引领的整合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网络文化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提高职业院校网络文化安全以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我国职业院校网络文化安全现状及趋势出发,分析目前职业院校网络文化安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出加强职业院校网络文化安全建设,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文化安全是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保障.文化安全预警机制的确立,要以经济为柱石,通过文化安全教育增强文化免疫力;推动群众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应对文化安全形势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理论工作者的作用,在群众中积极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保障文化安全,还要构筑网络文化安全机制.  相似文献   

11.
文化全球化时代,加强高校文化安全建设具有多方面的意义: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网络安全的需要;养成文化自觉的需要;抵制西方文化渗透的需要。当下,高校文化安全面临诸多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的遭遇挑战;西方宗教蔓延的威胁;“消费主义”文化的挑战;传统价值观遭到侵蚀;信息传播网络化的威胁。面对挑战,必须加强高校文化安全建设:加强文化安全意识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打造网络文化安全平台;增强高校文化软实力;构筑文化安全的预警与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2.
王熙 《学科教育》2013,(4):16-22
在当今世界格局中,要充分认识我国文化安全问题的严峻性,人们须深刻理解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必然呈现的特性,即政治性。基于对这一属性的理论探讨,研究认为,维护文化安全不仅是为实现国家利益,更是在弘扬现代社会的人本精神,使人成为理性、自觉的生存主体。学校是培养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批判的多元文化主义理论,批判话语理论与批判教育研究可以为维护文化安全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从不同方面触动批判的文化反思。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化是随着网络交往产生继而丰富和发展的,提高网民网络文化的适应能力,反过来对网络交往又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且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等特征,使得网民之间的交往也日益频繁,空间距离感也逐渐缩小,与此同时而产生的则是不同个性、不同文化背景的碰撞,而如何适应这种网络文化碰撞、摩擦,对文化进行了解则是进一步解决这些矛盾的首要措施,而适应的关键又与网络文化适应能力有着莫大的关联。从网络交往与网络文化出发,提出了培养网民网络文化适应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网络信息的爆炸性扩张已经成为既成事实,迅速发展的网络文化如果管理和利用不当就会产生许多社会问题。建构我国网络文化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中国网络文化安全的政策法规建设,对于安全防范系统体系结构和系统平台的开发、网络文化监控系统的研制和网络文化安全预警平台的研发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网络这把“双刃剑”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的同时,也对我国政治、文化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丽络舆情日益成为社会整体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以及所肩负的未来社会责任要求,使得对校园网络文化安全的关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大学生的网络舆论引导任务日渐繁重。通过对校园网络舆情与网络文化安全的分析与研究,了解大学生的舆情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建立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伴随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反映社会现状的网络社会已经形成。网络媒体的方便、快捷、超越时空及其信息发布的隐蔽性,为网民素养提出迫在眉睫的解决课题。基于网络的虚拟社区教育平台的功用和价值普遍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如今,我国网民数量每年剧增,各种网络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一方面揭示了网民个体素养、自控能力等方面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网络虚拟社区亟待打造健康、环保的教育管理环境。  相似文献   

17.
教育文化论     
宋志臣 《教育研究》2012,(10):4-11,33
教育文化是教育有机体的理论形态,其理论特质表现为:精神层面的教育文化是全部教育活动的灵魂,制度层面的教育文化是教育活动运行的轨道,器物层面的教育文化是教育活动的硬质资源,行为层面的教育文化具有目标终端达成的功能。教育文化功能在于:对教育的整体性观照,对生态有机体性质的揭示,对自组织动力的探寻,对主体的关注,对动态文化观的展示。其实践旨归强调:把握整体、精准定位,强化多维参照意识;坚持价值普照的一维性;破除"制度拜物教",促进主体理性回归;努力实现教育文化的自觉与自强。  相似文献   

18.
文化传统的择取,看似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然而却关涉到本土心理学的生命力,是关涉到中国本土心理学如何发展的一个元理论问题.以往中国的本土心理学,一方面过于注重文化大传统的研究定向,忽视了本土心理学与现实民众的心理契合问题;另一方面,虽然也曾关注文化小传统层面,但是却对文化小传统与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关系缺乏明确的理论自觉.然而问题是,惟有自觉地进行文化小传统的研究定向,进行细致的、多样化的心理资源挖掘才有望实现中国本土心理学的新生.  相似文献   

19.
安全文化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为保护自身身心安全与健康而创造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它由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观念文化三个层次组成。这种大安全文化观.涵盖了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即国家政治、军事、社会、公共等安全和生活、生存、生产、文化、心理、网络等安全。现代社会的中小学安全文化教育应该建立在“大安全文化观”的基础上,系统谋划,科学组织,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教育。同时,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积极参与,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塑造安全人格,培养高安全文化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陈奇敏 《培训与研究》2006,23(6):123-125
随着翻译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和文化转向,研究者越来越关注文本在跨文化交际和传递中所涉及的一系列文化问题。本文以英汉双向翻译为例,从译入语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译入语的文化特征及其对翻译策略和译文语言层面的影响,以期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更自觉地认识文化的差异,更充分地理解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巨大影响,并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处理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