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考察模糊时间词对情景模型建构的影响,研究一通过模糊赋值的方法考察了汉语时间词的模糊性,研究二让被试阅读8篇记叙文并在句子之间判断事件边界。结果发现,所选定的汉语时间词具有不同的模糊度,模糊时间词具有显著的主效应并与句子过渡类型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因此,汉语时间词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模糊时间词对情景模型建构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宋秋芬 《华章》2007,(11):191
现代汉语的时间观念不是在句法中通过形态变化来表达的,而是直接用时间词来表达的.在现代汉语里时间词是一个独立的词类.现代汉语名词很少独立作状语.时间词作状语有两种情况,一是作谓语状语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一是作句首状语修饰全句.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Lakoff and Johnson的时间理论分析了汉语时间中的空间隐喻,主要对汉语时间词中的"前"和"后"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并指出:汉语中,未来的时间在人们的前面,过去的时间在人们的后面;"前途"不是时间,只是在位置上处于未来。汉语时间词中的"前"、"后"按照时间流向和序列来确定。  相似文献   

4.
模糊理论在语言学中的应用,让我们逐渐认识到汉语时间词具有典型的模糊性。它的特点主要有三点:表示的概念没有明确界限、具有相对精确性、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时间词有一天之内、一年之内、一段特定的时间内、短暂的时间内几种划分范围,每一种范围内的词语都具有模糊性。时间词的模糊性产生主要有主观上和客观上两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7,(96):2-3
时间和空间,是人类生存的两大最基本的领域。由于时间的抽象性,在表征和理解时间时,人们往往将认知领域中最基本的领域——空间域投射到时间域。由于英汉文化等因素的不同,中文母语者与英语母语者在表征时间时采取不同的方法,为了考察中文母语者在表征时间长度不同的时间词时,是否会使用不同的表征形式,作者运用概念隐喻理论,采用了语料库的方法,对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几个时间词:小时、天、周、月、季度和年进行了研究,从而进一步研究和了解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依据实证研究,对6名汉语母语者的汉语塞音和5名法语母语者的法语塞音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汉语、法语塞音的VOT(Voice Onset Time,嗓音起始时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相异之处。二者相异之处正是造成中国学生法语塞音学习中偏误的原因,这对于法语塞音的教学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时间词“年、月、周、星期、天(日)、小时、分钟”为例,从词类划分、句法功能和语用文化等方面对汉、泰时间词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显示,汉语时间词词类、语义功能、句法功能、语用文化都较泰语丰富,汉语和泰语虽有一些意义相近的时问词,但在用法上却不尽相同。汉语时间词和相关表达,是泰国人学习汉语的难点,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区分汉、泰时间词的差异,使其掌握好汉语时问词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时基"与"时示"是现代汉语时间词的两个核心要素,时间词的内部一般都包含了这两个概念.现代汉语时间词最主要的构造方式是"时示+时基",其次是"时基+时示".其内部构造规律可以作为判定时间词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汉语的本体研究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均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初级汉语水平韩国留学生的时间词使用偏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初级汉语水平韩国留学生时间词的误用现象作了一些梳理,总结了一些偏误类型,包括时间词与其他词语顺序错误(时间词作状语位置不当,时间词作补语、定语位置不当,时间词排列顺序错误),时点词、时段词使用混淆,时间词与其他时态成分表时不一致.文章还分析了偏误的原因,给出了修改方法及教学上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基于自建中介语语料库的基础上,对老挝学生程度副词作状语的使用情况、偏误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冗余、错序主要是由母语负迁移造成的,而误代和遗漏主要是由于汉语规则泛化造成的,再结合语言对比,汉语的程度副词发展时间长,使用复杂、表达细腻,这是老挝语所不具备的。因此对于母语同为依靠虚词作为主要语法手段该类语言的学习者而言,对其母语有一定的认识,能够促进对外汉语虚词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